跳至內容

波羅的海德意志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波羅的海德意志人
Deutsch-Balten
Балтийские немцы
分佈地區
歷史:庫爾蘭愛沙尼亞利沃尼亞
自1945年來近乎絕跡/戰後德國
語言
德語低地德語)、俄語
宗教信仰
信義宗天主教俄羅斯正教
相關族群
德意志人俄羅斯德意志人愛沙尼亞人拉脫維亞人普魯士立陶宛人瑞典裔愛沙尼亞人英語Estonian Swedes
Estland、Livland、Kurland、Ösel
回歸祖國(Heim ins Reich)

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德語:Deutsch-Balten)指波羅的海東岸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德意志人居民。儘管波羅的海的德意志人占人口少數 ,但從12世紀20世紀初,波羅的海的德意志人組成了波羅的騎士團並控制着這兩地的政治、經濟、教育和文化。自從12世紀初拉丁語在波羅的海東岸地區衰落,德語迅速取而代之,成為一切正式文件的官方語言,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所有城鎮村莊,一律採用德文名字,為時達數百年之久直到19世紀90年代。

數百年來波羅的海的德意志人是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地主,他們是這地區的實際統治階層。政治上他們在1710年之前只聽命於瑞典帝國, 在1917年之前聽命於俄羅斯帝國。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本土原居民,大多數是居住在鄉村的農奴,不享有同等的權利。這種情況延續到1917年帝俄覆滅,1918年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脫離俄國獨立為止。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獨立後推行土地改革,剝奪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地主的土地。此後多數波羅的海的德國人成為愛沙尼亞國或拉脫維亞國的公民。

波羅的海德國人的歷史在1939年驟然告終,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的秘密附加協議書劃分出德蘇勢力範圍——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被納入蘇聯勢力範圍,希特拉將大批波羅的海德國人遷移到納粹德國在二戰中佔領的波蘭西部(時稱瓦爾特蘭帝國大區)。1944年蘇聯佔領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國,波羅的海德國人再也沒有返回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家園。

時至今日,波羅的海德國人的後裔,分佈世界各地方,以德國加拿大人數最多。

知名人物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