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石
22°21′34.75″N 114°10′47.24″E / 22.3596528°N 114.1797889°E
望夫石(英語:Amah Rock)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的紅梅谷對上的一個小山崗,海拔約250多米,是獅子山系的一座小山。望夫石是沙田區著名的地標。2007年的「珍惜岩石自然美──香港最美岩石選舉」活動,望夫石榮膺首位[1]。
山峰上的石岩
獅子山郊野公園的地質主要由塌積岩(Colluvium)及火成岩組成,望夫山是稱為突岩(Tor)的花崗岩風化岩體,而望夫石原為一塊巨石,其節理因受風化崩解而形成直立的石柱或石塊。
山峰上的這塊大石約有15米高,似人的身軀,此大石上有兩塊石,一大一細並排而立,造形狀似婦人背着孩子,「母親」的頸部和「孩子」是源於岩石的水平節理,而身體部份則為垂直節理而形成,母子迄立在山峰上,遠望山下沙田區城門河、沙田新市鎮一帶。望夫石微曲身子,動也不動,形態流露着盼望。望夫石是這個地區的觀光熱點,也是香港民眾郊遊遠足的常到地方。
-
近看望夫石反失其形
-
攀岩危險警告
-
基部滿佈塗鴉
-
兩條上山的路
民間傳說
望夫石位於沙田紅梅谷,外形恍似婦人背着孩子,矗立在山崗已經有過百年之久。嶇石形態流露着盼望,加上流傳民間的夫妻別離悲慘故事,遂成為了熱門的旅遊勝地,也是公眾晨運的好地方,不少人皆認為攀登望夫山,細聽望夫謠,是何等的淒美動人。
相傳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妻子產下女嬰後,不幸因病逝世,留下女嬰,幸得鄰舍一婦人亦產下了麟兒,可憐該父女的遭遇,願意為女嬰哺乳。轉眼數年過去,兩孩已經6、7歲,青梅竹馬相處融洽。不久女童的父親積勞成疾去世,孤女亦成為童養媳,長大結婚與夫育有一對兒子,一家樂也融融。可惜好景不常,某年天旱,稻穀失收,丈夫為求生計,被迫捨下妻兒與同鄉出洋謀生,誰知一去不返,音訊全無。妻兒生活淒苦,但是仍然期望有朝一日能夠一家團圓,因此婦人每天手抱幼子背着長子,攀登山崗遙望遠海,冀盼夫君歸來,日日如是,風雨不改。母親悲哀地說,丈夫何時會回來。有一天,三母子如常登山守望時,突然遇上狂風大雨,雷電交加,三母子突然在天崩地裂中消失於世上,但是他們站立的位置郤出現了一塊巨石,形態極似失蹤了的三母子。有傳說是其深情感動蒼天,故此將他們化成石頭永守山崗,而這個哀怨動人傳說亦漸漸廣泛地流傳開去。[2]
參考資料
- ^ 香港十大名岩:望夫石最美. [201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7).
- ^ 《沙田古今風貌》. 香港沙田區區議會. 1998.
外部連結
- 漁護署:獅子山郊野公園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望夫石的位置地圖
- OpenStreetMap上有關1167810875 望夫石的地理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