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開封府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開封府尹五代宋朝一重要官職名,是首都開封府的最高長官,負責開封府管內行政、民政和司法事務。五代時多由皇位繼承人擔任,北宋擔此職者有四成能在日後任宰輔、執政,[1]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另由於包公戲的流行,使得這一官職讓世人耳熟能詳。

歷史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四月二十三日梁太祖朱溫敕升汴州為東京,置開封府,始設立開封府尹,朱友文為首任開封府尹。後唐同光元年(923年)十二月,唐莊宗李存勗滅後梁,降開封府為宣武軍節度汴州。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十月復升汴州為東京開封府。此後後漢後周北宋南宋劉齊皆沿用。

後梁、後晉、後漢時,開封府尹多用皇室成員和元老宿將,但皇室成員年齡幼小時,則任命權知開封府作為實際上開封府的負責人,第一位權知開封府為邊蔚。後周時,文官權知開封府漸漸增多。

到宋代,被稱為「開封府尹」的,只有晉王趙光義、魏王趙廷美、許王趙元僖、壽王趙元侃四位皇室成員,其他人稱「判開封府」、「權知開封府事」(如寇準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府)、「權發遣開封府」,民間稱知府。任職資格為待制(從四品)以上,資格未至待制而充任者用權發遣之名,[2]二品以上大員充任則用判之名。擔任開封府尹的壽王趙元侃被立為皇太子後,其職務改為判開封府,因皇太子不應再擔任有品級的官職。[3]宋真宗繼位後,宗室不再擔任在地方實際工作的差遣,故從此後無皇子任開封府尹。

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聽從蔡京建議,「罷權知開封府,置開封牧、尹各一人,少尹二人」,稱「崇寧改制」。由此開始,開封府尹成爲定稱而不分是否皇室親王任職。靖康、建炎年間,兵禍連連,又有宰相、尚書領開封府,與開封府尹同時在任,如聶山、何栗、王寧。

據開封題名記碑(開封市博物館)載,從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二月,到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閏二月八日的146年間,共有183位開封府尹任職,起於昝居潤(原後周開封知府,建隆元年(960年),宋建後以宣徽南院使仍判開封府),止於李孝壽(崇寧四年(1105年)閏二月,擢顯謨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另有開封府尹碑(文革中遺失)載宋徽宗崇寧四年閏二月以後的開封府尹,起於李孝壽,止於上官悟(建炎三年(1128年)八月上官悟任東京留守;次年二月十四日東京城為金軍所陷,上官悟遇害身亡,從此開封府不為宋所有,開封府尹一職亦宣告終結)共四十八位,此外附錄了金代一任韓仲適。

開封府廨在宣德門南街東,[4]後梁開平元年興建。臨近大相國寺

職能

據《宋史卷一百六十六·職官志六·開封府》概述開封府長官的職能為:

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導民而勸課之。中都之獄訟皆受而聽焉,小事則專決,大事則稟奏。若承旨已斷者,刑部、御史台無輒糾察。屏除寇盜,有奸伏則戒所隸官捕治。凡戶口、賦役、道釋之占京邑者,頒其禁令,會其帳籍。大禮,橋道頓遞則為之使,仗內奉引則差官攝牧。

兼任功德使,管理功德事,即道、釋及修功德等事務。

兼任畿內勸農使,勸課農桑。

任期

北宋制度規定地方官一年一考,三考一任,但地方官任期普遍短於三年,至於開封府尹則為更短,不滿一年者佔大多數。任期最長者為晉王趙光義十五年,最短者為皇太子趙桓僅三天。

組織

開封府所管事務繁多,有官吏六百餘人。

  • 副職為通判,直屬於皇帝,負責副署開封府錢穀、戶口、兵民、賦役、獄訟等公事、監督開封府上下官吏。僅有宋琪一任。
  • 重要幕僚有判官推官,通判從缺,判、推官是開封府實際上的副職。宋初各置一人,景德四年後(1007年)有所增減,最終定為各二人。元祐六年(1091年)判官、推官分為左右廳,分別治事,以互相牽制。其聯合辦公之所稱「簽廳」、「都廳」、「使院」,下分十一案,處理每日錢谷、刑獄文書,[5]設有使院都孔目官和使院勾押官等。判、推官分工為:三人負責刑獄訟訴;一人負責賦稅、戶口、錢穀等,稱為領南司。
  • 司錄參軍,官署為開封府司錄司,又稱「府院」。負責審判刑事和民事案件,管理府司西獄(為臨時拘押之所年)及監督六曹工作、簽署六曹及左右軍巡院文書。開封府司錄司還下設有檢校庫等機構,負責照看孤兒的生活起居等事務,點檢代管孤兒的財產,[6]和學校的後勤保障等事務。

其他幕僚有功、倉、戶、兵、法、士六曹參軍。其中功、倉、兵三曹為開封府獨有,天下其他府州軍監所無。

  • 功曹參軍,負責考核官吏,管理祭祀、禮樂、學校、醫院等事務。並與法曹參軍兼領檢查執法工作。
  • 倉曹參軍,負責修繕公廨,管理倉庫簿領等。與戶、兵、法、士曹參軍覆檢各自分管縣份的爭議事項,同時與戶、兵、法、士曹參軍按季節輪流與開封府司錄參軍一起審理案件。[7]
  • 戶曹參軍,主要職責是戶籍、婚姻、田宅、賦稅等事。
  • 兵曹參軍,職能是掌管軍防、儀仗、烽驛傳送馬。
  • 法曹參軍,職能是根據具體的案情和審理情況,找出律令條文,以供斷案處刑。[8]
  • 士曹參軍,主要職能僅僅是負責到、罷批書。大觀元年(1107年),增加審理士人的婚田斗訟公事。
  • 左、右軍巡使,官署為左、右軍巡院,與開封府司錄司通稱「三院」、「三獄院」。負責逮捕、審問及管理監獄(同為臨時拘押之所)。副職為左、右軍巡判官。
  • 勾當左、右廂公事,官署為勾當左、右廂公事所,又稱「都廂」。設置於熙寧三年(1070年),負責城內若干廂的輕微案件(杖刑六十以下的爭鬥的刑事案件,及拖欠公私債務、婚姻)審判。[9]
  • 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簡稱「提點」,官署為開封府界提點司。負責管理開封府鄉村地區的刑獄、治安、倉場、河道溝渠等事務。宋代開封府城鄉分開管理,城市部分稱為「在京」,鄉村部分稱為「府界」。可參見京畿路
  • 巡檢,官署為巡檢司。每縣各置一,又二三縣設一駐泊巡檢,開封府城內每廂亦設有一巡檢。負責治安和消防。由禁軍充任,署開封府與三衙雙重領導。

廂,開封府城內外城各設四廂,共八廂,每廂統若干坊,共一百二十坊。是開封府專門管理城市事務的機構。廂的官吏有所由、街子、行官、廂典、書手。

  • 府學博士,職責是訓導管教學生。大觀元年(1107年)置。
  • 府學錢糧官,主要職責是掌管府學的田產、收支。政和二年(1112年)置。
  • 管勾架閣官,負責檔案、文書、賬冊的保存和查閱。政和五年(1115年)置。

歷任府尹、判府、知府

後梁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博王朱友文 開封府尹 檢校司徒 開平元年(960年)四月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 被朱友貞所殺
均王朱友貞 行開封府尹 檢校司徒、東京留守 乾化二年六月 乾化三年(913年)二月 皇帝
袁象先 開封府尹 宋州夏邑 檢校太保、同平章事、鎮南軍節度使 乾化三年(913年)四月 乾化四年(914年)四月 淄青節度使
劉鄩 開封府尹 密州安丘 檢校太傅 → 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鎮南軍節度使 乾化四年(914年)四月 貞明二年(916年)三月[10] 鄭滑節度使
劉鄩 開封府尹 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鎮南軍節度使 貞明三年(917年)二月[11] 貞明三年(917年)九月[12] 移亳州團練使
王瓚 開封府尹 并州祁縣 檢校太傅 不晚於貞明五年(919年)八月 龍德三年(923年)十月 梁亡降唐

後唐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王瓚 開封府尹 檢校太傅 龍德三年(923年)十月 同光元年(923年)十二月 改宣武節度副使知府事、汴州刺史

後晉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鄭王石重貴 開封府尹 右金吾衛上將軍 天福三年(938年)十二月 天福六年(941年)十二月 移廣晉尹
李德珫 開封府尹 應州金城 檢校司徒、同平章事 天福六年(941年)十二月 天福七年(942年)九月 移廣晉尹
張從恩 開封府尹 并州太原 宣徽南院使、襄州行營兵馬都監 天福七年(942年)九月 天福八年(943年)二月 移鄴都留守、廣晉尹
皇弟石重睿 開封府尹 檢校太保 天福八年(942年)二月 開運二年(945年)五月 移秦州節度使
邊蔚[13] 權知開封府、開封少尹 華州鄭縣 左散騎常侍 → 戶部侍郎 天福八年(942年)二月 開運二年(945年)五月[14] 移亳州防禦使
李周 權開封府尹、東京留守 邢州內丘 檢校太師、兼侍中 天福九年(944年)正月 天福九年(944年)六月
張從恩 權開封府尹、東都留守 檢校太尉 開運二年(945年)正月
趙瑩 開封府尹 華州華陰 開運二年(945年)五月 開運二年(945年)十二月 中書令
桑維翰 開封府尹 河南府洛陽 開運二年(945年)十二月 開運三年(946年)十二月 張彥澤所殺

後漢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皇子劉承訓 開封府尹 檢校太尉、同平章事 天福十二年(947年)七月 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
侯益 開封府尹 汾州平遙 兼中書令 乾祐元年(948年)三月 乾祐三年(950年)五月
皇弟劉承勛 開封府尹 檢校太尉、兼中書令 乾祐三年(950年)五月 廣順元年(951年)春[15]
劉銖 權知開封府 陝州 檢校太師、兼侍中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16] 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 郭威所殺

後周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袁㠖 權知開封府 開封府登封 宣徽南院使 廣順元年(951年)二月 廣順二年(952年)四月 為東京副留守
李穀 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 潁州汝陰 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 廣順二年(952年)四月 廣順二年(952年)六月 仍為宰相
袁㠖 判開封府 宣徽南院使 廣順二年(952年)六月 廣順二年(952年)十月 移知永興軍
陳觀 權知開封府 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 廣順二年(952年)十月 廣順二年(953年)十二月
顏衎 權知開封府 兗州曲阜 尚書右丞、端明殿學士 廣順二年(953年)十二月 廣順三年(953年)三月 罷守兵部侍郎
皇子柴榮 開封府尹 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廣順三年(953年)三月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 皇帝
王敏 開封少尹、權判府事 單州金鄉 左諫議大夫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 顯德元年(954年)七月 刑部侍郎
邊光範 權判開封府 并州陽曲 刑部侍郎 顯德元年(954年)七月 顯德二年(955年)
王樸 權知開封府 鄆州須昌 左諫議大夫 → 左散騎常侍、端明殿學士 不晚於顯德二年(955年)十二月 顯德三年(956年)九月[17] 樞密副使
向訓 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 懷州河內 宣徽南院使 顯德三年(956年)正月[18] 顯德三年(956年)四月[19] 淮南節度使兼沿江招討使
王樸 權東京留守、判開封府 樞密副使 顯德四年(957年)二月[20] 顯德四年(957年)八月[21] 為樞密使
昝居潤 判開封府 博州高唐 宣徽北院使 顯德五年(958年)四月 顯德六年(959年)三月 為東京副留守
吳廷祚 權東京留守、判開封府 并州太原 宣徽南院使 顯德六年(959年)三月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 仍為樞密使
昝居潤 判開封府 宣徽北院使 → 左領軍上將軍、宣徽南院使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 建隆元年(960年)二月 周亡

宋太祖朝

任次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1 昝居潤 判開封府 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 建隆元年(960年)二月 建隆元年五月 移權知鎮州
2 呂餘慶 權知開封府 幽州安次 給事中、端明殿學士 建隆元年五月 建隆元年十月 為東京副留守
3 吳廷祚 東京留守、判開封府 檢校太尉、樞密使、同平章事 建隆元年十月 建隆二年(961年)夏 雄武軍節度使
4 晉王趙光義 開封府尹 泰寧節度使、檢校太尉、殿前都虞候同平章事 建隆二年七月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 皇帝

宋太宗朝

任次 姓名 差遣 籍貫 結銜 上任時間 離任時間 去向
5 程羽 權知開封府 深州陸澤 給事中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 移權知成都府
6 齊王趙廷美 開封府尹 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永興軍節度使 開寶九年十月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三月 西京留守
7 沈倫 判開封府 開封府太康 東京留守、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七年二月 太平興國七年三月 仍為宰相
8 李符 權知開封府 襄州襄陽 右諫議大夫 太平興國七年三月 太平興國七年八月 貶權知春州
9 邊珝 權知開封府 華州鄭縣 右諫議大夫 太平興國七年八月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六月
10 李穆 權知開封府 開封府陽武 中書舍人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六月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一月 參知政事
11 劉保勛 權知開封府 河南府河南 右諫議大夫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十一月 雍熙二年(985年)二月 大理寺
12 辛仲甫 權知開封府 汾州孝義 左諫議大夫 雍熙二年(985年)二月 雍熙二年(985年)十一月 御史中丞
13 王祐 權知開封府 大名府莘縣 中書舍人 雍熙二年(985年)十一月 雍熙三年(986年)
14 許王趙元僖 開封府尹 兼侍中 雍熙三年(986年)十月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
15 魏庠 權知開封府 左諫議大夫 淳化三年(992年)十一月
16 張宏 權知開封府 青州益都 吏部侍郎 淳化四年(993年)二月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 奉朝請
17 壽王趙元侃 開封府尹 → 判開封府 檢校太傅、同平章事 → 皇太子 淳化五年(994年)九月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 皇帝

宋真宗朝

皆為權知開封府

宋仁宗朝

  • 李諮(1022年-1022年)
  • 薛田(1022年-1023年)
  • 薛奎(1023年-1024年)
  • 王臻(1024年-1026年)
  • 陳堯咨 即《賣油翁》中的陳康肅公,天聖四年(1026年)三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
  • 陳堯佐 堯咨次兄,1027年八月以樞密直學士代弟,此前其父陳省華亦於景德元年[1004]十月以光祿卿權知開封府。同時一門四父子,四進士兩狀元,三知開封府,時以爲榮。
  • 章得象(1029年-1029年)
  • 王博文(1029年-1030年)
  • 鍾離瑾(1030年-1030年)
  • 徐奭(1030年-1030年)
  • 寇瑊(1030年-1031年)
  • 程琳(1031年-1033年)
  • 程琳(1033年-1034年)
  • 張若谷(1034年-1034年)
  • 張觀(1034年-1034年)
  • 王博文(1034年-1035年)
  • 盛度(1035年-1035年)權發遣
  • 范仲淹 景佑二年(1035年)十一月以天章閣待制權知開封府,其內剛外和,決事如神,京師謠曰:「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 張逸(1036年-1037年)
  • 丁度(1037年-1038年)
  • 李若谷(1038年-1039年)
  • 胥偃(1039年-1040年)
  • 鄭戩(1040年-1040年)權發遣
  • 鄭戩(1040年-1041年)
  • 杜衍(1041年-1041年)
  • 晁宗愨(1041年-1041年)
  • 吳遵路(1041年-1042年)
  • 賈昌朝(1042年-1042年)
  • 王拱辰(1042年-1043年)權發遣
  • 郭稹(1043年-1043年)
  • 王拱辰(1043年-1044年)
  • 梁適(1044年-1044年)
  • 李淑(1044年-1044年)
  • 吳育(1044年-1045年)
  • 楊日嚴(1045年-1046年)
  • 張方平(1046年-1046年)
  • □□(1046年-1046年)權發遣
  • 楊察(1046年-1046年)
  • 張存(1046年-1047年)
  • 明鎬(1047年-1047年)
  • 楊偉(1047年-1048年)權發遣
  • 楊察(1048年-1048年)
  • 張堯佐(1048年-1049年)
  • 錢明逸(1049年-1050年)
  • 趙槩(1050年-1050年)權發遣
  • 劉沆(1050年-1051年)
  • 魏瓘(1051年-1051年)
  • 李絢(1051年-1052年)
  • 何中立(1052年-1053年)權發遣
  • 呂公綽(1053年-1053年)
  • 楊察(1053年-1054年)
  • 呂公弼(1054年-1054年)
  • 蔡襄 至和元年(1054年)七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蘇黃米蔡四大家中的「蔡」。
  • 王素(1054年-1055年)
  • 曾公亮(1055年-1056年)
  • 王珪(1056年-1057年)權發遣
  • 錢明遇(1057年-1057年)權發遣
  • 包拯 嘉佑二年(1057年)三月以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立朝剛毅,權貴斂手,吏不敢欺。嘉佑三年(1058年)六月去職,任期一年零叄月,由歐陽修繼任。
  • 歐陽修 嘉佑三年(1058年)六月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承包拯威嚴之後,簡易循理,京師亦治,人謂「包嚴歐寬」。
  • 陳昇之(1059年-1060年)
  • 吳奎(1060年-1060年)
  • 唐介(1060年-1061年)權發遣
  • 傅求(1061年-1061年)權發遣
  • 王素(1061年-1062年)
  • 吳奎(1062年-1062年)
  • 賈黯(1062年-1062年)
  • 李參(1062年-1063年)權發遣

宋英宗朝

  • 馮京(1063年-1065年)
  • 韓贄(1063年-1064年)權發遣
  • 傅求(1064年-1065年)權發遣
  • 沈遘(1065年-1065年)權發遣
  • 韓絳(1065年-1066年)
  • 沈遘(1066年-1067年)
  • 楊佐(1067年-1067年)權發遣
  • 傅求(1067年-1068年)

宋神宗朝

  • 邵亢(1068年-1068年)
  • 滕甫(1068年-1068年)權發遣
  • 呂溱(1068年-1069年)
  • 陳薦(1069年-1069年)權發遣
  • 呂公著(1069年-1069年)
  • 滕甫(1069年-1070年)
  • 鄭獬(1070年-1070年)
  • 李肅之(1070年-1070年)
  • 韓維(1070年-1072年)
  • 陳薦(1072年-1072年)權發遣
  • 劉庠(1072年-1072年)
  • 元絳(1072年-1074年)
  • 孫永(1074年-1075年)
  • 韓縝(1075年-1076年)
  • 楊繪(1076年-1076年)權發遣
  • 李中師(1076年-1076年)權發遣
  • 陳繹(1076年-1077年)權發遣
  • 陳繹(1077年-1077年)
  • 許將(1077年-1077年)權發遣
  • 孫固(1077年-1078年)
  • 蘇頌(1078年-1079年)
  • 許將(1078年-1078年)權發遣
  • 許將(1078年-1079年)
  • 錢藻(1079年-1079年)權發遣
  • 錢藻(1079年-1079年)
  • □□(1079年-1079年)權發遣
  • 蔡延慶(1079年-1079年)
  • 錢藻(1079年-1080年)
  • 李清臣(1080年-1081年)權發遣
  • 王安禮(1081年-1082年)王安石之弟,蘇軾下御史獄,獨安禮救之。元豐四年(1081年)十一月,以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論議明辨,事至立斷。未三月,三獄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
  • 王存(1082年-1084年)
  • 蹇周輔(1084年-1084年)
  • 蔡京 元豐七年(1084年)十一月,以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

宋哲宗朝

  • 呂大防(1084年-1085年)權發遣
  • 錢勰(1085年-1085年)權發遣
  • 謝景溫(1085年-1085年)
  • 錢勰(1086年-1087年)
  • 呂公孺(1087年-1088年)
  • 顧臨(1088年-1089年)
  • 王岩叟(1089年-1090年)
  • 李之純(1090年-1090年)權發遣
  • 范百祿(1090年-1090年)
  • 李之純(1090年-1090年)
  • 韓宗道(1090年-1091年)權發遣
  • 韓宗道(1091年-1092年)
  • 錢勰(1092年-1093年)
  • 王欽臣(1093年-1094年)
  • 王震(1094年-1095年)
  • 范純禮(1095年-1095年)權發遣
  • 林希(1095年-1095年)權發遣
  • 蔣之奇(1095年-1097年)
  • 蔣之奇(1097年-1097年)權發遣
  • 路昌衡(1097年-1098年)
  • 呂嘉問(1098年-1099年)
  • 吳居厚(1099年-1100年)

宋徽宗朝

  • 范純禮(1100年-1100年)權發遣
  • 范純禮(1100年-1100年)
  • 宇文昌齡(1100年-1100年)權發遣
  • 溫益(1100年-1101年)權發遣
  • 溫益(1101年-1101年)
  • 王覿(1101年-1101年)權發遣
  • 溫益(1101年-1101年)
  • 溫益(1101年-1101年)權發遣
  • 郭知章(1101年-1101年)
  • 宇文昌齡(1101年-1101年)權發遣
  • 宇文昌齡(1101年-1101年)
  • 謝文瓘(1101年-1102年)權發遣
  • 吳居厚(1102年-1102年)
  • 徐彥孚(1102年-1102年)權發遣
  • 路昌衡(1102年-1102年)
  • 呂嘉問(1102年-1103年)
  • 吳栻(1103年-1105年)
  • 王寧(1105年-1105年)
  • 李孝壽(1105年-1106年)尹
  • 宋喬年(1106年見[22])尹
  • 時彥(1106年見,[23]在任數月[24]) 尹
  • 林攄 (1107年見[25])尹
  • 李孝壽 (1107年-1107年[26])尹
  • 宋喬年(1107年-1108年[27]) 尹
  • 李孝稱(1108年-1109年[28]) 尹
  • 許幾 (1109年-1109年[29]) 尹
  • 吳擇仁 (1109年見)尹
  • 李孝壽 (1111年-1112年[30])尹
  • 李孝稱 (1112年見[31])尹
  • 王詔 (1113年見[32])尹
  • 盛章 (111?年-1115年[33])尹
  • 王革 (1115年-1116、1117年見)尹
  • 盛章 (1118年、1119年見)尹
  • 聶山(1119年-1120年) 尹
  • 王鼎(1120年-1120年)尹
  • 王革 (1122年見[34])尹
  • 燕瑛 (1124年見[35])尹
  • 蔡懋 (1124年-1124年[36])尹
  • 燕瑛(1124年[37]-1125年[38]) 尹
  • 蔡紹(1125年-1125年) 尹
  • 定王趙桓(1125年-1125年)牧

宋欽宗朝

  • 王革(1125年-1126年) 尹
  • 聶山(1126年-1126年) 領
  • 王時雍(1126年-1126年) 尹
  • 聶山(1126年-1126年) 尹
  • 程振(1126年-1126年) 尹
  • (1126年-1126年) 領
  • 徐秉哲(1126年-1126年) 尹
  • 梅執禮(1126年-1126年) 尹
  • 王時雍(1126年-1127年) 尹
  • 李若水(1127年-1127年) 尹
  • 徐秉哲(1127年-1127年) 尹
  • 周懿文(1127年-1127年) 尹

宋高宗朝

  • 徐秉哲(1127年-1127年) 尹
  • 王寧(1127年-1127年) 領
  • 錢伯言(1127年-1127年) 尹
  • 宗澤 康王趙構南遷後,留守開封。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十日,以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尹。
  • 宗澤(1127年-1128年[39])尹
  • 杜充 建炎二年(1128年)九月充繼宗澤兼開封尹,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棄守開封南逃建康。
  • 上官悟 建炎三年(1129年)為東京留守,非開封府尹,是宋朝在開封最後的地方長官。

上官悟殉職後,開封成為金國領土,開封府尹一職務終結,金國在此設置南京開封府

參考文獻

  1. ^ 《北宋東京開封府知府研究》§4.4.2 離任後最高官職分析
  2.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六十九·熙寧八年十月己丑》:「朝廷比置權發遣之名,蓋以本資序未有人才,遂於小官拔擢有才之人,以居此任。」
  3. ^ 陸遊《渭南文集卷二十二·記皇太子親王尹京故事》:真宗皇帝自襄王為開封尹,至道元年,正東宮,議者謂尹有品秩,非太子所宜兼領,乃改判府事。
  4. ^ 《宋會要輯稿·職官三七·四》
  5. ^ 黎靖德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八·法制》:十一案,每日行譴錢穀稅賦及刑獄諸般文書。
  6. ^ 《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七·六五》:召人借貸小兒錢物以出息,並吸收官可公用錢存儲出息。
  7. ^ 《職官分紀卷三十八·司錄參軍》:戶、兵、法曹兼領所轄赤畿縣出入事覆,及分季輪流與司錄參軍推勘訴訟公事。
  8. ^ 《職官分紀卷三十八·司錄參軍》:掌議法、斷刑,並與功曹參軍事通掌檢法。
  9. ^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百十一·熙寧三年》:凡斗訟,杖六十已下情輕者得專決;及逋欠、婚姻兩主面語對定,亦委理斷。
  10. ^ 《舊五代史卷二十三·劉鄩傳》:二年三月,鄩自莘引軍襲魏州,與晉王戰於故元城,王師敗績,鄩脫身南奔,自黎陽濟河至滑州。尋授滑州節度使,詔屯黎陽。
  11. ^ 《舊五代史卷二十三·劉鄩傳》三年二月,晉王悉眾來攻黎陽,鄩拒之而退。及鄩歸闕,再授開封尹,領鎮南軍節度使。
  12. ^ 《舊五代史卷二十三·劉鄩傳》其年,河朔失守,朝廷歸咎於鄩,鄩亦不自安,上表避位。九月,落平章事,授亳州團練使。
  13. ^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八·邊蔚傳》:「(周)太祖受命,復知開封府事,遷太常卿,後以足疾辭位。」具體時間疑為廣順元年一月到二月。
  14. ^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八·邊蔚傳》:「晉少帝嗣位,拜左散騎常侍,判廣晉府事,轉工部左右侍郎,再知開封府事。開運初,出為亳州防禦使。」開運二年五月以趙瑩代石重睿為開封尹,瑩可以履行開封尹職責,不需權知代理,故估計邊蔚應在此時不再擔任權知開封府。
  15.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漢隱帝下》在劉銖權知開封府後,李太后及郭威仍稱劉承勛為開封尹。
  16. ^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漢隱帝下·十一月丙子》:以宰臣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前青州劉銖權知開封府事,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洪建判侍衛司事,內客省使閻晉卿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17. ^ 《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三·顯德三年九月丙午》
  18. ^ 《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二·顯德三年正月丙戌》
  19. ^ 《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三·顯德三年四月丙戌》
  20. ^ 《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三·顯德四年二月甲戌》
  21. ^ 《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三·顯德四年八月》
  22. ^ 《宋會要輯稿·刑法四·八十七》:(崇寧五年)九月十四日,開封府尹宋喬年奏:「堪會今年五月十七日本府獄空」。
  23. ^ 《宋會要輯稿·刑法四·八十六》:(崇寧)五年十月三日,開封尹時彥奏:「開封一歲內四次獄空,乞宣付史館。」從之。
  24. ^ 《宋史卷三百五十四·時彥傳》:尹京數月,遷工部尚書,進吏部,卒。
  25. ^ 《續資治通鑑卷九十·大觀元年八月庚申》:(林)攄以開封尹與中丞余深雜治,得士民交關書疏數百,攄請悉焚蕩以安反側。
  26. ^ 《宋史紀事本末》卷四十九:遣開封尹李孝壽鞫之,株連者千餘人,強抑使承,死者甚眾。
  27. ^ 《宋會要輯稿·刑法六·二十二》:大觀二年四月十三日開封尹宋喬年奏事。
  28. ^ 《宋會要輯稿·禮三十八·六》:大觀二年十二月一日……詔「宜差戶部侍郎、權開封尹李孝稱、侍中一員……」
  29. ^ 汪藻《浮溪集卷二十六·戶部尚書許公墓志銘》:會開封府李孝稱領詔獄,以公攝尹事。
  30. ^ 《宋史卷三百一十·李孝壽傳》:政和初,拜刑部侍郎,復改開封尹。
  31. ^ 《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十九·六》:政和二年八月十九日及政和二年九月十三日均有權開封尹李孝稱奏事。
  32. ^ 《宋會要輯稿·儀制一〇·一八》:政和三年八月十日有中大夫、開封尹王詔奏事記載。
  33. ^ 《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卷三十四·政和五年八月壬子》:開封尹盛章彈壓兵匠,章罷,以王革代之,復以章為參詳。
  34. ^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十三·一〇》宣和四年二月四日有起復光祿大夫、行開封尹王革奏事。
  35. ^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五十九》:宣和六年二月七日,賜開封尹燕瑛進士出身兼侍讀。
  36. ^ 《宋史卷二十二·徽宗四》
  37. ^ 《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五》
  38. ^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一七》
  39.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建炎元年六月乙酉》: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宗澤為延康殿學士、開封尹、東京留守。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