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芝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芝聯
出生(1918-11-07)1918年11月7日
 中華民國湖北省漢口
逝世2008年5月27日2008-05-27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教育程度
職業歷史學家
獎項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
經歷
代表作
  • 《世界通史》
    《世界史資料叢刊》
    《1815—1870年的英國》(英國史資料集)

張芝聯(1918年7月11日—2008年),籍貫浙江鄞縣,生於湖北漢口中國當代歷史學家作家、國際問題專家,尤精法國歷史[1]

生平

籍貫浙江鄞縣,生於湖北漢口(今武漢市[1]。出生學術世家,為南明首輔大臣張煌言後人。父親張壽鏞[1]民國時期著名學者、財政要人、光華大學創始人。

1935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學西語系。1937年,轉學入上海光華大學。曾師從張歆海學習英國文學,師從國學大師呂思勉童書業學習歷史。[1]

1941年,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中國歷史。師從張爾田聶崇歧。期間發表論文《〈資治通鑑〉纂修始末》,為學術生涯之始。[1]

1946年,赴美國留學,入讀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生院,攻讀歷史。1947年,轉赴英國牛津大學,繼續研究歷史。[1]

歸國後,受聘於上海光華大學。1951年,受聘於北京燕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世界史。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調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擔任歷史教授。1988年,退休。2008年5月27日12時40分,在北京病逝,享壽九十歲。[1]

人權研究

張芝聯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倡導人權民權研究的先聲。張基於對法國大革命法國人權宣言的歷史研究,於1989年初在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成立大會上首次提出當代中國研究人權問題的必要性、迫切性與重要性。張並承擔了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國際關係中的人權問題》。於1989年和1991年,在北京組織了兩次國際人權問題研討會。並編輯出版了人權問題研究方面的著作,包括《國際人權縱橫》。

學術任職

  • 法國革命史國際委員會,理事(1983年當選)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學術委員
  • 中國史學會,理事
  • 中國法國史研究會,會長
  • 北京外國問題研究會,會長
  • 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
  • 中國18世紀研究會,會長(1995年當選)
  • 華東師範大學光華學院,名譽院長(2002年任命)

政治委任

榮譽

代表著作

張芝聯著作宏富,代表有:

  • 《世界通史》,編著
  • 《世界史資料叢刊》,編審
  • 《1815—1870年的英國》(英國史資料集),編譯
  • 《費爾南·布羅代爾的史學方法》,1986年發表,論文
  • 《法國通史》,編著,為中國第一部法國通史
  • 《從高盧到戴高樂》,1988年出版,專集
  • 《國際人權縱橫》
  • 《張芝聯演講精選》,商務印書館出版,英文法文
  • 《二十年來演講錄》
  • 《法國史論集》
  • 《我的學術道路》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国学网——国学人物——张芝联——生平简介. 國學網. [2012年1月3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6月30日) (中文(中國大陸)). 
  2. ^ 法国向艾青、吴作人等授勋. 人民日報. 1985年3月15日: 第3版.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