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縣
易縣 | |
---|---|
縣 | |
坐標:39°21′00″N 115°29′45″E / 39.34991°N 115.49596°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河北省保定市 |
語源 | 因易水得名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張銳 |
• 縣長 | 楊大偉 |
面積 | |
• 總計 | 2,534.94 平方公里(978.7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485,536人 |
• 密度 | 192人/平方公里(496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99,500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074200 |
電話區號 | 0312 |
車輛號牌 | 冀F |
行政區劃代碼 | 130633 |
舊稱 | 易州 |
網站 | 易縣政府網 |
易縣在中國河北省中部偏西,是保定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太行山東麓,拒馬河和易水的上游,因易水得名。地處太行山區向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十分之七為山地,平原地區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蘋果,桃等作物,山地地區為裸露岩土或有植被覆蓋。縣人民政府駐易州鎮朝陽路23號。
歷史
西漢置故安縣,屬涿郡;曹魏屬范陽國;西晉改固安縣;北齊廢。隋朝開皇十六年(597年)於固安縣故地置易縣,為易州治,大業年間改易州為上谷郡;唐仍為易州治,屬河北道;遼屬南京道;金屬中都路;元屬保定路;明廢縣入州,屬保定府;清因之。雍正年間,因清西陵選址於此,升易州為易州直隸州,並且將保定府淶水縣、山西省廣昌縣(今淶源縣)改隸易州。之後又將深澤縣隸於易州直隸州。民國,二年(1913年)廢州為易縣。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易縣常住人口485536人。
行政區劃
易州鎮、梁格莊鎮、西陵鎮、裴山鎮、塘湖鎮、狼牙山鎮、良崗鎮、紫荊關鎮、高村鎮、西山北鎮、高陌鎮、橋頭鄉、白馬鄉、流井鄉、大龍華鄉、安格莊鄉、凌雲冊回族滿族鄉、尉都鄉、獨樂鄉、七峪鄉、富崗鄉、坡倉鄉、牛崗鄉、橋家河鄉、甘河淨鄉、蔡家峪鄉和南城司鄉。
交通
教育
- 中學:易縣中學、西陵滿族高級中學,塘湖中學(現塘湖中學與西陵中學合併為易縣第二高級中學),育英中學、旭搏中學、輔明中學,白馬中學,中海中學,宏岳中學。
歷史文化
易縣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中國首批14個千年古縣之一,歷史悠久,境內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蹟眾多。易縣自史前農耕文明、夏、商、周發展至今,是一片具有重要文化價值與歷史地位的千年故地。
從地域與現有歷史文化遺產來說,易縣既留有戰國時燕國歷史文化,如黃金台與易水;有始建於漢代,因獨特民俗風格紅遍網絡的「華北第一道場」後山奶奶廟;有遼金時期的三彩羅漢像;有明清時期的歷史文化,如清西陵;有抗日時期的歷史文化象徵,如狼牙山,等等。從產業角度來說,易縣的所產的易水古硯是其傳統產業,其歷史可追溯較遠,相傳始於唐代,其文化內涵在於易水古硯被唐朝詩人李白在詩中提及。
旅遊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易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