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鼎
沈有鼎(1909年—1989年),字公武,上海市人,中國邏輯學家、哲學家、教育家。
生平
祖籍江蘇吳縣。中學時對邏輯學有興趣,就讀清華大學,師從金岳霖,曾因不參加早操,被記七次小過,差點被開除學籍。[1]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同年考取公費留美,1931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精通數理邏輯。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抗戰初期,沈有鼎在南嶽衡山,和聞一多、吳宓、錢穆共居一室,「平日皆孤僻寡交遊」。沈常喃喃自語,經常被吳宓斥責。[2]吳宓對沈的印象極差,認為「其為人極可鄙。毫無情感,不講禮貌。衣污且破,服裝如工人。飯時則急食搶菜,醜態畢宣。置父與妻於不顧,而惟事積錢。」。[3]沈本人先後留美、留德,懂英、德、法、俄及拉丁、希臘等多國語言,對《墨經》有極深入之見解。1954年在光明日報上連載《墨辯的邏輯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河南息縣五七幹校勞動,沈有鼎生活不能自理,有事還要寫信問妻子,走路緩慢而沉重,「好像永遠在思考學問」。[4]
1989年去世。
著作
著有《有集類的類悖論》、《兩個語義悖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