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夢創時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那封峽谷的岩版藝術,可能是紀念、標誌或訴諸圖騰祖先或夢境故事的記錄[1]

「夢創時代」(The Dreaming),也被稱為「夢時代」(Dreamtime),是早期人類學家創造的一個術語,用來指代被歸屬於澳大利亞原住民信仰的宗教文化世界觀。最初由弗朗西斯·吉倫(Francis Gillen)使用,很快被他的同事鮑德溫·斯賓塞(Baldwin Spencer)採用,隨後由A. P. 埃爾金(Elkin)普及,但他後來修訂了自己的觀點。

「夢時代」用於代表原住民的「永恆時刻」(Everywhen)概念,在此期間,土地被祖先人物居住,這些人物通常具有英雄般的比例或超自然能力。這些人物與神明不同,因為他們不控制物質世界,也不受崇拜,只受到尊敬。夢幻時代的概念隨後在其原始的澳大利亞背景之外被廣泛採用,並且現在已成為全球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這個術語基於對阿蘭達人(Aranda,又稱Arunta、Arrernte)的中澳大利亞阿蘭迪克(Arandic)詞語「阿爾切林加」(alcheringa)的演繹,儘管有人認為這是基於誤解或誤譯。一些學者建議,這個詞的意思更接近於「永恆的、未創造的」。[2] 人類學家威廉·斯坦納(William Stanner)表示,對於非原住民來說,最好將這個概念理解為「一系列複雜的含義」。「朱庫爾帕」則是(Jukurrpa)沃爾皮里(Warlpiri)人和西部沙漠文化集團其他民族廣泛使用的術語。

到了20世紀90年代,「夢時代」在流行文化中獲得了自己的影響力,基於對澳大利亞神話的理想化或虛構化概念。自1970年代以來,「夢時代」也通過流行文化和旅遊業從學術用途中回歸,並且現在在澳大利亞原住民的英語詞彙中無處不在,形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學術預言」。 [2] [a]

詞源

車站站長、地方行政官員和業餘人類學家弗朗西斯·吉倫(Francis Gillen)首次在1896年的一份人類學報告中使用了這些術語。與沃爾特·鮑德溫·斯賓塞(Walter Baldwin Spencer)合作,吉倫於1899年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澳大利亞中部的原住民部落》(Native Tribes of Central Australia)。在這部作品中,他們將「阿爾切林加」(Alcheringa)描述為「用來指代部落最早傳統所涉及的遙遠過去的名稱」。五年後,在他們的《澳大利亞中部北部部落》(Northern Tribes of Central Australia)中,他們將這個遙遠的時代解釋為「夢幻時代」,並將其與「夢」(alcheri)這個詞聯繫起來,並確認這個術語也在凱蒂什(Kaitish)和烏納特傑拉(Unmatjera)族群中流行。

阿爾特吉拉

烏魯魯上空的銀河系。根據卡爾·斯特雷洛的說法,夢創時代將銀河系視為一條與造物主神的居所相連的河流。

斯賓塞和吉倫對英文解釋的精確性早期就受到德國路德宗牧師和傳教士卡爾·斯特雷洛(Carl Strehlow)的質疑,他在1908年的書《阿蘭達》(Die Aranda,又稱The Arrernte)中表達了這一點。他指出,他的阿倫特(Arrernte)聯繫人解釋altjira(其詞源未知)為一個沒有起始的永恆存在。在上阿倫特語中,「做夢」的正確動詞是altjirerama,字面意思是「看見上帝」。斯特雷洛推測,名詞是相對罕見的詞altjirrinja,斯賓塞和吉倫給出了錯誤的轉錄和錯誤的詞源。斯特雷洛總結道:「土著對『夢時代』作為其歷史某一特定時期的稱呼一無所知。」 [3] [b]

斯特雷洛將Altjira或Altjira mara(mara意為『好』)作為阿倫特人對世界和人類永恆創造者的稱呼。斯特雷洛描述他為一個高大強壯、皮膚紅色、長着金色長髮和鴯鶓腿的男人,擁有許多皮膚紅色(腿像狗)的妻子和孩子。在斯特雷洛的描述中,Altjira生活在天空中(那裏是一片土地,穿過其中的是銀河,一條河)。 [4]

然而,當斯特雷洛寫作時,他的聯繫人已經皈依基督教數十年了,批評者認為阿爾特吉拉已被傳教士用作基督教上帝的代詞。 [4]

1926年,為了挑戰斯特雷洛關於Altjira的結論以及對吉倫和斯賓塞原始工作的隱含批評,斯賓塞進行了一項實地研究。斯賓塞發現了1890年代關於altjira的證據,這些證據將該詞解釋為「與過去時代相關」或「永恆」,而非「上帝」。 [4]

學者薩姆·吉爾(Sam Gill)發現斯特雷洛對阿爾特吉拉的使用含糊不清,有時描述為至高無上的存在,有時描述為圖騰存在,但不一定是至高的。他將這種衝突部分歸因於斯賓塞相信的文化進化論,即原住民處於宗教發展的「前階段」(因此無法相信一個至高的存在),而作為基督教傳教士的斯特雷洛則發現對神聖的信仰是傳教的有用切入點。 [4]

語言學家大衛·坎貝爾·摩爾對斯賓塞和吉倫的「夢創時代」翻譯持批評態度,得出的結論是: [5]

「夢創時代」是基於「夢」和「阿爾特吉拉」之間的詞源聯繫而產生的誤譯,這種聯繫只在有限的地理範圍內成立。雖然「阿爾特吉拉」和「夢」之間存在某種語義關係,但認為後者能捕捉「阿爾特吉拉」的本質是一種錯覺。

其他用語

夢創時代所包含的宗教信仰的複合體也被稱為 :

  • 基賈人使用的NgarrankarniNgarrarngkarni [6]
  • 瓦爾皮利人以及皮詹賈賈拉語使用的JukurrpaTjukurpa / Tjukurrpa[6] [7] [8] [9]
  • Ngarinyin 人使用的UngudWungud [6]
  • Martu Wangka語言中的Manguny [6]
  • 東北阿納姆地Wongar[6]
  • 溫納瓦爾語(Ngunnawal)和雅里戈語(Ngarigo)中的Daramoolen[7]
  • Dharug 語中的Nura [7]
  • 努雅爾語(Noongar)中的Nyitting [10]

翻譯及意義

在英語中,人類學家們已經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翻譯通常理解為「夢時代」或「夢幻時代」的詞語,包括「永恆時刻」(Everywhen)、「世界黎明」、「祖先的過去」、「祖先的現在」、「祖先的此刻」(諷刺性地)、「時間未定」、「持續發生的事件」或「持續存在的法則」。 [11]

大多數將「夢時代」翻譯成其他語言的版本都是基於對「dream」(夢)這個詞的翻譯。例如,法語中的「Espaces de rêves」(夢境空間)和克羅地亞語中的「Snivanje」(源於表示「做夢」的動詞的動名詞)。 [12]

「夢時代」的概念用英語術語難以充分解釋,並且難以用非原住民文化的術語來闡述。它被描述為「一個全面的概念,提供了生活規則、道德準則,以及與自然環境互動的規則……它提供了一種完整、一體化的生活方式……是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體驗」。它囊括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另一種定義認為它代表「人類、植物、動物與土地的物理特徵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意味着什麼,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儀式中維護這些關係的知識」。據西蒙·賴特(Simon Wright)所說,「對於沃爾皮里人來說,朱庫爾帕(jukurrpa)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他們自己的法律和相關的文化知識體系,以及非土著人所稱的『夢』」。 [13]

一個夢時代往往與特定的地方相關聯,也可能屬於特定的年齡、性別或皮膚群體。夢時代可能在藝術作品中得到表現,例如,Theo(Faye)Nangala的作品「Pikilyi Jukurrpa」代表了北領地Pikilyi(沃恩泉)的夢時代,並屬於Japanangka/Nanpanangka和Japangardi/Napanangka族群。 [14]

原住民信仰和文化

Ku-ring-gai Chase 岩畫,途經 Waratah Track,描繪了幾個原住民語言群體夢中的拜阿梅 (Baiame) 、造物主神和天父
Waugals(中間有一條黑色蛇的黃色三角形)是西澳大利亞州卡拉蒙達和奧爾巴尼之間的官方比布門步道標記。努加爾人相信沃加爾人(Waugal)或瓦吉爾人(Wagyl)創造了天鵝河,並以達令陡坡為代表。

相關實體被Dieri稱為Mura-mura ,在Pitjantjatjara稱為Tjukurpa

「夢」現在也被用作圖騰符號系統的術語,因此原住民可以「擁有」特定的夢,例如袋鼠夢、鯊魚夢、蜜蟻夢、獾夢或夢的任意組合與他們的國家有關。這是因為在夢中,一個人的整個祖先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最終導致所有世俗知識都是通過一個人的祖先積累的想法。許多澳大利亞原住民也將世界創造時間稱為「夢想時間」。夢境為原住民制定了生活方式。 [15]

創造被認為是文化英雄們的工作,他們穿越了一片無形的土地,在旅行中創造了神聖的地點和重要的興趣點。通過這種方式,「歌線」(在瓦爾皮利語中稱為Yiri)被建立,其中一些甚至可以橫跨澳大利亞,穿過六到十個不同的語言族群。這些英雄精神存在的夢幻和旅行路徑就是歌線。精神存在的跡象可能是精神本質,也可能是身體印記或足跡等物理遺留物,或是自然界和元素世界中的相似物。[來源請求][

一些居住在夢時代的祖先或精神存在與景觀的某些部分,如岩石或樹木,融為一體。 [16]生命力的概念通常也與聖地相關聯,而在這些地點進行的儀式「是對創造該地點的夢時代事件的再創造」。這些儀式有助於保持該地點的生命力活躍,並持續創造新生命:如果不進行這些儀式,新生命就無法被創造。 [17]

夢存在於個體生命開始之前,並在個體生命結束後繼續存在。在生命之前和之後,人們相信這個精神之子存在於夢中,只有通過出生於母親才被引入生命。據文化理解,孩子的精神在懷孕的第五個月進入發育中的胎兒[18]當母親第一次感覺到孩子在子宮里移動時,人們認為這是母親所在土地的精神的傑作。出生後,孩子被認為是那部分土地的特殊守護者,並被教授那個地方的故事和歌線。正如沃爾夫(Wolf)在1994年的著作中所述:「一個『黑人』可能將他的圖騰或他的精神來自之地視為他的夢時代。他也可能將部落法律視為他的夢時代。」

在Wangga流派中,歌曲和舞蹈表達了與死亡和再生有關的主題。這些表演是公開進行的,歌手從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或在夢見nyuidj(死去的靈魂)時創作。[19]

澳大利亞各地的夢時代故事各不相同,圍繞着相同主題的變體。特定地點和生物的意義和重要性與其在夢時代的起源緊密相連,某些地方具有特別的力量或夢時代意義。例如,新南威爾斯州西澳大利亞州關於太陽如何形成的故事是不同的。故事涵蓋許多主題和話題,包括創造神聖地點、土地、人類、動植物、法律和習俗的故事。在珀斯, Noongar 人相信達令山脈Wagyl的身體,Wagyl 是一種蜿蜒在土地上的蛇,創造了河流、水道和湖泊,並創造了天鵝河。另一個例子是,卡卡杜國家公園阿納姆蘭的名字命名的阿納姆蘭的加古朱人相信,公園景觀中的砂岩懸崖是在夢幻時期形成的,當時金加(鱷魚人)在一次儀式中被嚴重燒傷並跳入水中。水來救自己。[來源請求]

另見

筆記

  1. ^ Stanner warned about uncritical use of the term and was aware of its semantic difficulti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he continued using it and contributed to its popularisation; according to Swain it is "still used uncritically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來源請求]
  2. ^ The Strehlows' informant, Moses (Tjalkabota), was a convert to Christianity, and the adoption of his interpretation suffered from a methodological error, according to Barry Hill, since his conversion made his views on pre-contact beliefs unreliable.

引文

  1. ^ Walsh 1979,第33–41頁.
  2. ^ Swain 1993,第21頁.
  3. ^ Hill 2003,第140–141頁.
  4. ^ 4.0 4.1 4.2 4.3 Gill 1998,第93–103頁.
  5. ^ Moore 2016,第85–108頁.
  6. ^ 6.0 6.1 6.2 6.3 6.4 Nicholls 2014a.
  7. ^ 7.0 7.1 7.2 Nicholls 2014b.
  8. ^ Jukurrpa. Jukurrpa Designs. [2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0). 
  9. ^ Nicholls, Christine Judith. 'Dreamtime' and 'The Dreaming' – an introduction. The Conversation. 22 January 2014 [2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10. ^ Spirituality. Kaartdijin Noongar. [2023-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11. ^ Swain 1993,第21–22頁.
  12. ^ Nicholls 2014c.
  13. ^ Nelson Jagamara, Michael; Metafisica Australe. QAGOMA Collection Online Beta. [18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6). Simon Wright, Artlines, no.2, 2018, pp.52–3. 
  14. ^ Catapult Wall Art: Pikilyi Jukurrpa. Catapult Design. [18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9). 
  15.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6. ^ Korff, Jens. What is the 'Dreamtime' or the 'Dreaming'?. Creative Spirits. 8 February 2019 [2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0). 
  17. ^ The Dreaming: Sacred sites. Working with Indigenous Australians. [2 July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6). 
  18. ^ Bates 1996.
  19. ^ Povinelli 2002,第200頁.

來源

 

進一步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