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梵語:kausīdya,巴利語:kusīta),又譯怠,佛教術語,字面意思為懶惰,意指不努力於善法,反義字為精進。佛教認為這是一種煩惱,也是一種惡的心所,說一切有部列入大煩惱地法中。
概論
懈怠[1],是精進[2]的反義字,指缺少精進,或是向着錯誤的地方精進[3]。
註釋
-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怠,謂懈怠,心不勇悍。是前所說勤所對治。」
-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勤,謂令心勇悍為性。」
- ^ 玄奘譯《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卷3:「懈怠云何?謂下劣精進、微弱精進、羸惙精進、退怯精進、憩息精進,心不勇悍性,是名懈怠。」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卷上:「懈怠云何?謂不精進性,劣精進性,昧精進性,障礙精進,止息精進,心不勇悍,不已勇悍,不當勇悍,是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