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愛德華·伯內斯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愛德華·伯內斯
Edward Bernays
攝於1917年
出生Edward Bernays[1]
(1891-11-22)1891年11月22日
 奧匈帝國維也納
逝世1995年3月9日(1995歲—03—09)(103歲)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
國籍 美國
母校康乃爾大學BS
知名於公共關係
廣告
配偶桃樂絲·弗萊施曼英語Doris Fleischman
1922年結婚—1980年結束)
兒女多麗絲·赫爾德[2]
安妮·伯納斯英語Anne Bernays
父母安娜·佛洛伊德(母)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心理學社會學
受影響自古斯塔夫·勒龐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
威爾弗雷德·特羅特英語Wilfred Trotter
沃爾特·李普曼
簽名

愛德華·路易斯·伯內斯(Edward Louis Bernays,1891年11月22日—1995年3月9日)是一位奧地利、猶太裔美國公共關係學家,是公共關係領域的先驅,著有《傳播學》一書,有「公共關係之父」之稱[3][4]

他的學說主要受古斯塔夫·勒龐威爾弗雷德·特羅特英語Wilfred Trotter群眾心理學研究和其舅舅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論所影響,認為因為「群體心理」不理性且有危害,所以對社會進行操控是必要的。《生活》雜誌將其評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0位美國人之一。[5]

生平

他出生於維也納的一個猶太人家庭[6],母親安娜(並不是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的妹妹也叫安娜)是弗洛伊德的妹妹。1890年代全家移民美國[7],1892年定居紐約市,伯內斯在此就讀德威特·克林頓高中[8]。1912年,他自康奈爾大學畢業,獲農學學位,但選擇進入新聞界工作,成為了一名記者[9]。之後又到巴黎的路易達孚工作,1912年12月返回紐約,先後做過雜誌編輯、新聞代理人。一戰爆發後,美國政府的公共信息委員會請他到委員會的拉丁美洲事務部(Bureau of Latin-American Affairs)工作[10],曾參加巴黎和會[11]

1922年,他和桃樂絲·弗萊施曼英語Doris Fleischman結婚[12]。桃樂絲對伯內斯的事業影響極大,很多伯內斯的作品其實是她代筆的[13]

參考文獻

  1. ^ Tye (1998), p. 147. "Feeling he was too short, at 5 feet 4 inches, Eddie seemed determined to make everything else larger than life. He even inflated his name with an L., a middle initial that was not on his birth record in Vienna. It apparently stood for Louis, although even his daughters aren't sure, since he didn't like to talk about it.
  2. ^ Edward Bernays, 'Father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Leader in Opinion Making, Dies at 103. The New York Times. 10 March 1995 [January 9,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12 November 2020). 
  3. ^ Edward Bernays, 'Father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Leader in Opinion Making, Dies at 103. The New York Times. March 10, 1995 [2014-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1). 
  4. ^ 賴瑞·泰伊英語Larry Tye. 大處思考 : 公關教父柏奈斯. 劉體中(譯). 臺北市: 時報文化. 1999. ISBN 957-13-2937-1. OCLC 713997817. 
  5. ^ Ewen, Stuart. Chapter 1: Visiting Edward Bernays. PR! A Social History Of Spin -Chapter 1. Basic Books. 19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5). 
  6. ^ Lavin, Maud. A literary couple's muted memoir of 1950s New York. Chicago Tribune. July 21, 2002 [2021-1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1). Edward and his wife, Doris Fleischman, were nonpracticing, highly assimilated, wealthy German-American Jews, and Anne grew up a self-professed hothouse flower on New York's Upper East Side. 
  7. ^ Tye (1998), p. 115.
  8. ^ Colford, Paul D. A Birthday Salute to the Father of Public Relations. Newsday Nassau. December 5, 1991. Part II p. 78 [February 24,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9. ^ Tye (1998), 4–5.
  10. ^ Tye (1998), p. 18.
  11. ^ Cutlip (1994), p. 165.
  12. ^ Cook, Joan. Doris Fleischman Bernays Dead; Pioneer Public Relations Counsel.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12, 1980. Metropolitan Report p. 22 [February 24,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3). 
  13. ^ Tye (1998), pp. 1–3, 123–12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