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蘭
李之蘭 | |
韓語名稱 | |
---|---|
諺文 | 이지란 |
漢字 | 李之蘭 |
文觀部式 | Yi Ji-ran |
馬-賴式 | Yi Chi-ran |
李之蘭(1331年—1402年),女真人,朝鮮王朝開國功臣,官至門下侍郎贊成事、判刑曹事、義興三軍府中軍節制使,賜號「補祚功臣」,封青海君,諡號「襄烈」。
生平
李之蘭本姓佟,名豆蘭帖木兒,女真千戶阿羅不花之子[1],岳飛子岳霆五世孫之子[2] [3][4]。高麗恭愍王時,率部遷徙至北青州萬戶府(原元朝雙城總管府)[5],歸附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李成桂[6]。李之蘭善射,常隨從李成桂出征[7] ,官至上護軍[8]。咸州大捷之後,賜號「宣力佐命功臣號」,拜密直副使。威化島回軍之後,拜商議同知密直司事、會議都監事。辛昌即位,拜知密直司事。恭讓王即位,拜密直使,不久又因抗倭有功,拜知門下府事、司判都評議使司事[9]。
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之後,以李之蘭為補祚功臣、參贊門下府事、義興親軍衛節制使、封青海君[10],賜一等功臣[11]。
參考資料
- ^ 《高麗史·李豆蘭傳》:「李豆蘭,初名豆蘭帖木兒,女直金牌千戶阿羅不花之子,襲世職為千戶。」
- ^ 군인의 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매일신문, 曺永昌, 2010-12-16
- ^ 이지란(李之蘭)에 대하여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靑海李氏宗親會, 2005/11/27
- ^ 청해이씨(靑海李氏)의 유래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ootsinfo
- ^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地理志》:「北青都護府,使一人,兼咸吉道右翼兵馬,本號參散,久為胡人所據,高麗大將尹瓘逐胡人,置九城,其名未詳。恭愍王丙申,復雙城舊境,置安北千戶防禦所;壬子,改北青州萬戶府。本朝太祖戊寅,改青州;太宗丙申,改今名, 以與清州牧同音也。
- ^ 《高麗史·恭愍王世家》:「以我太祖為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太祖為西江都指揮使……」
- ^ 《朝鮮王朝實錄·中宗7年(1512壬申/명정덕(正德7年)2月13日(戊子)1번째기사》:「太祖謀略冠世,李豆蘭以善射常從。」
- ^ 《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總序》:「(辛禑十一年九月)太祖率上護軍李豆蘭、散員高呂、判衛尉寺事趙英珪、安宗儉、韓那海、金天、崔景、李玄景、河石柱、李柔、全世、韓思友、李都景等百餘騎按轡徐行,過其間,賊見兵少行緩,不測所為,不敢擊,東賊就西賊為一屯。」
- ^ 《高麗史·李豆蘭傳》:「太祖大敗倭賊於咸州,賜宣力佐命功臣號,拜密直副使。攻遼之舉從,太祖回軍,尋商議同知密直司事、會議都監事。辛昌立,授知司事。恭讓即位,錄回軍功,賜錄券土田,升密直使。與張思吉擊倭於西海道,進知門下府事司、判都評議使司事。自此以後入本朝。」
- ^ 《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1年(1392壬申/명홍무(洪武25年)7月28日(丁未)5번째기사》:「下教門下府:『以洪永通判門下府事,安宗源領三司事,裵克廉翊戴補祚功臣、門下左侍中、星山伯,趙浚佐命開國功臣、門下右侍中、平壤伯, 庶弟和佐命開國功臣、商議門下府事、義興親軍衛都節制使、義安伯,尹虎判三司事, 金士衡佐命功臣、門下侍郞贊成事、判八衛事、上洛君,鄭道傳佐命功臣、門下侍郞贊成事、義興親軍衛節制使、奉化君,鄭熙啟佐命功臣、參贊門下府事、八衛上將軍、雞林君,李之蘭補祚功臣、參贊門下府事、義興親軍衛節制使、青海君,南誾佐命功臣、判中樞院事、義興親軍衛同知節制使、宜寧君,金仁贊補祚功臣、中樞院使、義興親軍衛同知節制使、益和君,張思吉補祚功臣、知中樞院事、義興親軍衛同知節制使、和寧君,鄭摠補祚功臣、僉書中樞院事、西原君,趙琦補祚功臣、同知中樞院事、義興親軍衛同知節制使、銀川君,趙仁沃補祚功臣、中樞院副使、龍城君,黃希碩商議中樞院事,南在佐命功臣、中樞院學士、兼司憲府大司憲、宜城君。」
- ^ 《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1年(1392壬申/명홍무(洪武25年)9月16日(甲午)2번째기사》:「功臣都監上言:『門下左侍中裵克廉、右侍中趙浚等十六人,灼知天命人心之所在,決議定策,推戴殿下,以成大業。是雖殿下聖德神功、應天順人,亦惟命世之臣盡忠奮義、佐命開國,誠如聖教所謂其功甚大、帶礪難忘者矣。宜賜一等功臣之號,立閣圖形、立碑紀功、封爵錫土,父母妻超三等封贈、直子超三等蔭職,無直子者甥侄女壻超二等,田地幾結,奴婢幾口,丘史七名,真拜把領十名,許初入仕,嫡長世襲,不失其祿,子孫於政案內開寫一等功臣某之子孫,雖有罪犯,宥及永世。……中樞院使金仁贊今其身雖死,裵克廉等推戴殿下之時同心推戴,誠如聖教所謂其功甚大者矣。宜賜一等功臣之號,其褒賞之典,一如克廉之例。』上允之,且命賜一等功臣裵克廉、趙浚食邑一千戶, 食實封三百戶, 田二百二十結、奴婢三十口;金士衡、鄭道傳、南誾,田二百結、奴婢二十五口;李濟、李和、鄭熙啟、李之蘭、張思吉、趙仁沃、南在、趙璞、鄭擢,田一百七十結、奴婢二十口;鄭摠、吳蒙乙、金仁贊,田一百五十結、奴婢十五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