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戰鬥巡洋艦列表
德意志帝國海軍在20世紀上半葉建造一系列戰鬥巡洋艦。這批戰鬥巡洋艦是老式裝甲巡洋艦設計的衍生產物,她們設計被用於偵察主戰艦隊並攻擊敵方艦隊的偵察部隊。德皇威廉二世堅信新型戰鬥巡洋艦能夠與戰艦並肩作戰,以抵消德軍在艦隻數量上的劣勢。[1]
馮·德·坦恩號[a]德意志帝國最早的戰鬥巡洋艦,建造於1908年至1910年間[3]。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前,帝國海軍最終又建造4艘戰鬥巡洋艦服役於公海艦隊,另外兩艘在戰爭期間完成建造[4]。原計劃再追加7艘,包括4艘馬肯森級[b]和3艘約克號代替艦級[c][6]。馬肯森級其中兩艘——馬肯森號和施佩伯爵號,曾成功下水但從未完工。另外兩艘艦隻在戰爭快結束時被取消,當時她們正處於早期建造階段。而3艘約克號代替艦級艦隻的實際建造工作則從未展開[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或期間完成建造的7艘戰鬥巡洋艦中,有6艘在北海進行相對激烈的戰鬥。除了戈本號[d]被分配到德國地中海分隊[e]之外,所有戰鬥巡洋艦都被分配到第一偵查集群,由弗朗茨·馮·希佩爾海軍上將指揮。1914年至1916年間,該艦隊對英國海岸進行多次襲擊,並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期間達到高潮,其中該艦隊希望將部分英國艦隊引往德國戰艦戰列線。德軍的旗艦呂佐夫號[f]在返回港口的途中被船員鑿沉,艦隊其他艦隻也都受到嚴重損傷。在戰鬥中馮·德·坦恩號擊沉英軍不倦號戰鬥巡洋艦[g][15],塞得利茨號[h]擊沉瑪麗皇后號[i],德弗林格爾號[j]和呂佐夫號一起擊沉無敵號[k][24]。戰爭結束後,剩下的5艘戰鬥巡洋艦——馮·德·坦恩號、毛奇號[d]、塞得利茨號、德弗林格爾號和興登堡號[l]與大部分德國艦隊一起被扣押在英國斯卡帕灣海軍基地。這些艦隻後來在1919年被艦上官兵鑿沉,防止她們落入協約國的手中[25]。戈本號在一戰爆發初期移交給奧斯曼帝國海軍,並在戰爭的大部分時間裏與俄羅斯黑海艦隊作戰。戰爭快結束時,她被英國海軍的水雷嚴重損壞,但後來得到修復,並繼續為土耳其海軍[m]服役直到1950年代,她最終在1970年代被拆解[27]。
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最終繼承者——納粹德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曾考慮建造3艘o級戰鬥巡洋艦,作為Z計劃海軍建設的一部分。然而,由於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這些計劃被擱置,沒有一艘艦隻被建造完成。[28][n]
主炮 | 主炮數量和類型 |
---|---|
裝甲 | 水線裝甲帶最大厚度 |
排水量 | 作戰時艦隻滿載排水量[o] |
推進器 | 傳動軸的數量,推進系統的類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
服役 | 艦隻開建和結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終結局 |
龍骨敷設 | 開始安放龍骨的日期 |
下水日期 | 艦隻下水的日期 |
交付日期 | 艦隻交付使用的日期 |
結局 | 艦隻最終結局(例如沉沒、拆解) |
馮·德·坦恩號
馮·德·坦恩號是1907年訂購的第一艘德國戰鬥巡洋艦[2]。她是為了響應前一年開始建造的英國無敵級戰鬥巡洋艦[k]而設計的[2]。作為第一艘新型戰艦,馮·德·坦恩號的設計過程引起極大的爭議。德國海軍國務大臣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海軍元帥希望這艘新型戰艦能夠遵循英國的模式,即大口徑火炮、相對輕型的裝甲和較高的航速。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高級海軍軍官則認為,為了扭轉德國在艦隻數量上的劣勢,這些新型戰艦應該擁有足夠堅固的裝甲以足以應對戰列線作戰。[37]
馮·德·坦恩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大部分德國艦隊的行動,包括對英國海岸的幾次襲擊。在日德蘭海戰中,馮·德·坦恩號是德國戰鬥巡洋艦分艦隊中的最後一艘艦隻。在開戰15分鐘後,馮·德·坦恩號的280毫米(11英寸)炮彈就引爆英軍不倦號戰鬥巡洋艦的彈藥庫,使其最終沉沒[2]。戰爭結束時,馮·德·坦恩號被扣押在斯卡帕灣,並最終自沉[2]。1930年被撈起,1931年至1934年間拆解。[2][15]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馮·德·坦恩號 | 8門280毫米(11英寸)艦炮[38] | 25厘米(9.8英寸)[39] | 21,300公噸(21,000長噸)[39]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7.75節(51.39公里每小時;31.93英里每小時)[38][p],43,600匹指示馬力(32,500千瓦特)[2] | 1908年3月21日[40] | 1909年3月20日[41] | 1910年9月1日[2][40] |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其殘骸於1930年代在羅賽斯[q]拆解[38] |
毛奇級
毛奇號和戈本號分別於1908年和1909年訂購,她們比先前的馮·德·坦恩號有所改進。雖然她們的設計沒有像馮·德·坦恩號那樣引起爭議,但是提爾皮茨和海軍總部仍然在是否應該增加主炮的數量和口徑的問題上存在分歧[43]。提爾皮茨贊成將主炮總數增加到10門,而海軍部門則更傾向於使用8門305毫米(12英寸)主炮[43]。最終決定安裝10門280毫米(11英寸)口徑主炮。除了增加主炮,兩艘毛奇級艦隻比馮·德·坦恩號在裝甲防護設計上更全面。[44]
毛奇號服役後加入馮·德·坦恩號的戰鬥巡洋艦分艦隊,並在北海參加對英軍的作戰行動[45][46]。她還在波羅的海負責對付俄羅斯海軍艦隊[47]。1915年,她在里加灣防禦戰[r]期間遭到魚雷襲擊[27][49]。1917年,她作為入侵部隊的旗艦返回波羅的海,執行阿爾比恩行動任務[50]。戰爭結束時,毛奇號也被扣押在斯卡帕灣,並於1919年自沉[51]。另一方面,戈本號被派往地中海,作為地中海分隊的旗艦。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s]輕巡洋艦避開英國艦隊,逃往伊斯坦布爾,在那裏她們移交給奧斯曼帝國海軍[53]。之後該艦主要在黑海地區活動以對抗俄國艦隊[54]。1918年,她在達達尼爾海峽外襲擊英國部隊,並觸發三顆水雷。戈本號一直在土耳其海軍服役,直到1973年變賣拆解[55]。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毛奇號 | 10門280毫米(11英寸)艦炮[38][56] | 28厘米(11英寸)[38] | 25,400公噸(25,000長噸)[38]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4節(52.6公里每小時;32.7英里每小時)[38][t],52,000匹指示馬力(39,000千瓦特)[57] | 1908年12月7日[58][59] | 1910年4月7日[60] | 1911年8月30日[58][u] |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其殘骸於1927年在羅賽斯拆解[61] |
戈本號 | 10門280毫米(11英寸)艦炮[38][59] | 25,400公噸(25,000長噸)[38][59]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38][62][v],52,000匹指示馬力(39,000千瓦特)[57] | 1909年8月28日[58][w] | 1911年3月28日 | 1912年7月2日[58][59] | 1914年8月16日移交給奧斯曼帝國,1973年拆解[61][63] |
塞得利茨號
塞得利茨號是毛奇級的改進型,她比毛奇級的艦體略大,艦艏部和艏樓也更高。但和毛奇級一樣,同樣裝備10門280毫米(11英寸)口徑主炮[64]。剛加入艦隊服役,塞得利茨號就成為時任海軍少將弗朗茨·馮·希佩爾的旗艦[65]。該艦在戰爭期間參加艦隊大部分作戰行動。在第一次多格爾沙洲海戰[x]中,塞得利茨號被英國皇家海軍獅號戰鬥巡洋艦[y]發射的2枚或3枚343毫米(13.5英寸)的炮彈擊中炮塔,引發大火險些殉爆,也幾乎差點摧毀整艘艦。日德蘭海戰中,塞得利茨號重創英軍瑪麗皇后號戰鬥巡洋艦。而在接下來的戰鬥時間裏,該艦受到嚴重破壞,艦體進水達5,300公噸(5,200長噸)。儘管艦體遭受巨大破壞,塞得利茨號還是設法返回威廉港,並在那裏得到修復。與馮·德·坦恩號和毛奇號一樣,塞得利茨號被扣押在斯卡帕灣,最後於1919年自沉[64]。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塞得利茨號 | 10門280毫米(11英寸)艦炮[67] | 30.5厘米(12.0英寸)[38] | 28,550公噸(28,100長噸)[61]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1節(52.0公里每小時;32.3英里每小時)[67][z],63,000匹指示馬力(47,000千瓦特)[68] | 1911年2月4日[69] | 1912年3月30日[70] | 1913年5月22日[69][68] |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68],其殘骸於1928年在羅賽斯拆解[67] |
德弗林格爾級
3艘德弗林格爾級是德國海軍建造完成的最後一批戰鬥巡洋艦。與老式艦隻相比,本級艦隻的主要武器裝備進行徹底的改進。主炮數量減少到8門,但口徑增加到305毫米(12英寸)。這些主炮被分別安裝在主上層建築前部和後部的兩座背負式炮塔中[71]。首艦德弗林格爾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建成。呂佐夫號接着在1915年8月建成,興登堡號於1917年5月加入艦隊[72]。戰爭期間,德弗林格爾號參與公海艦隊的大部分行動。日德蘭海戰中,她向瑪麗皇后號戰鬥巡洋艦開火,並最終聯手塞得利茨號一起將其擊沉。德弗林格爾號和呂佐夫號後來集中火力攻擊無敵號戰鬥巡洋艦並將其擊沉[73]。然而在戰鬥中,呂佐夫號被至少24發重口徑炮彈嚴重損壞,無法返回德國,只能於第二天一大早鑿沉[73][22]。由於建成時間較晚,興登堡號的服役生涯沒有經歷太多事件,以至沒有記載她針對英國艦隊的重大行動。最終她和德夫林格爾號一樣被扣押在斯卡帕灣,與公海艦隊其他艦隻一起自沉[64]。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德弗林格爾號 | 8門305毫米(12英寸)艦炮[aa][75] | 30.5厘米(12.0英寸)[38] | 31,200公噸(30,700長噸)[67]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6.5節(49.1公里每小時;30.5英里每小時)[76][77],63,000匹指示馬力(47,000千瓦特)[77] | 1912年3月30日[72] | 1913年7月12日[78] | 1914年9月1日[72][77] |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1939年被撈起,1946年後拆解[75] |
呂佐夫號 | 8門305毫米(12英寸)艦炮[61] | 31,200公噸(30,700長噸)[22][67]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6.4節(48.9公里每小時;30.4英里每小時)[67][ab],63,000匹指示馬力(47,000千瓦特)[77] | 1912年5月[72] | 1913年11月29日[79] | 1915年8月8日[22][72][77] | 1916年6月1日於日德蘭海戰遭到嚴重破壞後自沉[61] | |
興登堡號 | 8門305毫米(12英寸)艦炮[61] | 31,500公噸(31,000長噸)[67]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6.6節(49.3公里每小時;30.6英里每小時)[67][ac],72,000匹指示馬力(54,000千瓦特)[77] | 1913年10月1日[72] | 1915年8月1日[80] | 1917年5月10日[72][77] |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灣自沉,1930年被撈起,1930年至1932年間拆解[61] |
馬肯森級
1915年2月,由於意識到這場戰爭不會很快打贏,海軍部門決定更換目前損失的6艘裝甲巡洋艦[81]。這些艦隻是德夫林格爾級的改進版本。主要的改進是採用350毫米(14英寸)的主炮,以及一個全長的前甲板。總共有4艘艦隻下訂,但只有馬肯森號和施佩伯爵號下水[82]。最終由於造艦優先權被轉移到被認為更具有戰略意義的U型潛艇上,本級艦隻沒有一艘完工[83]。1921年至1924年間,所有4艘艦隻已經施工的部分都在德國拆解[82]。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馬肯森號 | 8門350毫米(14英寸)艦炮[84] | 30.5厘米(12.0英寸)[38] | 35,300公噸(34,700長噸)[84]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84][85] | 1914年[84] | 1917年4月21日[86] | ー | 1919年11月17日取消建造,1922年拆解[84] |
施佩伯爵號 | 8門350毫米(14英寸)艦炮[84] | 35,300公噸(34,700長噸)[84]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84] | 1915年[84] | 1917年9月15日 | ー | 1919年11月17日取消建造,1921年至1922年間拆解[84] | |
艾特爾·腓特烈親王號 | 8門350毫米(14英寸)艦炮[84] | 35,300公噸(34,700長噸)[84]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84] | 1915年[84] | 1920年3月13日[86] | ー | 1921年拆解[84] | |
俾斯麥首爵號[ad] | 8門350毫米(14英寸)艦炮[84] | 35,300公噸(34,700長噸)[84]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8節(52公里每小時;32英里每小時)[84] | 1915年[84] | ー | ー | 1919年11月17日取消建造,1922年拆解[84] |
約克號代替艦級
3艘約克號代替艦級最初訂購時是馬肯森級同級艦,但在1917年1月其設計修改為8門381毫米(15英寸)口徑主炮。外觀上除了煙囪之外,約克號代替艦級與馬肯森級十分相似。約克號代替艦級將船舯部兩個煙囪改為以前單個大型煙囪的設計[87]。約克號代替艦級只有首艦開始敷設龍骨,但工程沒有持續多久[88][89]。到停工時,只裝配大約1000公噸鋼構件。另外兩艘艦的建造工程也被分配給不同發造船廠,但工程從未開始[90]。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約克號代替艦 | 8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88] | 30.5厘米(12.0英寸)[38] | 38,000公噸(37,400長噸)[88]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7.3節(50.6公里每小時;31.4英里每小時)[88] | 1916年[88] | ー | 在完工前26個月取消建造[88] | |
格奈森瑙號代替艦 | 8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88] | 38,000公噸(37,400長噸)[88]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7.3節(50.6公里每小時;31.4英里每小時)[88] | 1916年[88] | ー | 在完工前26個月取消建造[88] | ||
沙恩霍斯特號代替艦 | 8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88] | 38,000公噸(37,400長噸)[88] | 4具螺旋槳,帕森斯汽輪機,27.3節(50.6公里每小時;31.4英里每小時)[88] | 1916年[88] | ー | 在完工前26個月取消建造[88] |
O級
O級於1937年設計用於補充當時為新的德國艦隊規劃的P級裝甲艦[91]。3艦裝備6門381毫米(15英寸)口徑的主炮,分別安裝在三座炮塔中,與沙恩霍斯特級戰艦[ae]的主炮佈局相似。她們被打算用作遠洋通商破壞,目標是迫使英國分散其戰艦作為護航艦隊。由於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些艦隻一直沒有開工。[28][93]
艦名 | 主炮 | 裝甲 | 排水量 | 推進器 | 服役 | |||
---|---|---|---|---|---|---|---|---|
龍骨敷設 | 下水日期 | 交付日期 | 結局 | |||||
O艦 | 6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94][af] | 35,400長噸(36,000公噸)[94][96][ag] | 3具螺旋槳,8個24缸柴油發動機,1個汽輪機,35節(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94][93][ah] | ー | ー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取消[94] | ||
P艦 | 6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94][af] | 35,400長噸(36,000公噸)[94][96] | 3具螺旋槳,8個24缸柴油發動機,1個汽輪機,35節(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94][93][ah] | ー | ー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取消[94] | ||
Q艦 | 6門381毫米(15英寸)艦炮[94][af] | 35,400長噸(36,000公噸)[94][96] | 3具螺旋槳,8個24缸柴油發動機,1個汽輪機,35節(65公里每小時;40英里每小時)[94][93][ah] | ー | ー |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取消[94] |
腳註
註釋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2]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5]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5]
- ^ 4.0 4.1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8]
-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9]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另有來源譯為「呂措」號[11]、「呂佐」號[12]或「呂措夫」號。[13]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4]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6],另有來源譯為「塞德利茨」號。[17]
- ^ 譯名參考自《海上力量:戰艦發展史》[18],另有來源譯作「瑪麗王后」[19]、「瑪麗女王」[20]或者「瑪麗女皇」[21]。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另有來源譯為「德福林格」號。[22]
- ^ 11.0 11.1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23]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
- ^ 譯名參考自《艦載武器》。[26]
- ^ 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艦也會被稱為戰鬥巡洋艦,尤其是在英國方面的資料中[29][30][31]。然而納粹德國海軍把她們歸類為戰艦[32],絕大多數學術著作也都這麼稱呼她們[33][34][35]。因此,她們不被包括在這個列表中。
- ^ 歷史學家埃里希·格魯納(Erich Gröner)指出,滿載被定義為「(等於)排水量加上滿載燃料油、柴油、煤、備用鍋爐給水、飛機燃料和特殊設備」。[36]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7.4節(50.7公里每小時;31.5英里每小時)。[2]
- ^ 譯名參考自《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42]
-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48]
- ^ 譯名參考自《無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戰海戰全史》。[52]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5.5節(47.2公里每小時;29.3英里每小時)。[5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11年9月30日正式服役」。[59]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5.5節(47.2公里每小時;29.3英里每小時)。[5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1909年8月12日鋪放龍骨」。[59]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66]
- ^ 譯名參考自《英國戰鬥巡洋艦全史》[19],另有來源譯為「雄獅」號。[20]
- ^ 另有來源記載設計航速為26.5節(49.1公里每小時;30.5英里每小時),而試航中達到的最大航速達到29.12節(53.93公里每小時;33.51英里每小時)。[68]
-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30.5 cm SK L/50。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50表示炮管長度,即50倍徑。[74]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6.5節(49.1公里每小時;30.5英里每小時)。[22][77]
- ^ 另有來源記載為27.5節(50.9公里每小時;31.6英里每小時)。[77]
- ^ 譯名待補充參考來源。
- ^ 譯名參考自《消逝的巨獸: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戰艦》。[92]
- ^ 32.0 32.1 32.2 另有來源記載為380毫米(15英寸)。[95][93]
- ^ 這裏的數字是故意顛倒的,1922年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後,使用長噸計算船舶排水量的做法得到標準化。
- ^ 34.0 34.1 34.2 另有來源記載為33.5節(62.0公里每小時;38.6英里每小時)。[97]
引文
- ^ Staff,第3頁.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49頁
- ^ Herwig,第60頁.
- ^ Herwig,Tables 13 & 18.
- ^ 5.0 5.1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219頁
- ^ Herwig,Table 26.
- ^ Sturton,第41–42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0頁
- ^ 章騫,第80頁
- ^ 10.0 10.1 10.2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4頁
- ^ 新華,第393頁
- ^ 吳世民,第19頁
- ^ 章騫,第445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26頁
- ^ 15.0 15.1 Hore,第71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2頁
- ^ PPxia,第22頁
- ^ 羅伯特,第72頁
- ^ 19.0 19.1 江泓 & 英國戰鬥巡洋艦全史,第98頁
- ^ 20.0 20.1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02頁
- ^ 英軍戰鬥巡洋艦 1939-1945,第4頁
- ^ 22.0 22.1 22.2 22.3 22.4 GUNNM,第18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24頁
- ^ Tarrant,第147–149頁.
- ^ Hore,第71–73頁.
- ^ 艦載武器 2007.1,第67頁
- ^ 27.0 27.1 Hore,第72頁.
- ^ 28.0 28.1 Sturton,第49頁.
- ^ Churchill,第245頁.
- ^ Vandervat,第82頁.
- ^ Garzke & Dulin,第127頁
- ^ Gröner,第31頁.
- ^ BR 1736(48)(2) Naval Staff History Second World War, Home Waters and the Atlantic, Volume II, 9th April 1940 – 6th December 1941, Historical Section Admiralty, pub 20 November 1961. pp. 14–15.
- ^ Jane's Fighting Ships 1940,第212–213頁
- ^ Sturton,第43頁
- ^ Gröner,第ix頁
- ^ Staff,第3–5頁.
-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38.11 38.12 38.13 Gröner,第54頁.
- ^ 39.0 39.1 Gröner,第53頁.
- ^ 40.0 40.1 Staff,第5頁.
- ^ Staff,第5頁
- ^ 周定國,第825頁
- ^ 43.0 43.1 雄魂,第60頁.
- ^ Staff,第11–12頁.
- ^ Staff,第11頁.
- ^ Massie,第682-683頁.
- ^ Halpern,第196頁.
- ^ 章騫,第351頁
- ^ Staff,第15頁.
- ^ Staff,第16頁.
- ^ Staff,第17頁.
- ^ 章騫,第28頁
- ^ 路西法B,第40頁.
- ^ 路西法B,第42頁.
- ^ Staff,第20頁.
- ^ 路西法B,第39頁.
- ^ 57.0 57.1 57.2 57.3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0頁
- ^ 58.0 58.1 58.2 58.3 Staff,第12頁.
- ^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雄魂,第61頁.
- ^ Staff,第12頁
- ^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Gröner,第55頁.
- ^ 雄魂,第63頁.
- ^ 雄魂,第69頁.
- ^ 64.0 64.1 64.2 Hore,第73頁.
- ^ Staff,第23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3頁
- ^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Gröner,第56頁.
- ^ 68.0 68.1 68.2 68.3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2頁
- ^ 69.0 69.1 Staff,第21頁.
- ^ Staff,第22頁
- ^ Staff,第34頁.
- ^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Staff,第35頁.
- ^ 73.0 73.1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5頁
- ^ Gröner,第23-30頁
- ^ 75.0 75.1 Gröner,第57頁.
- ^ Sturton,第37頁.
- ^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4頁
- ^ Staff,第39頁.
- ^ Gardiner & Gray,第154頁.
- ^ Staff,第42頁
- ^ Herwig,第200頁.
- ^ 82.0 82.1 Gardiner & Gray,第155頁.
- ^ Weir,第179頁.
- ^ 84.00 84.01 84.02 84.03 84.04 84.05 84.06 84.07 84.08 84.09 84.10 84.11 84.12 84.13 84.14 84.15 84.16 84.17 84.18 84.19 Gröner,第58頁.
- ^ 斯塔夫,第178–179頁.
- ^ 86.0 86.1 Gröner,第58頁
- ^ Staff,第324, 326頁.
- ^ 88.00 88.01 88.02 88.03 88.04 88.05 88.06 88.07 88.08 88.09 88.10 88.11 88.12 88.13 88.14 88.15 Gröner,第59頁.
- ^ Staff,第324頁.
- ^ Gardiner & Gray,第156頁.
- ^ 科京,第38頁.
- ^ 劉怡,第206頁
- ^ 93.0 93.1 93.2 93.3 93.4 劉怡,第211頁.
- ^ 94.00 94.01 94.02 94.03 94.04 94.05 94.06 94.07 94.08 94.09 94.10 94.11 Gröner,第68頁.
- ^ 科京,第40頁.
- ^ 96.0 96.1 96.2 劉怡,第212頁.
- ^ 科京,第42頁.
參考書籍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英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OCLC 22101769 (英語).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Books. 1998 [1980]. ISBN 978-1-57392-286-9. OCLC 57239454 (英語).
- Hore, Peter.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 London: Southwater Books. 2006. ISBN 978-1-84476-377-1 (英語).
- Staff, Gary. German Battlecruisers: 1914–1918. Oxford: Osprey Books. 2006. ISBN 978-1-84603-009-3. OCLC 64555761 (英語).
- Sturton, Ian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Battleships: 1906 to the Present.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7. ISBN 978-0-85177-448-0. OCLC 246548578 (英語).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London: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2001 [1995]. ISBN 978-0-304-35848-9. OCLC 48131785 (英語).
- Weir, Gary. Building the Kaiser's Navy.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2. ISBN 978-1-55750-929-1 (英語).
- Churchill, Winston. The Second World War. 5 Closing the R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0 [1951]. ISBN 978-0-395-41059-2 (英語).
- Vandervat, Dan. The Atlantic Campaig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8. ISBN 978-0-06-015967-2 (英語).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101-0 (英語).
- McMurtrie, Francis E. Jane's Fighting Ships 1940. Sampson Low. ASIN B000J2DU0G (英語).
- Massie, Robert K. Castles of Steel. New York City: Ballantine Books. 2003. ISBN 978-0-345-40878-5. OCLC 57134223 (英語).
- Halpern, Paul G.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ISBN 978-1-55750-352-7. OCLC 57447525 (英語).
- 新華通訊社譯名室 (編). 德语姓名译名手册.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9. ISBN 978-7-100-02674-1 (中文(中國大陸)).
- 理查·亨布爾. 希特勒公海艦隊—通商破壞戰. 吳世民 譯. 台北: 星光出版社. 2005. ISBN 978-9-5767-7629-8 (中文(臺灣)).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Sea of dreadnoughts the great war at sea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OCLC 928114543 (中文(中國大陸)).
- 羅伯特·傑克遜. 海上力量:战列舰发展史. 張國良 譯. 北京: 中國市場出版社. 2009-08-01. ISBN 978-7-5092-0527-3 (中文(中國大陸)).
- 江泓.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08-01. ISBN 9787547233030 (中文(中國大陸)).
- 日本海人社 (編).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世界艦船.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06 [2020-02-21]. ISBN 97875436642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6) (中文(中國大陸)).
- 日本海人社 (編). 德国巡洋舰史. 世界艦船.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06 [2020-01-25]. ISBN 9787543664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5) (中文(中國大陸)).
- 劉怡. 消逝的巨兽: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列舰. 知兵堂簡體版戰爭系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07-01. ISBN 9787307076839 (中文(中國大陸)).
- 史蒂夫·克勞夫德. 楊穎莉 , 編.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 世界武器圖典 第1版. 長春: 吉林美術出版社. 2004-01 [2020-02-21]. ISBN 97875386150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中文(中國大陸)).
- 周定國.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Place names of the world 第1版.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7-10 [2020-02-21]. ISBN 97875001075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中文(中國大陸)).
- 加里·斯塔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战列巡洋舰:设计、建造与作战 从K号到“约克”号. 海上力量. 黃純洲、付洪寶 譯.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027-9902-1 (中文(中國大陸)).
- 安古斯·康斯坦姆. 英军战列巡洋舰 1939-1945 (平裝). 新先鋒系列.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9-04 [2020-04-25]. ISBN 978-7-229-00436-1. OCLC 6003783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
- PPxia; 晗琪. 趙天可 , 編. 一战德国"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 模型世界=Model world Miniatures (北京). 2013, (4): 22–27 [2020-02-22]. ISSN 1008-8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中文(中國大陸)).
- 科京. 未能现世的帝国凶神 德国海军O级战列巡洋舰 [A Miscarried Battle Cruiser in Nazi Navy O Project]. 艦載武器=Shipborne Weapons. 2005, (11): 38–42. ISSN 1671-3273. CNKI JZWQ200511010 (中文(中國大陸)).
- GUNNM. 初战未捷身先死——德意志帝国海军“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 模型世界=Model world Miniatures (北京). 2013, (4): 18–24 [2020-02-22]. ISSN 1008-8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中文(中國大陸)).
- 路西法. 从“豹子的跳跃”到“戈本号危机” 威廉二世时期的德国炮舰外交“经典”事件(下). 坦克裝甲車輛. 2016, (20): 39–42 [2020-02-22]. ISSN 1001-8778.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16.20.012 (中文(中國大陸)).
- 雄魂. 从铁十字到星月旗——德国“戈本”号战列巡洋舰略传 [Brief Biography of German Navy's Goeben Battle Crusier]. 艦載武器=Shipborne Weapons. 2016, (7): 60–69 [2020-02-22]. ISSN 1671-3273 (中文(中國大陸)).[失效連結]
- 劉怡. 李雋暘. 星月飘扬的舰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土耳其海军 [Turkish Navy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艦載武器=Shipborne Weapons. 2007, (1): 67–74. ISSN 1671-3273. CNKI JZWQ200701011 (中文(中國大陸)).
拓展閱讀
- Dodson, Aidan. The Kaiser's Battlefleet: German Capital Ships 1871–1918.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6. ISBN 978-1-84832-229-5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