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漢斯·普菲茲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斯·普菲茲納
Hans Erich Pfitzner
1905年的普菲茲納
出生(1869-05-05)1869年5月5日
 俄羅斯帝國莫斯科
逝世1949年5月22日(1949歲—05—22)(80歲)
 奧地利薩爾斯堡
國籍德國
知名作品歌劇《帕萊斯特里納》《心》《愛情花園中的玫瑰》,清唱劇《德國魂》,五部協奏曲,四首弦樂四重奏,115首藝術歌曲
所屬時期/樂派浪漫主義20世紀
擅長類型歌劇,合唱,管弦樂,室樂,藝術歌曲
學生/受影響人物

漢斯·埃里希·普菲茲納(德語:Hans Erich Pfitzner,1869年5月5日—1949年5月22日),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音樂教育家、音樂學家,德奧末期浪漫樂派代表人。

生平

普菲茲納1869年5月5日生於俄國莫斯科,他是一個樂團小提琴手的兒子,他的父親對他進行了早期音樂教育。1872年他全家搬到美因河畔法蘭克福。早在11歲初,小漢斯就創作他的第一部作品。1884年,他創作了第一首留傳下的歌曲。從1886年至1890年,普菲茲納就讀於霍赫音樂學院跟隨伊萬·克諾爾英語Iwan Knorr學習作曲並跟隨詹姆斯·克瓦斯特英語James Kwast學習鋼琴。他在1892年至1893年於科布倫茨音樂學院學習而在1894年開始在美因茨市劇院的擔任志願指揮。

1895年普菲茲納便有大型作品首演,歌劇《可憐的海因里希英語Der arme Heinrich》,以及易卜生戲劇《蘇爾豪格的宴會英語The Feast at Solhaug》的配樂。1897年他移居柏林,並成為柏林施特恩音樂學院的教師。1898年,他娶咪咪·克瓦斯特,他的前鋼琴老師的女兒為妻。 1903年,普菲茲納成為柏林市西劇院首席樂團指揮,同年他的長子保羅誕生。

1905 年普菲茲納的第二部歌劇《愛情花園的玫瑰英語Die Rose vom Liebesgarten》由馬勒維也納宮廷歌劇院指揮首演。1906年他的次子彼得出生,1908年他的女兒艾格尼絲出生。同年,他家搬到了史特拉斯堡。普菲茲納領導了史特拉斯堡市音樂學院和史特拉斯堡愛樂樂團的交響音樂會。 1910年,他接受聘請又領導了史特拉斯堡歌劇院,在那裏他還擔任音樂總監。1913年他被任命為教授。

1917年,被認為是普菲茲納最重要的作品「音樂傳奇」《帕萊斯特里納英語Palestrina (opera)》,由布魯諾·瓦爾特在慕尼黑的攝政王劇院首演。複雜的戲劇中心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和藝術家的自主權與社會的要求之間的緊張關係。帕萊斯特里納必須譜寫一部彌撒曲以調和各自矛盾的神職人員。由於他的拒絕,他被迫要作出遭受宗教裁判所的審判或自殺的選擇。在完全孤立的處境下,他突發靈感寫下了作品——不是因為任務,而是自身的願望。

托馬斯·曼在一篇收入在1917年10月的短文《帕萊斯特里納》予以稱讚,並在後來增擴並收錄在《一個不問政治者的思考》文集中。他於1918年與其他藝術家一起創立了漢斯·普菲茲納德國音樂協會。1917年普菲茲納出版了《未來主義的危險》(Futuristengefahr)一書,與布索尼的《音樂藝術的新美學綱要》的新古典主義觀點進行辯論。1920年,他出版的《頹廢音樂的新美學:一個墮落的徵兆?》,批判保羅·貝克德語Paul Bekker新音樂概念的創造者,這本書依據叔本華主義而在他的美學觀點上迸發出了光輝。在他的最後一部專著《作品與再現》(1929)中,普菲茲納作出了歌劇導演中關於台詞和音樂方面,而不是戲劇方面嚴謹且切實可行的建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而阿爾薩斯-洛林被法國侵奪後,普菲茲納也在1919年從史特拉斯堡撤出到了阿默湖畔雄多夫。1919與1920年間他擔任慕尼黑愛樂樂團客座指揮。 1920年,他在普魯士藝術學院英語Prussian Academy of Arts主持一個大師班。

他根據約瑟夫·馮·艾興多夫的詩譜曲的浪漫主義清唱劇《德國魂》(1921年),而同時他的最重要的器樂作品有:《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1922),《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1923)和於1932年改寫為交響樂的《升C小調弦樂四重奏》(1925年),這是一部在傳統和音範圍里的充滿表情的傑作。還有一部被認為獻給他死於1926年的妻子咪咪的根據米開朗基羅歌德康拉德·費迪南德·邁耶英語Conrad Ferdinand Meyer理查德·德梅爾英語Richard Dehmel的詩寫的哀樂的合唱幻想曲《黑暗世界》(1930年)。

在1929年普菲茲納的60歲誕辰紀念的儀式,他獲得了很大的公眾認可。1930年他到了他在慕尼黑的住處並於第二年寫了他的最後一部歌劇《英語Das Herz》。 1934年,他在慕尼黑國家音樂學院獲得一筆養老金,並在那裏與普魯士總理戈林有巨大分歧。1936年他的兒子去世保羅。次年,普菲茲納與他的孩子彼得和艾格尼絲發生了爭吵。

在1939年,普菲茲納與瑪麗·施托爾舉行了他的第二次婚禮。他不那麼引人注目的70歲誕辰紀念的儀式遠低於10年前。1942年普菲茲納和他的妻子在紐倫堡附近爆炸逃過一劫,但他們在旅途中的臥鋪車廂被完全摧毀。1943年他在慕尼黑的住所被炸彈擊中,他搬到了維也納。在1939年後,他的女兒艾格尼絲自殺和他次兒子彼得在1944年陣亡於蘇聯。普菲茲納在1945年逃至加米施-帕滕基興的一個難民營避難。第二年,他搬進了慕尼黑-拉梅斯道夫療養院。 1948年,他在反德勢力「去納粹化」逆流中在慕尼黑法庭被歸為「不受法律保護」類。

1949年,他死在前往薩爾斯堡途中的第二次中風。他被埋葬在維也納中央公墓的專用墓地。

音樂創作

普菲茲納作有室樂管弦樂協奏曲歌劇等多種體裁的作品,著名的作品有:歌劇《帕萊斯特里納》、《心》、《愛情花園中的玫瑰》,交響清唱劇《德意志之魂》(也譯作《德國人》)、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C大調第三交響曲、a小調第三大提琴協奏曲、g小調六重奏等。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