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梅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The Right Honourable
卡梅倫勳爵
The Lord Cameron of Chipping Norton
PC
外交大臣內閣官方照,2023年
英國聯合王國首相
任期
2010年5月11日—2016年7月13日
君主伊利沙伯二世
副職紀理歷(2010–15)
首席大臣夏偉林 (2010–15)
歐思邦 (2015–16)
前任白高敦
繼任文翠珊
 英國第4任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
任期
2023年11月13日—2024年7月5日
君主查理斯三世
首相辛偉誠
副職麥俊高
前任祁湛明
繼任林德偉
英國下議院反對黨黨魁
任期
2005年12月6日—2010年5月11日
君主伊利沙伯二世
首相貝理雅
白高敦
前任夏偉明
繼任夏雅雯
英國保守黨黨魁
任期
2005年12月6日—2016年7月11日
前任夏偉明
繼任文翠珊
英國影子內閣教育及技術大臣
任期
2005年5月6日—2005年12月6日
黨魁夏偉明
前任添·科林斯英語Tim Collins (politician)
繼任韋力生
保守黨政策評論協調人
任期
2004年3月15日—2005年5月6日
黨魁夏偉明
前任韋力生
繼任利凱輝(評論主席)
英國上議院議員
俗職議員
現任
就任日期
2023年11月17日
英國下議院議員
任期
2001年6月7日—2016年9月12日
前任伍劭恩
繼任羅柏特·庫特
選區威特尼
多數票25,155(43.0%)
個人資料
出生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
大衛·威廉·當奴·金馬倫

(1966-10-09) 1966年10月9日58歲)
 英國英格蘭倫敦西敏市慕禮波恩倫敦診所
國籍 英國
政黨保守黨 (英國) 保守黨
配偶薩曼莎·錫菲1996年結婚)
兒女4
父母伊恩·金馬倫
弗勒·蒙特
母校伊頓公學
牛津大學布雷齊羅富學院
宗教信仰英格蘭教會
簽名
「Cameron」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卡梅倫
臺灣卡麥隆
港澳卡梅倫
甘民樂

奇平諾頓的卡梅倫男爵PC(英語:David William Donald Cameron, Baron Cameron of Chipping Norton,1966年10月9日),於2010年和2016年間,曾擔任英國首相首席財政大臣,當時在位的君主伊利沙伯二世。同時,他也兼任公務員事務部大臣、保守黨黨魁英國下議院威特尼選區的議員。卡梅倫是英國自1812年的利物浦伯爵以來第二年輕的首相,就任時僅43歲,比在1997年以44歲之齡成為首相的貝理雅年輕,而次於在2022年以42歲之齡成為首相的辛偉誠。卡梅倫內閣也是二戰後英國首個聯合政府2015年英國大選,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成功連任,並組建23年來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

2016年6月24日,因英國脫離歐盟公投(脫歐公投)結果以52%贊成脫歐,金馬倫引咎宣佈辭去保守黨黨魁及首相,宣佈將於10月保守黨大會舉行選出新黨魁後,辭去首相職務[1]。惟黨魁選舉因7月11日利雅華退選[2],剩下唯一候選人內政大臣文翠珊自動當選,使卡梅倫宣佈提早於7月13日辭任首相[2],結束6年的首相任期。2016年9月12日,卡梅倫辭去下議院議席。[3]

2023年11月13日,在辛偉誠內閣新一輪內閣重組中,沉寂七年之久的金馬倫意外重返政壇,獲命上議院終身貴族,出任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4]翌年,保守黨在7月大選大敗,交出執政權,他隨之離任。

背景

卡梅倫出生於倫敦慕禮波恩倫敦診所英語The London Clinic[5],父親伊恩·卡梅倫(Ian Donald Cameron,1932年10月12日-2010年9月8日)是一位股票經紀人。 母親瑪麗·弗勒·蒙特(Mary Fleur Mount,1934年-)是軍官威廉·蒙特英語Sir William Mount, 2nd Baronet的女兒。

卡梅倫的父母兩人在1962年10月20日結婚,而卡梅倫是兩人的幼子,排第三,有一名兄長(大律師、御用大律師亞倫·亞歷山大Allan Alexander,1963年-)、兩個姊妹(塔尼亞·雷切爾Tania Rachel,1965年-,克立爾·路易絲Clare Louise,1971年-),眾兄弟姊妹在英格蘭東南部的伯克郡長大。

卡梅倫家族源自蘇格蘭高地延文禮士,在英國金融界有很長的歷史。他的祖父曾到芝加哥做生意,於1880年代回到蘇格蘭;父親就出生在蘇格蘭鴨巴甸郡

卡梅倫祖先英國國王威廉四世

卡梅倫的祖母Enid Agnes Maud Levita是國王威廉四世和他的情婦桃樂西·佐敦英語Dorothea Jordan的直系後裔。但由於祖先不是婚生子女,卡梅倫沒有英國皇位繼承權。兩人和卡梅倫相隔五代,他們分別為伊利沙伯·海伊(Elizabeth Hay),Erroll伯爵夫人、威廉(William)、佐敦(Jordan)的六子、卡梅倫的祖母、卡梅倫的父親。卡梅倫也是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的第五代表兄弟。卡梅倫的家族長期從事金融行業。他的父親伊恩是證券經紀公司Panmure Gordon英語Panmure Gordon & Co.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而這個職位,卡梅倫的祖父、曾祖父也擔任過。他的父親也是地產公司John D Wood英語John D Wood & Co.的董事之一。卡梅倫的高祖父埃米爾·利維達(Emile Levita),是一個猶太裔德國金融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文人埃利亞·利維達英語Elia LevitaElia Levita的後裔),他在1871年取得英國國籍,曾是渣打銀行的董事。而利維達的妻子,亦即卡梅倫的高祖母,是丹麥富有家族的成員。埃米爾的其中一個兒子,阿瑟·法蘭西斯·利維達(Arthur Francis Levita,於1910年去世,薛韶·利維達爵士之兄)與其父一起在Panmure Gordon供職。卡梅倫的高祖父是HSBC在倫敦的首腦,在日俄戰爭日本政府向羅斯柴爾德家族借貸一事上扮演了關鍵角色。

卡梅倫外祖父是陸軍軍官威廉·蒙特爵士,第二代從男爵,外曾祖父是紐伯里保守黨議員(1918年-1922年)威廉·蒙特爵士,第一代從男爵。而外高祖母是伊達·明德·愛麗絲·菲爾丁(Ida Matilda Alice Feilding),外高祖父是威廉·菲爾丁,第七代登比伯爵。他母親的表兄弟,費迪南德·蒙特爵士(Sir Ferdinand Mount)在1980年代早期是唐寧街10號政策單位的首腦。卡梅倫也是威廉·達格代爾爵士(Sir William Dugdale)的侄子,而威廉·達格代爾爵士是女皇侍從女官嘉芙蓮(Katherine)、達格代爾夫人(於2004年去世)的兄弟,也是阿斯頓維拉足球俱樂部前主席。在伯明翰出生的電影製作者約書亞·達格代爾(Joshua Dugdale)是他的表兄弟。

教育

伊頓公學聖堂

七歲時,卡梅倫到伯克郡winkfield獨立學校Heatherdown Preparatory School,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都曾於此就讀。因為成績優異,卡梅倫跳級進入學校的精英班。13歲時,他進入同樣在伯克郡、同樣是獨立學校的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他的父親和長兄都曾在這裏讀書。伊頓常被讚譽為世上最知名的私校,也被稱為英國政治家的搖籃。一開始,他對藝術有興趣。在參加O-Level考試的六個星期前,卡梅倫被發現吸食大麻。他承認吸毒,但沒有涉及販毒,所以並未被開除,但被罰不得離開校園,被禁閉一星期,並抄寫農事詩(需抄寫500行拉丁文)。[6]

金馬倫通過O-Levels考試,在A-Levels修讀藝術史、歷史與經濟及政治。在學術水平經濟及歷史考試中,他取得(1)級成績。在接下來的秋季,他通過牛津大學入學考試,獲得獎學金,並獲得牛津大學布雷齊羅富學院的錄取通知,在1984年離開伊頓後,卡梅倫辦理9個月休學。前三個月,他在他教父保守黨議員添·拉斯波恩(Tim Rathbone)的辦公室處從事研究工作,在任職研究院期間,列席很多下議院的辯論會。而後,又通過父親的關係,在香港怡和洋行見習三個月。

返英後,他到蘇聯旅遊,期間有兩個操流利英語的俄國男子接近他。金馬倫後來將此事告訴他的教授,教授認為「明顯是」克格勃試圖拉攏他,充當間諜。之後,1985年9月,金馬倫正式進入布雷齊羅富學院,修讀哲學、政治學與經濟學。在大學期間,他很少參加政治活動,但卻是以狂飲和行為放蕩不羈而著稱的「布靈登俱樂部英語Bullingdon Club」的成員,也曾是學院網球隊的隊長。1988年,金馬倫以一等榮譽學士學位的成績大學畢業。曾任倫敦市長約翰遜是他的大學同學。[7]

他的導師Vernon Bogdanor教授稱,金馬倫是「最有能力的學生之一」,有着「溫和的保守主義」政見。他的同窗Guy Spier,回憶到金馬倫是一個優秀的學生:「當我們還在盡力,試圖掌握經濟的基本概念時,卡梅倫就已經遠遠拋離了我們。他將它們和英國政治融匯在一起。他甚至能教我,而我則會坐下並做筆記。」Bogdanor(他是一個自由民主主義」者)評論前學生金馬倫提出用「權利法案」」代替人權法令的建議:「我認為他非常困惑。我讀了他的演講詞,發現當中充滿矛盾。不過,文中還是有一、兩樣好的事物,但都被淹沒在迷霧中,只能隱約見到它們。」

在牛津讀書時,金馬倫是精英學生團體「布靈登俱樂部」的一員,而這個團體有着奇特的飲酒文化、狂暴的行為,還經常做破壞。2007年,有人放出一幅相片,可見金馬倫穿着燕尾服與團體內其他成員(當中包括約翰遜)共聚,但這幅相片後來被版權持有人撤回。2009年10月7日在BBC第四台播放的「當鮑利斯遇見戴夫」就以金馬倫在布靈登俱樂部的那段時間為題材。1988年,金馬倫以一級榮譽畢業。

從政之路

大學畢業後的1988年8月,金馬倫開始供職於保守黨研究部,到1993年才離開研究部。根據《星期日郵報》在2007年3月18日的報道,金馬倫在面試的那天,考官接到一個從白金漢宮打來的電話,說話的是一個男人:「他知道你會見到卡梅倫。我盡力阻止他,叫他不要浪費時間搞政治,但我失敗了。他打電話來是要告訴你,你將會見到一個十分出色的年輕人。」1991年,借調到唐寧街10號,為時任保守黨黨魁、英國首相馬卓安工作,並受到讚賞;很快被任命為研究部政治組組長。1992年英國大選期間,金馬倫一直扮演保守黨競選策略專家的角色,並具體負責經濟事務。保守黨再次贏得大選勝利後,他被擢升為財政大臣諾曼·拉蒙特的特別顧問。一年後,拉蒙特被解職;金馬倫被夏偉明看中,調到內政部任職。

1994年,金馬倫離開政府部門,進入卡爾頓傳播公司,成為公司董事長米高·P·格連手下的公共關係部門的主管。1997年英國大選,他參加Stafford區的國會選區議員選舉落敗。2001年英國大選,他競逐Witney的議席成功,並成為下議院內政事務特別委員會的成員。僅僅兩年後,即2003年6月,卡梅倫就被任為影子內閣樞密院辦事處部長;同年11月,在夏偉明成為保守黨黨魁後,卡梅倫出任副黨魁。此後,他還曾兼任反對黨地方政府事務發言人、影子內閣政策事務主管、影子內閣教育大臣等職。當保守黨在2005年英國大選再次失利後,夏偉明宣佈辭去黨魁職務;金馬倫決心競選保守黨黨魁,並最終當選,時年39歲,是保守黨百多年來最年輕的保守黨黨魁。

保守黨黨魁

為了體現保守黨新形象,金馬倫在成為黨黨魁的第一天,便出訪了位於倫敦紐咸區的「東邊少年黨魁學院」(Eastside Young Leaders Academy)[8]——一個旨在培養來自非洲加勒比海地區青年領導潛質課後組織。他還登上《時代周刊》2008年9月刊封面(歐洲、中東及非洲版);並被英國《每日郵報》稱為「未來的首相」。[9]

在金馬倫領導的保守黨下,保守黨轉為偏向溫和和中間路線,以減少保守黨過去一直以來的「保守」色彩,與當年工黨的貝理雅在1994年決定走中間路線和第三條道路,減少工黨一直以來的社會主義色彩相似,因此被認為有貝理雅的影子。隨着白高敦領導的工黨政府的支持率持續下跌,金馬倫一直呼籲舉行提前大選。

拜相

卡梅倫出席2010年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與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會面
2013年2月5日金馬倫在唐寧街10號美國副總統喬·拜登會面
英國首相任內的金馬倫,2010年

2010年4月6日,在工黨政府完成第三屆五年任期後,白高敦宣佈解散國會,大選於5月6日舉行。在經濟危機和政治醜聞的雙重背景下,這次大選被認為是自1992年以來,英國政壇最激烈的一場選舉。結果保守黨雖然獲勝,取得306席,但仍未能取得過半數議席,從而決定與自由民主黨展開對話,希望能合組聯合政府。經過數天的談判仍未有結果,而自民黨更開始與工黨接洽。最後保守黨在部分議題上讓步,與自由民主黨達成聯合執政協議,而白高敦於5月11日倫敦時間晚上7時向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辭職,並依例舉薦作為反對黨領袖的卡梅倫籌組新政府。在覲見女皇後,卡梅倫拜相,並於7時45分於唐寧街10號門外召開記者會,宣佈會與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43歲的卡梅倫成為英國198年來最年輕首相,比1997年的貝理雅還要年輕5個月。金馬倫拜相也標誌着英國保守黨結束了連續十三年的在野生涯。

卡梅倫接任首相後,由於聯合政府的政策爭議,如提高大學學費等,加上保守黨內的疑歐派及保守派一直反對他的領導,以及反對與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保守黨內的親歐派及疑歐派一直存在嚴重分裂,但無損於他的領導,而他領導的聯合政府採取較過去的保守黨政府偏向走更溫和的路線。

2011年10月24日,一些保守黨的後座議員不理會卡梅倫的反對,在逾10萬英國人聯署要求就英國退出歐盟進行公投。公投案9月送至唐寧街10號首相府後,推動表決。由於法國總統薩科齊之前公然喝令卡梅倫收聲,停止干涉歐元區問題,令表決更勢成水火。雖然在自由民主黨和工黨議員投票下,退出歐盟公投案以111票贊成、483票反對而被否決,但贊成票中保守黨議員獨佔81張,明顯是對黨和卡梅倫的歐洲立場一次大叛變。英國傳媒形容,今次是保守黨對歐盟立場的一次最大叛變,比起前首相馬卓安1993年遭遇41名後座議員叛變的一次更難堪。保守黨大叛變,對卡梅倫管治威信構成嚴重打擊。首相府在表決後聲言尊重推動英國退出歐盟公決議員的意見,但政府必須領導國家,而留在歐盟最合符英國利益。[10]

2013年2月5日,英國下議院舉行英國同性婚姻英格蘭威爾斯)合法化的第二輪投票,在下院舉行的首次投票中,這項法案以400票支持,175票反對獲得通過。絕大多數支持票來自左翼的工黨和自民黨議員,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中,有約一半議員投了反對票或者棄權票。首相卡梅倫推動及支持這項法案,一直受到執政保守黨黨內部分議員的強烈反對。[11]

2013年5月21日,英國下議院以366票支持,161票反對,三度通過承認英國同性婚姻(英格蘭及威爾斯)合法化。聯合政府另一政黨自民黨和在野工黨大部分議員均支持法案。法案下一步將移交上議院辯論,卡梅倫決意推動法案,面對黨內的反對。反對法案的包括保守黨高官威爾斯首席大臣戴德偉環境大臣彭德森,還有10名初級官員,投反對票的保守黨員共133人。[12]

2014年,卡梅倫領導的英國政府與主張蘇格蘭獨立蘇格蘭民族黨達成協議,於9月18日舉行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束「留英」陣營以55%勝出,蘇格蘭維持作為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2015年5月7日,英國大選舉行,這亦是卡梅倫就任黨魁近十年來第二次領導保守黨的大選。雖然出口民調認為保守黨能維持第一大黨地位,議席不過半,將再組建聯合政府,但保守黨以37%得票率,取得過半數的330個議席(51%),不單維持國會內最大黨地位,並得以單獨建立政府,無需組建聯合政府,卡梅倫續任首相,並組建23年保守黨首個多數黨政府。在這次大選當中,卡梅倫承諾勝選之後將會於2017年以前舉行公民投票[13],以讓英國民眾決定英國是否脫離歐盟(脫歐)。

2016年2月,卡梅倫實現當時競選諾言,與歐盟達成協議後,宣佈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的全民公投,並出乎意料地成為實際上領導「留歐」陣營的領袖之一,支持英國續留歐盟(反而向來積極主張留歐的工黨、自民黨、綠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左派政黨並無明顯的「留歐」領袖),而「脫歐」陣營則實際上由其黨內政治對手、大倫敦市長約翰遜領軍,因此有批評指「脫歐」公投實際上成為保守黨的內部政治鬥爭。惟投票結果為51.9%的選民支持脫歐。金馬倫因未能成功藉公投令英國繼續成為歐盟的成員國,承擔公投失敗的責任,宣佈辭職。

退居二線

2016年7月卡梅倫辭任首相,但留任國會,兩個月後辭去了議員一職,一度結束政治生涯。

在繼承他相位的文翠珊推行的脫歐方案於2019年1月被大比數否決後,卡梅倫罕有接受訪問,並指他支持文翠珊的方案,並表示對決定舉行脫歐公投一事,並不後悔[14]

2019年,出版個人回憶錄《記錄在案》(For the Record)。[15]

復出並轉任外交大臣

David Cameron X的logo,一個風格化的X字母
@David_Cameron

首相邀請我擔任他的外交大臣,我欣然接受。
我們正面臨一系列嚴峻的國際挑戰,包括烏克蘭戰爭和中東危機。在全球發生深刻變化的時刻,對這個國家來說,與我們的盟友站在一起、加強我們的夥伴關係,並確保我們的聲音被聽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雖然我在過去七年裏一直脫離政治前線,但我希望我作為保守黨黨魁十一年、首相六年的經驗,將有助於幫助首相應對這些重大挑戰。
英國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國家。我們的人民生活在世界各地,我們的商業業務遍佈全球各個角落。努力幫助確保全球舞台的穩定和安全不僅至關重要,而且完全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國際安全對我們的國內安全至關重要。
儘管我可能不同意某些個人決定,但我很清楚辛偉誠是一位堅強而有能力的首相,他在困難時期表現出了模範的領導能力。[...]

2023-11-13[16]

2023年11月,隨着首相辛偉誠改組內閣,時任內政大臣柏斐文遭解職,由原任外交大臣的祁湛明接任,金馬倫並接替祁湛明出任外交、英聯邦及發展大臣。[4]金馬倫在入閣前獲封終身貴族身份,使其能夠以上議院議員的身份入閣,成為自1970-1974年擔任外交大臣的何謨後,又一位在退任首相後擔任內閣職務的前首相。金馬倫是繼戴卓爾女男爵後首個在其擔任首相任後被冊封為貴族身份的原英國首相,也是繼卡靈頓勳爵後,時隔四十餘年再次出現上議院成員擔任外交大臣的案例。2023年11月17日正式入座貴族院,其采邑定為牛津郡的奇平諾頓,成為「奇平諾頓的卡梅倫男爵」。[17]

在就任之際,金馬倫表示,「首相邀請我擔任外交大臣,我很高興接受」,並且「雖然我可能不同意某些個人決定,但我很清楚,辛偉誠是一位強大而有能力的首相。」

外交大臣更替期間,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正在英國進行訪問,使其成為首個與作為外交大臣身份的金馬倫會晤的外國政要[18]

卡梅倫於11月16日前往烏克蘭敖德薩港,承諾繼續支持烏克蘭的戰爭努力。這是這位英國前首相被任命為外交大臣以後的首次對外訪問,也是英國外交官首次前往這座港口城市。俄烏戰爭期間敖德薩經常被俄羅斯空襲。[19]

家庭

  • 妻子:謝曼芙,1996年6月1日結婚。
  • 子女:
    • 長子:Ivan,2002年4月8日生於倫敦,2009年2月25日逝於倫敦伯丁頓聖瑪麗醫院,腦癱及癲癇患者,終年6歲。
    • 長女:Nancy,2004年出生
    • 幼子:Arthur,2006年出生
    • 幼女:Florence,2010年8月24日,生於特普羅市皇家特普羅醫院,早產兒[20]。卡梅倫是繼2000年在首相任內誕下幼子里奧的貝理雅之後,10年來首位在任內得嗣的首相。

著作

  • 《記錄在案》-(David Cameron)

參考文獻

  1. ^ BBC. Brexit: David Cameron to quit after UK votes to leave EU. BBC. 2016-06-24 [2016-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4) (英語). 
  2. ^ 2.0 2.1 卡梅倫決定周三辭職由文翠珊接任首相. 商業電台. 2016年7月11日 [2016年7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7月5日). (繁體中文)
  3. ^ 卡梅倫辭國會議席結束政治生涯. [2016-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6). 
  4. ^ 4.0 4.1 Gibbons, Amy. Cabinet reshuffle live: David Cameron named Foreign Secretary in sensational political return. The Telegraph. 2023-11-13 [2023-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06). 
  5. ^ Ashcroft, Michael. Call Me Dave: 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 of David Cameron. Biteback Publishing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dhqVCgAAQBAJ&pg=PT16&lpg=PT16&dq=david+cameron+born+in+london+clinic+at+london&source=bl&ots=m_9JD5. 2015-10-05 [2020-01-08]. ISBN 978-1-84954-9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英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ved= (幫助);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6. ^ 人物介绍:戴维·卡梅伦. [201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0). 
  7. ^ 英國保守黨黨魁介紹(英文)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6-04-24.
  8. ^ Gould, Mark. Ray of hope. 2007-12-05 [2010-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0). 
  9. ^ Martin, Daniel. 'Prime minister-in-waiting' David Cameron appears on the cover of Time magazine... but not the US version. 2008-09-12 [2010-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8). 
  10. ^ 英國會否決退出歐盟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大紀元 2011-10-26
  11. ^ 英國議會投票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3-02-13 BBC
  12. ^ 英國下議院通過同性婚姻法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3-05-13 BBC
  13. ^ David Cameron promises in/out referendum on EU. BBC News. BBC. 23 January 2013 [23 April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1). 
  14. ^ Cameron: I don't regret calling referendum. BBC News. [2019-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英國英語). 
  15. ^ 卡梅伦打破沉默 回忆录揭秘脱欧内情. BBC News 中文. [2021-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3) (中文(簡體)). 
  16. ^ David Cameron [@David_Cameron]. 首相邀请我担任他的外交大臣,我欣然接受。
    我们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国际挑战,包括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危机。在全球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对这个国家来说,与我们的盟友站在一起、加强我们的伙伴关系,并确保我们的声音被听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虽然我在过去七年里一直脱离政治前线,但我希望我作为保守党领袖十一年、首相六年的经验,将有助于帮助首相应对这些重大挑战。
    英国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国家。我们的人民生活在世界各地,我们的商业业务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努力帮助确保全球舞台的稳定和安全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完全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国际安全对我们的国内安全至关重要。
    尽管我可能不同意某些个人决定,但我很清楚里希·苏纳克是一位坚强而有能力的首相,他在困难时期表现出了模范的领导能力。[...]
    (推文). 2023-11-13 –透過Twitter.
     
  17. ^ Parliamentary career for Lord Cameron of Chipping Norton. UK Parliament. 2023-11-17 [2023-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1). 
  18. ^ @DrSJaishankar. A pleasure to meet UK Foreign Secretary @David_Cameron this afternoon on his first day in office. Congratulated him on his appointment. (推文). 2023-11-13 [2023-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16) –透過Twitter (英語). 
  19. ^ 英國新任外相卡梅倫訪問烏克蘭港城敖德薩. 美國之音. 2023-11-17 [202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20). 
  20. ^ Camerons announce birth of fourth child. BBC News. 24 August 2010 [24 August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外部連結

官銜
前任:
祁湛明
英國 英國外交聯邦及發展事務大臣
2023年-
現任
前任:
白高敦
英國 英國首相
2010年-2016年
繼任:
文翠珊
政黨職務
前任:
夏偉明
保守黨黨魁
2005年-2016年
繼任:
文翠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