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République Française
1946年—1958年
格言: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愛)
國歌:馬賽曲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首都巴黎
宗教
天主教
政府共和國
總統 
• 1947-1954
樊尚·奧里奧爾
• 1954-1959
勒內·科蒂
總理 
• 1947
保羅·拉馬迪埃(首)
• 1958-1959
夏爾·戴高樂(末)
歷史 
• 建立
1946年10月27日
• 取消
1958年10月4日
貨幣法國法郎
ISO 3166碼FR
前身
繼承
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阿爾及利亞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為1946年到1958年的法國共和政府。這段時期,法國實施議會制,該憲制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第三共和相似,在領土上大致恢復過去的殖民帝國,但法越戰爭導致法國結束在中南半島的殖民統治。此外,反殖民主義的抗爭最終導致法國放棄大部分殖民地。

歷史

與第三共和一樣,第四共和奉行議會制,國會擁有最高權力,但也遭遇到相似的問題,比如內閣短暫及頻繁更換,政策計劃面對困難。

二戰後,臨時總統夏爾·戴高樂於1946年1月20日被迫辭職,他期待公眾的支持能夠讓他重新執政並推行其憲政理念。然而,立憲議會因為害怕戴高樂增強總統的權力導致獨裁,選擇由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古昂來取代他。同年議會提出兩個憲法草案交付公投,公投修改版以53%獲得通過。1958年由於阿爾及爾爆發騷亂以及在軍隊施壓的情況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垮台並在戴高樂的帶領下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體制和經過

第四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極為類似第三共和國。下議院改名為國民議會,比法國總統享有更大的權力,是國家權力的核心,儘管法國總統仍然是國家軍隊的總司令,並擁有最終的仲裁權。

也因為如此,當議會缺乏明確的多數,加上國會擁有倒閣的權力,就會讓政事難以順暢並導致一連串不穩定的聯合內閣接連出現。短短12年間,就出現24個內閣,喬治·皮杜爾萊昂·布魯姆埃德加·富爾皮埃爾·孟戴斯-弗朗斯勒內·普利文以及羅貝爾·舒曼等人相繼出任總理及擔任內閣成員,平均執政半年。

運作過程中,不少人提議將行政權力提升以防止政府不穩定情形。但是,第四共和國的不穩定情況仍然持續,執政內閣也連番更換.雖然在第四共和國時期法國出現了強勁的經濟增長與工業重建,但是政治不穩定及未能於政策作果斷決定仍持續著。這裏面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共和期間發生的法越戰爭去殖民化問題。在第四共和時期,法國共產黨戴高樂主義法蘭西人民聯盟一直是反對黨。

阿爾及利亞及終結

1954年,法屬印度支那獨立後,阿爾及利亞發生叛亂,法國殖民政府最初成功遏止叛亂。但法軍所運用的酷刑手法卻成為極大的公眾醜聞,實行徵兵制也使公眾之間出現極大的社會分化。當法國在軍事上成功地壓制了叛亂的同時,以暴力維持殖民地的手法在道德上卻受到大批公眾的質疑。

1958年,當政府建議與阿爾及利亞民族主義分子進行談判後,第四共和國出現危機。法軍右翼派系佔領了阿爾及利亞首府阿爾及爾,他們要求除非戴高樂上台,不然他們就襲擊巴黎。因此,國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全權,戴高樂成為第四共和國最後一任總理,他以一直以來希望的擴大總統權限為基本理念,進行修改憲法議程。同年9月28日,經過公民投票及國會普選,戴高樂派及支持第五共和的政黨在國民議會取得多數,法國通過新憲法。10月4日,第五共和國正式成立,戴高樂在翌年正式就任總統,第四共和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