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掠角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架B-52轟炸機採用了後掠翼的設計,其掠角為銳角。

掠角指的是機翼設計中心線與機身垂直線的夾角。固定翼飛機的掠角是固定的。現代大多數飛機採用的是後掠翼和平直機翼的設計。但是有部分飛機採用前掠翼或者掠角可變的設計來適應不同的飛行狀態。

種類

後掠翼

後掠翼即掠角為銳角的機翼設計。 後掠翼是平直機翼發展而來的,適用於較高的飛行速度,氣動特點為可增大機翼的臨界速度,並減小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

後掠翼的理論最初由德國人在1930年代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後掠翼設計的飛機開始出現,包括德國的Me 262戰鬥機Me 163戰鬥機。但是Me 262使用後掠翼的原意並非針對高速飛行下的控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着飛行速度的提高,後掠翼和其他適合高速飛行的機翼同時受到廣泛的注意,但是隨着使用經驗的累積,後掠翼逐漸成為1950到1960年代很常見的設計之一。

後掠翼不僅使用於軍用飛機,巡航速度在亞音速範圍的民航機也大量採用這種設計,以取得速度與航程之間的最佳效益。

前掠翼

前掠翼即掠角為鈍角的機翼設計。

蘇-47戰鬥機俯視圖,其機翼採用了前掠翼的設計。

早在1945年2月,德國容克斯公司即首飛一種名為Ju-287的前掠翼四發噴氣轟炸機。這架飛機使用了前掠角為15°的機翼,開創了前掠翼飛行器的先河。 俄羅斯的蘇-47戰鬥機為前掠翼飛機的典型代表。

前掠翼飛行器相比於傳統後掠翼飛機具有結構、機動、以及可控度上幾方面的優勢。如更高的纏鬥操控能力和更高的升阻比。

可變後掠翼

機翼沒有後掠時的F-14雄貓
機翼後掠時的F-14雄貓

可變後掠翼即根據不同飛行情況,機翼掠角可變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可以同時利用後掠翼在高速以及直線機翼在低速下的優點。然而這種設計卻增加了飛機的重量和增加結構複雜度。

可變後掠翼能更具飛機速度自動調節。速度越慢,掠角越大。速度越快,掠角越小。

美國空軍70研發的F-14雄貓式戰鬥機就採用了可變後掠翼的設計。其掠翼收攏後能達到極高的飛行速度,張開後又能得到極好的穩定性以便在航母上降落。

平直機翼

採用平直機翼的輕型的飛機。

早期的飛機和一些輕型的螺旋槳飛機往往採用平直機翼的設計。

特點

通常來說,掠角越小,飛機能達到的速度越大。但是也容易失速。

掠角越大,飛機低速飛行時的穩定性越好,但是限制了最高速度。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