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化結合綜合症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化結合綜合症(英語:Culture-bound syndrome)或稱文化專有綜合症(culture-specific syndrome)[1]種族精神病(folk-illness)[1]倚文化綜合症 [2]文化囿限綜合症[3]文化束縛精神綜合症[4]文化有關特殊精神綜合症[4]文化依存綜合症[5]文化綜合症[6]文化依賴綜合症[7]是指只能在特定社會或文化下,才能認可作一種疾病的精神和軀體徵狀集合,屬於特殊文化專有的病理行為綜合症[6][1],其不會在其他文化中承認為一種疾病,且一般不會發現患者有任何器質性病變。DSM-5把此一概念歸類為「文化對苦痛的理解」,並指它是「文化集體對痛苦、行為問題、令人擔憂的情緒及想法」之「溝通、經歷和理解」[8]。大部分的文化結合綜合症已被收錄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IV)及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ICD-10)的第五章附件二。[9]

出現文化結合綜合症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文化行為模式或行為的流行傳染(像流行病一樣),類近於娛樂性藥物的傳播,取決於社會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在致病的原因的層面上,這也是人們難以在其他環境因素中區分病因的結果[10]

鑑定

ICD-10

世衛ICD-10把文化結合綜合症的主要特點定義為:[9]

(1)它們不容易在制定的和國際上使用的精神病標準上分類

(2)它們首先在特定人口緊密或完全關聯的文化區域被描述並使用

CCMD-3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則把其主要特點定義為:[11]

(1)被特定文化或亞文化範疇所理解接受

(2)病因代表着和象徵着這一文化的核心含義及行為模式

(3)診斷依賴於特定的文化知識和概念

(4)治療的成功與否也取決於本文化的參與者。

醫學觀點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指出[12]

文化結合綜合症這個術語是指特定地點-模式的異常行為和令人不安的經驗經歷,可能會或可能不會符合DSM-IV的診斷範疇,許多文化結合綜合症在當地本土被認為是「病」,或至少是痛苦的,大部分都富有當地命名的名稱,儘管在世界各地找到的文化結合綜合症符合主要的DSM-IV分類,但當然具體的徵狀和社會的反應是往往受當地文化因素影響,相比之下,文化結合綜合症一般僅限於特定的社會和文化領域,以及被本地化、民俗化,診斷模型框架有一致的含義、模式、重複性,以及令人不安的經驗和觀察

「文化束縛綜合症」的命名是具爭義性的[13],原因是人類學家主要強調綜合症的相對性和文化維度的傾向;而醫療人員卻強調其普遍性和神經心理層面。[14][15] Guarnaccia&Rogler (1999)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條件研究文化結合綜合症,並相信綜合徵有足夠的文化完整性被視為獨立對象研究[16][17]

一些研究表明,文化結合綜合症能代表某些弱勢群體之間的一個特定的文化(文化語境)內一種可接受的方式來表達經歷慘痛後的窘迫。[18]對於患者和他的家屬,不同地方的醫藥文化對類似的表現的反應可能會導致很大差別的結果,甚至是不良後果。[19]

DSM列表

DSM-IV-TR列表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把以下疾病定為文化結合綜合症[20]

名稱 地方區域/人種
殺人狂/狂殺症英語Running amok 馬來西亞人、印度尼西亞人、菲律賓人、文萊人、新加坡
Ataque de nervios英語Ataque de nervios 西班牙人以及菲律賓人,在那裏被稱為「神經崩潰」(Nervous Breakdown)
Bilis, cólera 拉丁美洲
Bouffée délirante英語Bouffée délirante 西非人和海地
腦疲勞症英語Brain fag syndrome(BFS) 西非學生
Dhat綜合症 印度
猝倒症英語Falling-out 美國南部加勒比
幻影症英語Ghost sickness 美洲原住民
火病 韓國
縮陽症 中國馬來西亞東南亞地區;阿薩姆,偶爾在西方國家發生
驚神症/痙跳症英語Latah 馬來西亞人和印度尼西亞
Locura英語Locura 美國拉丁美洲拉丁裔
Mal de pelea英語Mal de pelea 波多黎各
邪眼 地中海;拉美裔人埃塞俄比亞
北極癔症/北極歇斯底里綜合症英語Piblokto 北極愛斯基摩人
走火入魔 中國人
Sangue dormido 佛得角葡萄牙人
神經衰弱 中國人
腎虧 中國人
神病英語Sinbyeong 朝鮮民族
Spell 美國黑人,在美國南部埃塞俄比亞白人
著魔驚恐症英語Susto 美國拉美裔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對人恐懼症 日本人
Zār英語Zār 埃塞俄比亞人索馬里人、埃及人蘇丹人、伊朗人和其他北非人以及中東地區的社會

DSM-5列表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把以下疾病定為文化結合綜合症:[21]

名稱 地方區域/人種
Ataque de nervios英語Ataque de nervios 西班牙人以及菲律賓
Dhat綜合症 印度
Khyâl Cap 居住在美國柬埔寨的柬埔寨人民
幻影症英語Ghost sickness 美洲原住民
想得太多(Kufungisisa/think too much) 津巴布韋人
人為疾病(Maladi moun) 海地人
Nervios英語Ataque de nervios 拉丁美洲拉丁裔美國人
神經衰弱 中國人
著魔驚恐症英語Susto 美國拉美裔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對人恐懼症 日本人

ICD-10列表

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把以下疾病定為文化專有綜合症[9]

名稱 地方區域/人種
殺人狂/狂殺症英語Running amok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Dhat綜合症腎虛、Jiryan 印度台灣中國
縮陽症 東南亞印度中國
驚神症/痙跳症英語Latah 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Nervios英語Ataque de nervios 埃及希臘北歐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
怕冷(畏寒症英語Frigophobia 台灣東南亞
北極癔症/北極歇斯底里綜合症英語Piblokto 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
對人恐懼症,懼人症 日本人
Ufufuyane英語Ufufuyane 肯尼亞;非洲南部(班圖人祖魯族等群體)
Uqamairineq 生活在北極圈內的因紐特人
溫迪哥 東北美洲的土著

其他例子

著驚[6]、邪病[6][22]也被認為屬於中國的文化結合綜合症

參見

參考資料及註釋

  1. ^ 1.0 1.1 1.2 阿瑟·S·雷伯, 心理學詞典, 上海譯文出版社: 195, 1996, ISBN 7-5327-1674-0 
  2. ^ 中譯心理學詞彙編譯組與社會研究中心, 中譯心理學詞彙, 中文大學出版社: 46, 1982, ISBN 962-201-241-8 
  3. ^ 利維, 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明明被詐騙卻不承認,明明沒發生卻堅持「我記得」,why?,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117-120, 2014, ISBN 978-986-5770-21-1 
  4. ^ 4.0 4.1 曾文星. "文化精神醫學的世界發展趨勢:與中國有關事項。上海精神醫學雜誌22(2010): 392-395.""當初學者認為這種特殊的徵候群是發生在某社會而已,少見於其他社會,就起名稱是「文化束縛精神綜合症」(culture-bound syndromes)。...因此建議放棄該稱呼,而改用「文化有關特殊精神綜合症」(culture—related specific psychiatric syndromes)的名稱,能較正確的表達其性質。
  5. ^ 日本方的譯名
  6. ^ 6.0 6.1 6.2 6.3 張珣:道教與民間醫療文化-以著驚綜合症為例 -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頁427-457。李豐楙主編。台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出版。
  7. ^ 韋德·皮克倫, 心理之書,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087, 2015, ISBN 978-957-13-6482-7 
  8. ^ Ventriglio, A.; Ayonrinde, O.; Bhugra, D. Relevance of culture‐bound syndromes in the 21st century.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 2016, 70 (1): 3–6 [2019-05-06]. PMID 26332813. doi:10.1111/pcn.123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6). 
  9. ^ 9.0 9.1 9.2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 213–225(WHO 1993)
  10. ^ Porta, Miquel (編). Behavioral epidemic. A Dictionary of Epidemiology 5t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8. 2008 [25 August 2013]. ISBN 978-0-19-157844-1. 
  11. ^ 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CCMD-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中華心理教育網
  12.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text revis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898, 2000, ISBN 978-0-89042-025-6 
  13. ^ Perry, S.(2012, 13 January). The controversy over 'culture-bound' mental illness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Retrieved 27 January 2013 from MinnPost.
  14. ^ Prince, Raymond H.(2000)In Review. Transcultural Psychiatry: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Canadian Perspectives.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45: 431–437
  15. ^ Jilek W.G(2001)Psychiatric Disorders: Culture-specific.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Elsevier Science Ltd.
  16. ^ Guarnaccia & Rogler (1999) have argued in favor of investigating culture-bound syndromes on their own terms, and believe that the syndromes have enough cultural integrity to be treated as independent objects of research.
  17. ^ Guarnaccia, Peter J. & Rogler, Lloyd H.(1999)Research on Culture-Bound Syndromes: New Dir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6:1322–1327, September
  18. ^ Schechter DS, Marshall RD, Salman E, Goetz D, Davies SO, Liebowitz MR (2000). Ataque de nervios and childhood trauma history: An association? 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 13:3, 529–534.
  19. ^ Schechter DS, Kaminer, T, Grienenberger JF, Amat J (2003). Fits and starts: A mother-infant case study involving pseudoseizures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violent trauma 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with Commentaries by RD Marshall, CH Zeanah, T Gaensbauer).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4(5), 510–28.
  20.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text revis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898–901, 2000, ISBN 978-0-89042-025-6 
  21.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833–837, 2013, ISBN 978-0-89042-554-1 
  22. ^ Eng-Seong Tan:海外華人的心理徵狀:林宗義、Arthur Kleinman編、柯永河、蕭欣義譯:文化與行為—古今華人的正常與不正常行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90; 315-32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