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日內瓦

座標46°12′N 6°09′E / 46.200°N 6.150°E / 46.200; 6.15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內瓦
日內瓦
萬國宮
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高等學院
大噴泉
阿里亞娜博物館
聖彼得大教堂_(日內瓦)
日內瓦湖
日內瓦旗幟
旗幟
日內瓦徽章
徽章

日內瓦地圖
日內瓦在瑞士的位置
日內瓦
日內瓦
在瑞士的位置
坐標:46°12′N 6°09′E / 46.200°N 6.150°E / 46.200; 6.150
國家 瑞士
日內瓦州
N/A
政府
 • 市長瑪麗·巴爾貝·沙皮伊法語Marie Barbey-Chappuis瑞士中間黨英語The Centre (political party)
(更新至2022年)
面積
 • 總計15.86 平方公里(6.12 平方英里)
海拔375 公尺(1,230 英尺)
人口(2020-12)
 • 總計203,856人
 • 密度12,853人/平方公里(33,290人/平方英里)
居民稱謂Genevan(Genevois
郵政編碼1200
SFOS號碼6621
周圍市鎮卡魯日謝訥布日里科洛尼朗西大薩孔內普雷尼-尚貝西韋爾涅韋里耶
網站www.geneve.ch
SFSO statistics

日內瓦(法語:Genève,發音:[ʒənɛv] 法蘭克-普羅旺斯語Genèva [dzəˈnɛva] ; 德語:Genf,發音:[ɡɛnf] )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屬於瑞士法語區日內瓦州首府。建在日內瓦湖流入羅訥河之處。現今,日內瓦蜚聲國際主要得益於眾多國際組織設立在此,包括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

日內瓦是著名的國際都市,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國際聯盟的總部就是設立在此地。今天仍然有許多國際組織在日內瓦設立總部或辦事處,包括有國際紅十字會的總部。屬於聯合國的組織有世界衛生組織等。

名稱

最早提到日內瓦的羅馬將領凱撒拉丁語拼寫是Genava,取自凱爾特語的*genawa-,與意大利北部城市熱那亞詞源相同,來自於利古里亞語,意思是靠近水體(指的是日內瓦湖或者羅訥河出口的沼澤地)。另外一種可能性來自於伊利里亞語英語Illyrian language的河流。同時genawa的詞根genu很可能來自於高盧部落,高盧語中的genu代表「嘴」,古愛爾蘭語中為giun,布列塔尼語則為genoù,威爾斯語則是genau。

歷史

早期歷史

羅馬人從公元前121年開始征服阿洛布羅基人的土地,將日內瓦建設成為山北高盧的一個前哨基地,後來山北高盧地區被命名為納博訥高盧。日內瓦港口的發展始於公元前123年,形成了一定的聚居區,房屋由泥土和木頭構造。公元前58年,尤利烏斯·凱撒在他的《高盧戰記》第一部第6章和第7章中提到了他在日內瓦的經歷,他阻止了赫爾維蒂人渡過羅訥河(不管是使用綁在一起的船隻作為浮動通道或者強行涉水)。在凱撒和他的部隊臨時定居在日內瓦的時候,城鎮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並成為一座羅馬式城市(vicus英語Vicuscivitas英語Civitas)。不過日內瓦的區域地位比起附近的尼永(Colonia Julia Equestris)和阿旺什(Aventicum)來說略遜一籌。公元1世紀中葉,日內瓦爆發一場火災,隨即城市規劃發生變化,改造為石質建築。3世紀末期,日耳曼人的遷徙導致城市建築遭受破壞。

日內瓦第一座基督教堂可能興建於350左右,到4世紀末基督教建築群已經完工,包括了30多米長的教堂和附屬的洗禮堂和門廊。443年,勃艮第人進駐此地,並將日內瓦設為首都。勃艮第(第一)王國英語Kingdom of the Burgundians在467年將政治中心遷往里昂。日內瓦經歷了兩位勃艮第國王之間的內戰,導致城市被焚燒。中世紀晚期之前,主教團一直在城內具有政治掌控力。563年,發生陶雷度努姆事件英語Tauredunum event山泥傾瀉引發了海嘯,直接摧毀了日內瓦港口,並造成多人死亡。中世紀初,城市改變了原來的橫向發展路線而趨向於縮小集中化發展,並且在城周圍建設了防禦工事

中世紀

中世紀日內瓦是勃艮第的一部分

中世紀早期日內瓦的權力是分化的,勃艮第國王擁有世俗權力,而主教則擁有精神權威。勃艮第第一王國滅亡之後,法蘭克人逐步開始控制該地,最終併入加洛林王朝。不過此時的日內瓦(建立了天主教日內瓦教區)是紐斯特利亞國王和加洛林帝國皇帝之間權力鬥爭的焦點。843年,經過《凡爾登條約》的分割,日內瓦歸屬洛泰爾一世中法蘭克王國。855年,中法蘭克王國再次分裂,根據《普呂姆條約》,日內瓦歸屬洛塔林吉亞王國,由小路易二世國王統治。875年路易二世去世,他的叔叔禿頭查理控制了日內瓦教區,僅過了兩年禿頭查理將日內瓦交給了他的長子口吃者路易二世。又僅過了兩年,貴族選舉小路易二世的女婿普羅旺斯的博索為國王,下勃艮第王國或者博索尼德王朝的普羅旺斯王國建立。888年,博索去世,以此為契機重建了勃艮第王國,即上勃艮第王國。當地主教宣誓效忠魯道夫一世。魯道夫一世來自於韋爾夫家族,他與博索的女兒聯姻。以此為契機,日內瓦主教轄區在之後的250年一直歸屬於上勃艮第(933年併入阿爾勒王國),直到1032年,魯道夫三世去世,根據他的遺囑,上勃艮第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康拉德二世的財產,其中自然包括日內瓦。由於統治者距離越來越遠,日內瓦的歷任主教不遺餘力爭取他們當地的政治權力,主教們還需要面對日內瓦伯爵英語County of Geneva以及周邊封建領主的野心。

主教和伯爵的權力爭奪日趨激化,1124年在教皇的支持下,翁貝爾·德·格拉蒙法語Humbert de Grammont主教將賽賽爾條約法語Traité de Seyssel強加給日內瓦伯爵艾蒙一世法語Aymon Ier de Genève,這個條約確立了主教對城市的主權。1154年,皇帝腓特烈一世在給日內瓦主教法烏基尼法語Arducius de Faucigny的信件中確認他和繼承者直屬於皇帝的獨立權力,包括屬於教會的財產。1157年,教皇哈德良四世也確認了現狀。到了十三世紀初,除了日內瓦主教和伯爵之外,第三股勢力開始滲入——薩伏伊家族。1250年,薩伏伊伯爵英語Counts and dukes of Savoy奪取日內瓦城堡法語Château de Genève。在十三世紀中葉,商人和工匠聯合起來,對抗主教的權力。十三世紀晚期,薩伏伊伯爵與日內瓦主教處於敵對狀態。

1285年日內瓦市民任命十名檢察官(或代理人)代表他們的權利。1309年,經過激烈爭鋒,主教終於屈服,承認市民有權組成代理人或者律師來管理他們的公民事務,條件是他們不侵犯主教的管轄權。同時,主教為公民建造了一個大廳,專門用於存放用於展覽會的貨物。公民從此每年年初都會在委員會內進行集會,進行年度的檢察官(代理人)選舉。1387年,主教阿德馬爾·法布里法語Adhémar Fabri通過憲章確認公民和代理人的特許權。同時,伴隨着薩伏伊伯爵勢力的膨脹,迫使主教和市民聯合起來。薩伏伊家族的阿梅迪奧八世先出一手佔據了日內瓦郡,並為自己的家族爭取到了繼承日內瓦主教席位的權利。

勃艮第戰爭中,日內瓦主教選擇支持勃艮第公爵,勃艮第失敗後,日內瓦受到了瑞士邦聯的威脅,並在1475年被要求支付巨額罰款。主教開始與瑞士人接觸,並在1477年與伯恩弗里堡簽訂了為期五年的聯盟條約。1519年,日內瓦公民社區與弗里堡簽訂了資產階級聯合條約,在薩伏伊公爵強迫下這個條約被廢止。1526年,日內瓦、伯恩、弗里堡之間簽訂條約宣佈主教權力被終結和走向世俗的獨立自治

宗教改革

日內瓦宗教改革紀念碑

日內瓦最早接觸的新教思想是信義宗(路德宗),從1526年開始,德國商人開始在日內瓦商界傳播信義宗的改革思想。在信仰新教的伯恩的影響下,日內瓦同意新教傳教士在市內進行傳教。1532年,紀堯姆·法雷爾到達日內瓦。1535年,天主教彌撒被禁止。1536年5月21日,日內瓦最終完成宗教改革法令,同時每個市民都有義務送自己的孩子上學[1]。從此之後,日內瓦成為歸正宗(加爾文主義)的運動中心,有時也被稱為「新教的羅馬」。

作為牧師協會的總裁,讓·加爾文在1536年6月抵達日內瓦,他對日內瓦的影響是全方面的,加爾文和法雷爾兩人在1537年聯合起來,撰寫了21章節的「信仰告白法語Confession de foi calviniste de 1537」(法語:Confession de foi),打算強迫日內瓦所有公民和資產階級簽署,如果他們拒絕就等於被逐出教會,這直接導致反對加爾文的人增加。在市內不滿情緒的影響下,加爾文於1538年流亡到斯特拉斯堡,直到1541年日內瓦共和國建立之後才返回當地繼續他的管理工作。包括頒佈了教會法令和民事法令(日內瓦共和國憲法)。加爾文重塑了日內瓦的政治管理機構,包括總委員會(由日內瓦資產階級英語Bourgeoisie of Geneva組成)、兩百人委員會英語Council of Two Hundred六十人委員會法語Conseil des Soixante。宗教事務則交給牧師長老會英語Consistory (Protestantism)(Consistoire)負責。1553年10月,西班牙醫生兼神學家賽爾韋特在日內瓦被處以火刑,因為他的著作中直接否認三位一體和基督的神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女性的宗教改革家——瑪麗·丹蒂埃爾英語Marie Dentière,她的名字在2003年被刻在了宗教改革紀念碑的牆體上而引起眾人的關注。她和她的丈夫安托萬·弗羅芒英語Antoine Froment都是當時重要的神學家。她在名為《居住在其中的商人忠實的製作和創作的日內瓦城市的戰爭和拯救》(La guerre et deslivrance de la ville de Genève fidèlement faicte et composée par ung marchand demourant en icelle)一書中詳細解釋了加爾文在1538年被流放的原因。

登城事件

登城節遊行

當時的政治條件下,日內瓦距離瑞士唯一的盟友伯恩較遠。1579年,新簽署的《索洛圖恩條約》有效地保護了日內瓦。從1580年,薩伏伊的卡洛·埃馬努埃萊一世開始不斷試圖攻擊日內瓦,為此日內瓦繼續擴展外交政策,包括與索洛圖恩蘇黎世法國結盟。1589年一次小規模的衝突中,日內瓦和盟友擊退了薩伏伊人的進攻。

1602年12月11日,薩伏伊人決定發動夜間奇襲,這次奇襲被稱為「登城事件(Escalade)」而名留史冊,日內瓦每年都會舉行相應的紀念活動。薩伏伊再次遭到失敗,在1603年7月締結了聖朱利安條約法語Traité de Saint-Julien中確定了薩伏伊和日內瓦之間的永久和平以及承認這座城市的獨立性。從1550年開始,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的新教徒開始不斷湧入這座城市,使得人口翻了一番,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動。這些人包括商人、銀行家和工匠,帶來了他們的資產和外國商界的貿易關係,激發了日內瓦商業的快速發展。市政當局也給他們很多的支持,特別是在絲綢生產以及之後的鍍金鐘錶製造行業。

到了17世紀,更多的胡格諾派移居到日內瓦,在當地建立了很多重要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金線產業專家伊利沙伯·包拉克雷英語Elisabeth Baulacre(Elisabeth Baulacre)。

日內瓦革命

終結舊制度的1792年12月28日宣言

進入18世紀之後,日內瓦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出現危機,導致兩大群體之間的對抗,一方是貴族、資產階級和擁有完全政治權利的少數(上層)公民(占公民總數的27%),另一方是絕大多數擁有少數政治權力的(下層)公民、外來定居的居民和本地人。1707年,貴族資產階級一方內部爆發起義,起義領導者是貴族成員兼律師皮埃爾·法蒂奧英語Pierre Fatio,他計劃擴展下層公民的權利,但由於上層得到伯恩和蘇黎世軍隊的支持,導致起義失敗,法蒂奧也在獄中被暗殺。在1737年又爆發了一次新的起義,導致11人死亡。日內瓦政府警告法國若要進行仲裁需照顧資產階級和上層公民的利益。1762年市政府以「試圖摧毀基督教和所有政府」的名義在市政廳前將盧梭的兩部著作——《愛彌兒》和《社會契約論》全部焚毀。之後下層公民和居民通過自發選舉代表(représentation)來投訴和抗議,並且在1781年2月佔領了這座城市,通過了一項法律,授予下層市民、居民和農村當地人平等的公民權利。

貴族不甘心失敗,他們向路易十六申請援助,一支法國-撒丁-伯恩組成的聯合部隊對日內瓦進行圍攻,最終日內瓦被迫在1782年7月投降,貴族重掌政權,一千名市民代表流亡到巴黎,他們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後續的法國大革命。1785年到1789年,經濟繁榮時代結束,物價上漲導致人口減少,小資產階級大規模破產。1789年1月,由於歉收,導致日內瓦政府提高了麵包的價格,直接導致聖熱爾韋區法語Saint-Gervais (Genève)爆發騷亂

大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到日內瓦,在革命者的領導下,1792年12月爆發新一輪的政治運動,最終舊制度政府在12月28日被推翻。新政府宣佈所有市民在政治上保證平等。1793年,舊制度在日內瓦被廢除。1794年2月5日,公民投票表決通過新的日內瓦憲法,表明公民對政府和行政權力進行廣泛控制。

在18世紀的這段時間,日內瓦經濟有數個重要的支柱,其中最大的就是鐘錶製造業和其附屬產業,大概佔到當地勞動力的32%,他們工作的地方(工匠作坊)被稱為Fabrique,一般位於建築物的較高樓層。第二重要的是紡織工業。異軍突起的第三個產業是銀行業,跟國際貿易的發展和路易十四對戰爭資金的需求有關。另外從18世紀中葉開始,當地市民普遍進行了疫苗的接種,導致預期壽命的大幅度增長。

近代

1798年4月15日,日內瓦被法蘭西共和國吞併。8月,日內瓦宣佈放棄主權,成為法國萊芒省的省會。日內瓦人嘗試建立於法國相同的集中制,但是拿破崙失敗之後它重新恢復了獨立狀態。1813年12月30日,法國軍隊撤離,由奧地利帝國的軍隊進駐。12月31日,前代理人阿米·呂蘭法語Ami Lullin宣佈日內瓦恢復為舊制度下的共和國。不過地方法官都認為日內瓦無法再建立一個孤立的國家,因此直接向以前的老盟友求助,申請加入瑞士聯邦。雖然天主教各州對「新教羅馬」的加入心存芥蒂,但是瑞士還是在1815年5月9日接納了日內瓦。

1833年當地裁縫鎖匠爆發了瑞士19世紀第一次罷工,1841年的騷亂導致當地制憲議會的重新選舉。1842年的新憲法授予男性普遍選舉權,並設立日內瓦市直屬的市政機構[2]。1846年,日內瓦政府拒絕建議聯邦議會內的日內瓦議員投票贊成解散獨立聯盟,直接導致聖熱爾韋的工人發動起義,並擊敗了政府軍。1847年5月,尚姆斯·法齊英語James Fazy領導的激進黨革命直接推翻了日內瓦政府並制定了新憲法,消除了宗教(新教)在政府中的主導作用。

1850年,瑞士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在日內瓦開始運營,工業化也在穩步推進中,包括機械、電氣設備和汽車製造企業。伴隨着工業化,越來越多的外地勞動力湧入城市,逐步改變了集聚區的社會面貌。從19世紀初尚能明顯看出城市人和鄉村本地人的差異,但是這個差異正在逐漸模糊,人口也出現國際化的趨勢。

第一條日內瓦公約於1864年簽訂,以保護戰時的傷患。

現代

1966年的日內瓦

進入20世紀之後,日內瓦的國際地位提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通過古斯塔夫·阿多爾威廉·拉帕爾德英語William Rappard的努力,國際聯盟將總部設在了日內瓦。

不過瑞士國內的局勢仍然動盪不安,工人運動高漲,階級鬥爭激化,1918年11月11日,瑞士德語區爆發總罷工,但對法語區的日內瓦影響力有限。1932年11月,瑞士小型的法西斯主義政黨全國聯盟襲擊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人,導致日內瓦的反法西斯主義者舉行遊行示威。在示威途中,有新兵在沒有警告的情況下向人群開槍,導致13人死亡。數日後日內瓦當地發動了總罷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的歐洲總部以及數十個國際組織遷往日內瓦,當地的休閒和商務旅遊得到發展。1954年,在日內瓦舉行了關於討論朝鮮半島印度支那和平問題的國際會議。進入60年代,日內瓦出現了排外主義的政黨Vigilance法語Vigilance (Genève)。同時日內瓦是瑞士國內第三個授予婦女州政和市政投票權的州(僅次於沃州納沙泰爾州)。

歷史人物

新教神學家喀爾文於1536年定居日內瓦並在此發表《基督教要義》,日內瓦常被喻為「新教的羅馬」。喀爾文被尊稱為「新教的教皇」。

1712年,影響了法國以至歐洲的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社會學家思想家盧梭在這裏誕生。

1857年,現代語言學之父、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在這裏誕生,並曾在日內瓦大學任教。

1920年,著名的瑞士文藝批評家觀念史家、哲學家斯塔羅賓斯基在這裏誕生,並長期在日內瓦大學任教。斯塔羅賓斯基以研究日內瓦哲學家盧梭而聞名於世。

地理

日內瓦地區衛星照片。北面是侏羅山,南面是阿爾卑斯山

日內瓦位於北緯46°12東經6°09',在日內瓦湖的西南角流入羅訥河之處。日內瓦東面臨湖,南北西三面則被兩大山脈環繞,南為阿爾卑斯山山脈,其中包括屬於法國的著名景點薩萊夫山,北、西兩面則為侏羅山山脈的一部分。

日內瓦市佔地15.86平方公里,而整個日內瓦州為282平方公里,包括兩塊被沃州包圍的土地(Céligny)。屬日內瓦州的湖面積達38平方公里,並通常被稱作「小湖」。日內瓦州僅有4.5公里的邊境與瑞士其它州接壤。在107.5公里的邊界線中,103公里是與法國接壤:北面是安省,南面是上薩瓦省

日內瓦的海拔高度為373.6米,也就是上個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兩塊從湖中突起的巨石中最大的一塊Niton石英語Pierres du Niton的海拔高度。這塊石頭紀堯姆·亨利·迪福爾英語Pierres du Niton將軍選作所有瑞士測量工作的參考點。[3]

日內瓦第二大河叫做阿爾沃河,並在城中心偏西流入羅訥河

氣候

日內瓦屬於溫帶氣候,確切的說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柯本氣候分類:Cfb)。冬季非常涼爽,通常晚上會出現輕微的霜凍現象,白天霜凍溶解。夏季比較溫暖。全年降水充足,分佈均勻,相對來說秋季降水較多。在冬季,萊芒湖邊附近會出現冰暴風英語Ice storm。同時,日內瓦會受到瑞士特有的比色風英語Bise(法語:La Bise)的影響,導致嚴重冰凍的出現。

夏季,許多當地居民會選擇在萊芒湖中游泳。有些年份日內瓦會在較冷的月份降雪,附近的山脈則經常降雪,適合滑雪運動。許多世界著名的滑雪勝地,諸如韋爾比耶英語Verbier克萊恩-蒙塔納英語Crans-Montana等,都距離日內瓦只有幾個小時的車程。從市中心仰望南面,可以看到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勃朗峰

日內瓦的年平均氣溫在11℃左右。2015年7月,日內瓦出現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39.7℃,而有記錄的最低溫度是1956年2月的-20.0℃。

日內瓦(GVA),海拔412米(1,352英尺),1991–2020年正常值,1901年至今極端數據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7.3
(63.1)
20.6
(69.1)
24.9
(76.8)
27.5
(81.5)
33.8
(92.8)
36.5
(97.7)
39.7
(103.5)
38.3
(100.9)
34.8
(94.6)
27.3
(81.1)
23.2
(73.8)
20.8
(69.4)
39.7
(103.5)
平均高溫 °C(°F) 5.1
(41.2)
7.0
(44.6)
11.8
(53.2)
15.9
(60.6)
20.1
(68.2)
24.2
(75.6)
26.7
(80.1)
26.2
(79.2)
21.1
(70.0)
15.5
(59.9)
9.3
(48.7)
5.6
(42.1)
15.7
(60.3)
日均氣溫 °C(°F) 2.1
(35.8)
2.9
(37.2)
6.7
(44.1)
10.5
(50.9)
14.5
(58.1)
18.4
(65.1)
20.6
(69.1)
20.0
(68.0)
15.7
(60.3)
11.3
(52.3)
6.0
(42.8)
2.8
(37.0)
11.0
(51.8)
平均低溫 °C(°F) −1.1
(30.0)
−1.1
(30.0)
1.7
(35.1)
5.0
(41.0)
9.1
(48.4)
12.7
(54.9)
14.6
(58.3)
14.2
(57.6)
10.7
(51.3)
7.2
(45.0)
2.6
(36.7)
−0.2
(31.6)
6.3
(43.3)
歷史最低溫 °C(°F) −19.9
(−3.8)
−20.0
(−4.0)
−13.3
(8.1)
−5.2
(22.6)
−2.2
(28.0)
1.3
(34.3)
3.0
(37.4)
4.9
(40.8)
0.2
(32.4)
−4.7
(23.5)
−10.9
(12.4)
−17.0
(1.4)
−20.0
(−4.0)
平均降水量 mm(吋) 73
(2.9)
56
(2.2)
62
(2.4)
67
(2.6)
78
(3.1)
83
(3.3)
79
(3.1)
81
(3.2)
91
(3.6)
96
(3.8)
89
(3.5)
90
(3.5)
946
(37.2)
平均降雪量 cm(吋) 8
(3.1)
5
(2.0)
2
(0.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
(1.2)
5
(2.0)
23
(9.1)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9.5 7.9 8.2 8.6 10.2 9.1 8.1 7.8 8.3 9.7 9.9 10.3 107.6
平均降雪天數(≥ 1.0 cm) 2.0 1.5 0.8 0.1 0.0 0.0 0.0 0.0 0.0 0.0 0.8 1.8 7.0
平均相對濕度(%) 81 75 68 65 68 66 64 67 73 80 82 82 73
月均日照時數 61 96 161 187 212 246 269 242 184 116 65 48 1,887
可照百分比 25 38 50 51 50 57 62 62 56 40 27 21 48
數據來源1:MeteoSwiss[4]
數據來源2:KNMI[5][6]

政治

行政

日內瓦的行政機構是日內瓦行政委員會法語Conseil administratif de Genève(Conseil administratif),一共有5名委員組成,由市民以多數制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五年。其中市長每年由委員中的一人輪換產生。

2020年至2025年任期的委員名單[7]

二戰之後,行政委員會一度由右翼政黨(原瑞士自由民主黨)控制。1947年,社會民主黨只擁有一個席位,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63年女性獲得市政投票權為止。1967年,行政委員會迎來第一位女性委員Lise Girardin。1971年開始的席位分配是左翼2席(社會民主黨和勞動黨各1席)和右翼3席。直到1991年,瑞士綠黨進入行政委員會,導致左翼拿到了第3席。1999年,左翼達到了4席(分別是於社會民主黨2席、綠黨1席和一起向左翼1席),剩下一席屬於自由黨或者基督教民主人民黨。2020年席位再次發生變化,極左翼(勞動黨或者一起向左翼)的席位被綠黨代替,其他維持不變。

立法

日內瓦的立法機構是日內瓦市議會(Conseil municipal),一共有80個議員席位,由市民以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選舉最低門檻為7%。議員任期為五年,但可以無限期延長。

最近一次市議會選舉在2020年3月15日舉行,根據選舉結果[8],目前議席分配如下:

公民權利

日內瓦選民是已經或者有資格獲得瑞士國籍並在日內瓦市境內居住的公民的總稱。從2005年4月通過一項政治倡議,只要在瑞士境內居住滿8年(在日內瓦境內居住滿3個月)的外國公民也有權利在市政選舉中進行投票,但他們都無權成為候選人。在給予外國公民參與當地政治生活的方面,日內瓦跟其他大多數法語區的城市一樣,要比德語區更加開放和自由。

除了投票權以外,選民也具有倡議權。對市議會投票通過的法令或者針對特定議題的倡議,只要在40天內收集到4000名選民的簽名,就可以進行一次公投表決。

行政區劃

日內瓦市(法語:commune)成立於1930年,是由Genève-Cité法語Genève-CitéPlainpalais英語PlainpalaisEaux-Vives法語Les Eaux-VivesPetit-Saconnex法語Le Petit-Saconnex四個市鎮合併而成。1926年,日內瓦市民否決了一項將自治市鎮廢除並直接將市鎮置於日內瓦州管轄下的議案。合併後,市鎮改稱為區(法語:arrondissement)並保留到1958年。

21世紀初,日內瓦市和日內瓦州之間的權責仍然沒有完全明確。因此日內瓦州議會提議直接將市和州進行合併,但是遭到左翼控制的日內瓦市議會的否決,理由是維持日內瓦市的自治基礎。

目前,日內瓦市仍然分為四個區,即CitéPlainpalaisEaux-VivesPetit-Saconnex

人口統計

2004年,日內瓦市人口為185,526,日內瓦州共438,500人。2000年,共645,000人生活在日內瓦市及其週邊地區,包括周圍的法國沃州人口。

州的人口分為145,200日內瓦本州人(33.1%),123,400其它州的瑞士人(28.2%)和169,000來自180個不同國家的外籍人士(38.7%)。包括持雙國籍的人,54.4%的居住在日內瓦的人口持外國護照[9][10]

根據2000年調查結果,日內瓦由於是喀爾文多年弘法傳教的中心,一直被看作一座基督新教的城市,但現在,更多的市民是天主教信徒(39.5%)而不是新教(17.4%)。22%市民表示他們無宗教信仰。其餘的分為回教(4.4%)、猶太教(1.1%)、其他宗教以及沒有回答的人。[11]

國際組織與非國際組織

日內瓦是許多國際組織的所在地,包括聯合國歐洲總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難民署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國際電信聯盟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除了​​聯合國機構,許多非國際組織和國際組織的總部位於日內瓦,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各國議會聯盟世界經濟論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國際移民組織無國界醫生國際文憑組織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互聯網管理論壇英語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阿加汗基金會英語Aga Khan Found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世界教會理事會互聯網虛擬圖書館英語World Wide Web Virtual Library國際愛滋病協會世界童軍運動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國際公路運輸聯盟英語International Road Transport Union國際抗癌聯盟聯合國觀察英語UN Watch

在歐洲層面的組織包括歐洲廣播聯盟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歐洲教會會議英語Conference of European Churches

日內瓦曾是國際聯盟的所在地(1920年-解散於1946年)。它最初在威爾遜宮,然後搬進其後一直作為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所在地的萬國宮

經濟

日內瓦主要街道金十字街(Rue de la Croix-d'Or)和les Rues Basses的一部分

日內瓦的經濟主要是第三級產業。這個城市有古老的金融業,特別是私人銀行業務(管理約1萬億美元的資產)和國際貿易融資。

日內瓦有悠久的製錶傳統,很多製錶總部設立於日內瓦,如百達翡麗江詩丹頓勞力士伯爵表蕭邦錶等等。日內瓦市政府與瑞士聯邦政府共同成立的鐘錶檢測單位(1886年成立)對於在日內瓦生產的鐘錶進行非強制性的檢測,通過者可以在機芯上鑴刻日內瓦印記,有日內瓦印記的手錶基本上等級比較高。

世界兩大香精和香料生產商芬美意英語Firmenich奇華頓的總部和主要生產設施設於日內瓦。許多的跨國公司的國際總部也位於日內瓦,例如日本煙草國際英語Japan Tobacco International地中海航運公司貢沃爾集團英語Gunvor (company)通用驗證意法半導體SITAVitol英語Vitol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英語Weatherford International。此外還有許多的跨國公司,例如寶潔公司杜邦都將歐洲總部設在日內瓦。惠普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的總部設在日內瓦附近的梅蘭

每年三月在日內瓦國際機場旁的日內瓦Palexpo展覽會議中心英語Palexpo舉行的日內瓦汽車展,也是全球重要的車展之一。

日內瓦的最低工資全球最高[12]

基礎設施

交通

Cornavin公車總站

公共交通服務包括公共汽車無軌電車有軌電車日內瓦公共交通英語Geneva Public Transport(TPG)提供。除了負責市中心的交通,其網絡遍佈全州,並還延伸至周邊的法國城鎮。而由日內瓦海鷗公司英語Mouettes Genevoises Navigation(Mouettes genevoises)和CGN公司英語Compagnie Générale de Navigation sur le lac Léman提供連接日內瓦湖的船上公共交通,主要用於旅遊業。

瑞士聯邦鐵路公司提供的地區性火車服務連接着日內瓦主要的科爾納萬火車站與機場以及市外的數個小火車站。鐵路也和法國國營鐵路公司的路網聯通,包括直通巴黎馬賽高速列車線路。火車目前還沒有用在城市內部交通上,但CEVA計劃(Cornavin - Eaux-Vives - Annemasse)已經開工。這個最初於1884年構想的計劃將連接該城火車總站,州公立醫院,奧維夫樞紐站(Eaux-Vives)和法國安納馬斯市。火車總站至La Praille編組站一條線現已存在,並將從地下延伸至醫院及奧維夫,然後接通現有的通向法國的線路。[2] 此外,日內瓦還連接着瑞士A1高速公路和法國的高速公路

日內瓦國際機場是瑞士的重要航空樞紐,有鐵路與科爾納萬火車站連接。

公用事業

天然氣由州政府所有的日內瓦工業服務公司(SIG)提供給日內瓦州所屬地區。大部分飲用水(80%)從日內瓦湖提取;其餘的20%來自阿爾沃河滲透形成的地下水。日內瓦州30%的電力需求在當地生產,主要由三座建於羅訥河上的水力發電站提供(Seujet,Verbois和Chancy-Pougny)。其外,13%的州產電力來自Les Cheneviers公司的廢物燃燒工廠。其餘的電力需求(70%)由瑞士其它州和其他歐洲國家提供;SIG只購買由可再生能源產出的電,尤其不買核反應堆和化石燃料燃燒產出的電。日內瓦市內及州內三分之二的地區都接通了天然氣管道並由瑞士公司Gazna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從西歐購買天然氣。SIG還通過它的"Voisin,voisine"計劃給一部市民提供電訊服務,主要分佈在Charmilles區。

教育

日內瓦大學

日內瓦大學由加爾文建於1559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日內瓦還有一所世界最古老的國際學校之一,日內瓦國際學校英語International School of Geneva,同國際聯盟建於1924年。

世界聲望最高的國際關係學校之一,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及發展學院也在日內瓦安家。還有其他國際學校,例如日內瓦英語學校和Lancy國際學院(建於1903年)。

文化

地標與風景

花鐘

日內瓦的著名風景包括花鐘、藝術與歷史博物館、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博物館和萬國宮(聯合國歐洲總部)。

該城最醒目的標誌是一個日內瓦湖中的噴泉,140米高水柱可以從城中的許多地方看見。遊人可以在湖邊租一條船,到湖上遊玩。

日內瓦的老城區也是別有風味的一處旅遊景點,可以在它的狹窄的街道中漫步或去看看聖彼得大教堂

媒體

噴泉

該城的主要報紙是日內瓦論壇報,日報由詹姆斯·貝茨英語James T. Bates創立於1879年二月一日並擁有大約187,000名讀者。創辦於1868年的信使英語Le Courrier最初由天主教掌管,但從1996年年開始便完全獨立運作。主要聚焦於日內瓦的信使也試圖向瑞士法語區的其它州擴張。覆蓋整個法語區的瑞士時報英語Le Temps(總部設在日內瓦)和瑞士法語早報英語Le Matin (Switzerland)在日內瓦有許多讀者。

日內瓦是瑞士法語區的主要媒體中心。日內瓦被瑞士廣播公司法語廣播網覆蓋着,其中包括瑞士法語區廣播電台。這些廣播網覆蓋着整個瑞士法語區,但每逢像選舉似的特殊活動偶爾也會在本地頻道上播方一些特殊節目。另外一些本地電台只覆蓋城市及其週邊地區,如RadioLa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FM 91.8 MHz),Radio Cité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基督教廣播,FM 92.2 MHz),OneF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FM 107.0 MHz,也在沃州播放),和日內瓦世界廣播電台(FM 88.4 MHz),瑞士唯一的英語廣播站。

主要覆蓋日內瓦的電視頻道有瑞士法語電視台TSR;雖然總部設在日內瓦,但全瑞士法語區都能收看。Léman Ble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是一個當地電視台,建於1996年並以電纜播放。由於靠近法國法國電視頻道一直能在日內瓦收看。

體育

日內瓦市內主要運動隊伍有塞爾維特足球俱樂部,創立於1890年。塞維特曾是瑞士唯一一家由1930年代起一直參與頂級聯賽而從未降級的足球會;2005年,由於管理問題導致了母公司的破產,使俱樂部被分為兩隊,而新成立的隊伍需要降回甲組聯賽作賽。2011年,俱樂部重回頂級聯賽。

日內瓦還有一個冰上曲棍球俱樂部—日內瓦塞維特曲棍球俱樂部(Genève-Servette HC),於瑞士冰球國家一級聯賽(Nationalliga A)中比賽。

參考文獻

引用

  1. ^ Combourgeoisies et prise du pouvoir par les citoyens. Le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Suisse DHS.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9) (法語). 
  2. ^ Irène Herrmann. Suppression et recréation de la commune. Le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Suisse DHS. [2021-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9) (法語). 
  3. ^ http://www.swisstopo.ch/en/basics/geo/faq/horizon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7-09-27.
  4. ^ Climate normals Genève–Cointrin (Reference period 1991–2020) (PDF). Zürich-Airport, Switzerland: Swiss Federal Office of Metreology and Climatology, MeteoSwiss. 2022-01-13 [2022-01-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14). 
  5. ^ Genève–Cointrin extreme values. KNMI. [2011-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2). 
  6. ^ Genève–Cointrin 1981-2010 mean extreme values. KNMI. [2017-12-29]. [失效連結]
  7. ^ Second tour de l'élection des exécutifs communaux du 05 avril 2020. République et canton de Genève. [2021-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法語). 
  8. ^ Élection des conseils municipaux du 15 mars 2020. République et canton de Genève. [2021-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5) (法語). 
  9. ^ 存档副本. [2005-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2-20). 
  10. ^ 存档副本. [2005-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01). 
  11. ^ [1]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6-15.
  12. ^ 瑞士日內瓦引進「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資. [2020-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來源

書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