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藤
張海藤(約1902年—1994年1月),臺灣臺南市人,醫師,曾於菲律賓馬尼拉行醫。
生平
張海藤生於臺南市東門町(今臺南市中西區、東區一帶)[1]:23,1924年4月30日畢業於臺北醫學專門學校豫科(預科)[2]:40,翌年進入同校就讀[3]:74,1929年4月30日畢業[4]:102。後受馬偕醫院延攬前往該院工作,為增加臨床經驗,晚上則在中村精神病院服務。1930年張海藤受廈門博愛會醫院邀請,至該醫院任職,期間曾與從菲律賓馬尼拉來看診的華人患者接觸,隨即發覺菲律賓可供華人使用的醫療設施較不夠,產生赴菲律賓行醫的想法[5]:10[6]:29。
1902年美國排華法案開始在菲律賓適用,由於該法案不依國籍,而用血緣認定華人身份,故臺灣人亦無法輕易入境菲律賓。1931年1月,張海藤為考菲律賓醫師試驗,先取得半年的短期居留許可,同年7月便收到菲律賓稅關的離境命令。但張海藤依然必須留在菲律賓練習語文,才能繼續準備12月舉辦的考試,其遂透過日本駐廈門領事、馬尼拉總領事館(今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館)、臺灣總督府翻譯官森新一、醫師堀內次雄等人的協調,才讓菲律賓稅關長給予張海藤永久居住權[6]:30-31。1931年張海藤第一次接受試驗,但其資格不為菲律賓試驗委員所接受,不能參與考試。張海藤因此進入醫科大學豫科研習,二度參加卻依然失敗,1934年[7]:9才獲得於菲律賓開業之資格[6]:31[5]:11。通過試驗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半版規模作大幅的專題報導,稱其為「南方發展之礎石」[7]:9。
取得開業資格後,張海藤先於日本人小學校馬尼拉小學校內擔任校醫[8],1934年6月在馬尼拉設立醫院[6]:31[5]:11。1938年在菲律賓的臺灣人於馬尼拉成立「臺灣同鄉會」[6]:31[5]:11,其擔任會長[1]:46。1942年1月日軍登陸馬尼拉,張海藤勸華僑領袖楊啟泰,將原「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成員、國民黨黨部人員、重要華僑集中保護,以免被日本憲兵抓捕或騷擾,張海藤又與日本憲兵交涉,請求保護重要華僑安全,日軍同意,於是華僑領袖和國民黨幹部總計42人全數集中,卻被押至菲律賓大學監禁,而中華民國駐菲律賓總領事館人員已先遭拘禁於該處[9]:20。日軍勸誘其合作失敗,最後將其中5人釋放,28人被判20年徒刑,9人被處死,8名中國外交官被殺害[9]:20。張海藤之後持續在菲律賓為日軍做醫療服務,至1944年日本在菲律賓的統治開始衰敗後,始舉家返回臺灣[6]:31[5]:11。
戰後奉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命,擔任高雄海港檢疫所所長,後與妻女遷居美國洛杉磯亞凱迪亞市,1994年1月張海藤在亞凱迪亞過世,享壽92歲[6]:30。
家庭
張海藤之子張勝雄於1967年獲得阿拉巴馬州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曾任亞凱迪亞市副市長,競選該市市議員失敗後,改任家庭科醫師,張勝雄之妻馬敏妹則任亞凱迪亞市中文學校校長,其女張壽華為北美臺中女中校友會長[6]:29。
參考資料
- ^ 1.0 1.1 林滿紅. 〈日本政府與台灣籍民的東南亞投資(1895-1945)〉.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9-12, (第32期).
- ^ 卒業證書竝修了證書授與(醫專).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24-05.
- ^ 入學許可(醫專).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25-03.
- ^ 卒業證書授與(臺北醫專). 《臺灣總督府府報》. 1929-04.
- ^ 5.0 5.1 5.2 5.3 5.4 陳世芳. 〈在菲律賓的臺籍醫師 張海藤〉 (PDF). 《臺灣學研究》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17-07-10, (第100期). ISSN 1999-1851.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陳世芳. 〈戰前日本海外醫療設施在菲律賓建構的過程:兼論臺灣總督府之角色〉. 《臺灣文獻》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7-07-10, 第63卷 (第3期). ISSN 1016-457X.
- ^ 7.0 7.1 鍾淑敏. 〈望向南方新天地 日治時期的南洋移民〉 (PDF). 《臺灣學研究》 (國立臺灣圖書館). 2017-07-10, (第100期) [2023-08-07]. ISSN 1999-185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4-02).
- ^ 劉錡豫. 〈【名單之後】困在馬尼拉的日籍教師:本橋正虎與〈マ二ラ籠城記〉〉. 聚珍臺灣. 2019-09-09 [2023-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30).
- ^ 9.0 9.1 李盈慧. 〈汪政權與亞洲華僑(1940-1945)〉 (PDF). 財團法人交流協會. 2007-05-23 [2023-08-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