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建置沿革
先秦時代
春秋戰國時代,江西地區先後屬於楚、吳、越、楚的管轄範圍。在隸屬關係轉換過程中,提及到的縣邑有番邑、艾邑。[1]:13
番,音婆,其地即後來的鄱陽縣;艾,其地即後來的修水縣、武寧縣。[1]:13
秦朝
秦始皇統一後,廢除了分封制,實行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在江西地區沒有設立郡治,東北部分歸屬於會稽郡(但縣治都不在江西境內),西部一部分歸屬於長沙郡,中部主要地區屬於九江郡管轄。九江郡的治所在壽縣(今屬安徽省),重心在准南地區。[1]:14
楚王負芻五年(前223年),秦滅楚。以楚地置郡,即有九江郡和長沙郡。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2]:55
大約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因秦軍大規模南下,準備與百越作戰,因此分九江郡江南一帶設置廬江郡,郡治番縣。[3][4]
朝代 | 郡 | 治所在江西境內的縣 | 設立時間 | 當時治所對應今日位置 |
---|---|---|---|---|
秦朝 | 九江郡 |
番縣 |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 今鄱陽縣饒州街道即原鄱陽鎮城區 |
新淦縣 | 今樟樹市市區淦陽街道、鹿江街道、福城街道,即原樟樹鎮[5] | |||
廬陵縣 | 今泰和縣西北三里[6] | |||
餘干縣 | 今餘干縣東北[7] | |||
安平縣 |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 | 今安福縣東南六十里洋口、城田一帶[8] | ||
長沙郡 | 安成縣 | 今安福縣嚴田鎮橫屋村竹山下一帶[9] |
漢朝
西楚
秦朝滅亡後,楚漢戰爭期間江西處在漢朝項羽和西楚劉邦的勢力之間。
其九江國廬江郡大體為江西境內,和秦朝範圍相似;而長沙郡在此期間無記載,只知屬於劉邦的勢力。
前204年十二月,英布隻身降漢,九江國歸屬項羽。前203年七月,劉邦以英布為淮南王,國都壽春(今安徽省壽縣)管轄。
西漢
漢高帝初年(約於公元前202年),設淮南國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江西從此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下轄 18 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淦、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佈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今天的南昌、贛州、吉安等主要城市都是在那時縣城的基址上發展而來。同時亦設長沙國長沙郡,下轄安成縣位於江西境內。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大部屬揚州部(非今日之揚州市)。[10]
西漢期間管理今江西省主體的豫章郡和只涉及安成縣的長沙郡變化如下:
高帝五年(前202年)新設淮南國,領九江郡、廬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 文帝六年(前174年)撤銷淮南國(共維持28年),九江郡、廬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直屬漢廷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復設淮南國(第二次設置),領九江郡、廬江郡、衡山郡、豫章郡四郡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撤銷淮南國之廬江郡、豫章郡二郡,新設廬江國 景帝四年(前153年)撤銷廬江國(共維持11年),廬江郡、豫章郡二郡改為直屬漢廷 |
高帝五年(前202年)新設長沙國,領長沙郡、武陵郡二郡 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撤銷長沙國(共維持45年),長沙郡、武陵郡、桂陽郡三郡改為直屬漢廷 景帝二年(前155年)撤銷長沙郡,復設長沙國(第二次設置) 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長沙國絕繼 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長沙國復繼 |
《漢書·地理志》記載:
- 豫章郡,高帝置。莽曰九江。屬揚州。戶六萬七千四百六十二,口三十五萬一千九百六十五。縣十八:南昌,莽曰宜善。廬陵,莽曰桓亭。彭澤,《禹貢》彭蠡澤在西。鄱陽,武陽鄉右十餘里有黃金采。鄱水西入湖漢。莽曰鄉亭。歷陵,傅易山、傅易川在南,古文以為傅淺原。莽曰蒲亭。餘汗,餘水在北,至鄡陽入湖漢。莽曰治干。柴桑,莽曰九江亭。艾,修水東北至彭澤入湖漢,行六百六十里。莽曰治翰。贛,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新淦,都尉治。莽曰偶亭。南城,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漢。建成,蜀水東至南昌入湖漢。莽曰多聚。宜春,南水東至新淦入湖漢。莽曰修曉。海昏,莽曰宜生。雩都,湖漢水東至彭澤入江,行千九百八十里。鄡陽,莽曰預章。南野,彭水東入湖漢。安平。侯國。莽曰安寧。[11]
- 長沙國,秦郡,高帝五年為國。莽曰填蠻。屬荊州。戶四萬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二十五。縣十三:臨湘,莽曰撫睦。羅,連道,益陽,湘山在北。下雋,莽曰閏雋。攸,酃,承陽,湘南,《禹貢》衡山在東南,荊州山。昭陵,荼陵。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莽曰聲鄉。容陵,安成。廬水東至廬陵,入湖漢。莽曰思成。[12]
西漢後期今江西境內行政區劃 | |||||
---|---|---|---|---|---|
朝代 | 刺史部 | 郡名 | 縣 | 設立時間 | 當時治所對應今日位置 |
漢朝 | 揚州刺史部 | 豫章郡 | 南昌縣 |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 | 南昌市 |
廬陵縣 | 延續 | 今泰和縣城西北三十里。[13]:37 | |||
彭澤縣 |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 湖口縣 | |||
鄱陽縣 | 延續 | 今鄱陽縣饒州街道即原鄱陽鎮城區 | |||
余汗縣 | 餘干縣東北 | ||||
柴桑縣 |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 九江西南 | |||
贛縣 | 贛州市 | ||||
新淦縣 | 延續 | 今樟樹市市區淦陽街道、鹿江街道、福城街道,即原樟樹鎮 | |||
南城縣 |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 | 南城縣東 | |||
宜春縣 |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 宜春市 | |||
雩都縣 | 于都縣東北 | ||||
艾縣 | 修水縣西 | ||||
安平縣 | 延續 | 今安福縣東南六十里洋口、城田一帶 | |||
海昏縣 |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 永修縣 | |||
歷陵縣 | 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 德安縣東 | |||
建成縣 |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 | 高安 | |||
鄡陽縣 | 都昌縣西 | ||||
南野縣 | 南康區 | ||||
荊州刺史部 | 長沙郡→長沙國 | 安成縣 | 延續 | 今安福縣嚴田鎮橫屋村竹山下一帶 |
六朝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江西省行政区划志. [2024-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 ^ 侯雲龍. 《古地名三考》. 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現名: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吉林省四平市: 四平師範學院(現:吉林師範大學)). 1994, (1994年第1期總第(64)期): 55—57 [2021-04-23]. ISSN 2096-299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3) (簡體中文).
- ^ 譚其驤《秦郡新考》:「又《黥布傳》,項籍死,天下定,布遂剖符為淮南王,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四郡除九江外前人亦目為非秦郡。今按酈道元《贛水注》,南昌,秦以為廬江南部(即廬江郡之南部都尉);是豫章果後置,廬江亦未必非秦舊也。」(譚其驤《長水粹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 ^ 辛德勇:「今案廬江郡雖見諸記載偏晚,但是,《水經注》的記載,往往有可靠的地方資料作依據,其可信性並不一定會比《史記》等書更低,應當予以充分重視。」(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文史》2006年第1、2期)
- ^ 建置沿革 | 樟树市人民政府. www.zhangshu.gov.cn. [2024-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5).
- ^ 庐陵县_庐陵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5).
- ^ 余汗县_余汗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5).
- ^ 安平县_安平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9).
- ^ 安成县_安成县在哪里_历史地名_词典网. www.cidianwang.com. [2024-0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9).
- ^ 《漢書》卷六《武帝紀》載:「(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顏師古曰:「《漢儀》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綬,有常治所。常以秋分行部,御史為駕四封乘傳。到所部,郡國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條。
- ^ 国学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汉书·卷三十八. www.guoxue.com.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8).
- ^ 国学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汉书·卷三十九. www.guoxue.com. [2024-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 ^ 泰和县志.[失效連結]
- ^ 波阳县志.[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