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杜姆亞特之劫 (853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杜姆亞特之劫
阿拉伯-拜占庭戰爭的一部分

阿拉伯 - 拜占庭海軍衝突地圖,地中海,7 - 11世紀
日期853年5月22-24日
地點
埃及,杜姆亞特
結果 拜占庭勝利
參戰方
拜占庭帝國 阿拔斯王朝
指揮官與領導者
「伊本·卡圖那」 不明
兵力
85艘船, 5,000人 不明

杜姆亞特的洗劫是拜占庭海軍在853年5月22日至24日對尼羅河三角洲港口城市杜姆亞特的成功襲擊。由於該城當時沒有駐軍,許多人被俘虜,大量用於克里特埃米爾國的武器和用品被繳獲。拜占庭隨後的幾年中又發動了數次襲擊,震動了阿拔斯當局,令其採取緊急措施,重整海岸並加強當地艦隊,最終於突倫法蒂瑪時期復興埃及海軍。

背景

在九世紀二十年代,拜占庭帝國因遭受了兩次巨大的損失而喪失了在地中海的海軍霸權地位:穆斯林對西西里島的征服,以及克里特島落入安達盧西亞的流亡者。這些損失開啟了一個時代:撒拉森海盜幾乎可以隨意地襲擊地中海北岸。克里特埃米爾國的建立為了穆斯林船隻提供了避風港——他們控制了西西里島的一部分,甚至定居於意大利和亞得里亞海岸,並允許阿拉伯人襲擊——這使得愛琴海門戶洞開。[1][2]一些拜占庭人企圖在安達盧西亞人征服後奪回克里特,以並於842/43年發動大規模入侵,卻因重大損失而以失敗告終。[3][4]

拜占庭遠征杜姆亞特

853年,拜占庭政府嘗試了一種新方法:不直接攻擊克里特島,而是試圖切斷來自埃及同該島的供應線,埃及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夫稱為「克里特島海盜的武庫」。[5][6] 阿拉伯歷史學家塔巴里報告稱,三支艦隊,總計近300艘艦船,同時發動對東地中海穆斯林海軍基地的襲擊。其中兩支艦隊的準確目標未知,但第三支包括85艘艦船5000名士兵在被阿拉伯文獻稱為「伊本·卡圖那」的指揮下,駛向埃及海岸。[7]

現代學者對「伊本·卡圖那」提出了不同解釋,但沒有任何確鑿證據。基於其名稱中輔音的相似性,亨利·格里高利提出了塞爾吉奧·尼克提阿特斯英語Sergios Niketiates(他們可能於843年死亡)和君士坦丁·孔托米提斯兩種解釋。[8] 在1952年的作品中,考慮到阿拉伯名稱中將其以拜占庭式標題渲染為「皇家寢宮負責人」,他推斷「伊本·卡圖那」為陪寢官達米安。[9] 之前,在1913年,敘利亞學者布魯克斯認為該指揮官是將軍佛忒諾斯。[10]

埃及海軍防禦力量薄弱。埃及艦隊自倭馬亞時代起便逐步衰落。沿海沼澤地的駐防工作交由志願軍,且主要位於尼羅河沿岸而非地中海,並於8世紀後期被完全遺棄。拜占庭人利用這一點於811/12年及815年數次發動對埃及海岸的襲擊。[11] 拜占庭艦隊於853年5月22日抵達杜姆亞特。城市駐軍由於福斯塔特省省長安巴薩·伊本·伊斯哈格·達比組織的阿拉法節慶祝活動而未能有效禦敵。杜姆亞特的居民逃離未設防的城市。掠奪持續了兩天,拜占庭人將城市焚毀並帶走了約六百名阿拉伯和科普特婦女以及大量用於支援克里特島的武器和其他用品。[12] 艦隊隨後向東航行,攻擊烏什頓的要塞。在成功佔領並燒毀許多攻城器械後返回。[13]

影響

儘管被視為拜占庭軍方所做的「最突出的軍事行動之一」(克里斯蒂安),此次突襲卻缺乏拜占庭方面的文獻記載,這可能是因為此時大多數記錄者對於米高三世(842年-867年)的統治持敵對態度。因此,突襲僅有來自阿拉伯方面的描述。[7][14] 拜占庭在854年再度洗劫了杜姆亞特。阿拉伯文獻表明阿拔斯當局預計拜占庭艦隊對埃及的另一次襲擊可能發生於855年。859年,拜占庭艦隊襲擊了法拉馬。[15][16] 儘管取得了這些成功,愛琴海的撒拉森海盜仍有增無減,並於十世紀初對拜占庭帝國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進行劫掠。直到961年,拜占庭人才重新征服了克里特島,並由此控制了愛琴海。[17][18]

據阿拉伯方面資料記載,埃及海軍的脆弱性被長期忽視,總督安巴沙因此緊急加強埃及的海上防禦力量。在襲擊的九個月內,杜姆亞特與廷尼斯和亞歷山大港的防禦設施被重新加固。在羅賽塔,波洛羅斯,阿什孟,阿提那和納斯塔拉瓦進行了各項工作,建造船隻,並增添新船員。由於大多數海員從內地的科普特人和阿拉伯人中強行徵募,安巴薩在當時的記錄中聲名狼藉。對他的控訴指向哈里發·穆塔瓦基爾。後來的阿拉伯文獻,如馬克利茲和科普特人證實,新艦隊用於隨後幾年對拜占庭的襲擊,雖然沒有記錄細節。[19][20] 這場戰役一般被認為標誌着埃及海軍的重建。突倫王朝時期(868年-905年),海軍中登記的艦船已達100艘,並於隨後的法蒂瑪時期(969年-1171年)到達高峰。[13][21][22]

註腳

  1.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46–49頁.
  2. ^ Whittow 1996,第151–152頁.
  3. ^ Bury 1912,第289–292頁.
  4.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46–47頁.
  5. ^ Christides 1981,第92頁.
  6.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47頁.
  7. ^ 7.0 7.1 Bury 1912,第292頁.
  8. ^ PmbZ,Ibn Qaṭūnā (#2651); Konstantinos Kontomytes (#3929/corr.); Sergios (#6664).
  9. ^ PmbZ,Ibn Qaṭūnā (#2651); Damianos (#1212).
  10. ^ PmbZ,Ibn Qaṭūnā (#2651); Photeinos (#6241).
  11. ^ Kubiak 1970,第44–50頁.
  12. ^ Bury 1912,第292–293頁.
  13. ^ 13.0 13.1 Bury 1912,第293頁.
  14. ^ Christides 1984,第164頁.
  15. ^ Kubiak 1970,第59頁.
  16. ^ Rémondon 1953,第248–250頁.
  17. ^ Christides 1981,第93–100頁.
  18.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61–64, 71, 72頁.
  19. ^ Levi della Vida 1944,第216–221頁.
  20. ^ Kubiak 1970,第55–59頁.
  21. ^ Christides 1984,第52ff.頁.
  22. ^ For the activities of the Egyptian fleets in the later 9th century, cf.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