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國樂源自中亞古國康國的樂舞,曾是隋朝九部樂和唐朝十部樂的組成部分。隋七部樂、唐九部樂作 「康國伎」。
南北朝時期流行於粟特人聚居區康國。康國又稱颯秣建、薩末鞬,故址在今中亞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附近,為自河西走廊西遷的「昭武九姓」所立城邦國之一。周武帝宇文邕於天和三年(568年)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的為皇后,其音樂隨其傳入中原[1]。隋、唐時入燕樂。歌曲有《戢殿農和正》,舞曲有《賀蘭缽鼻始》、《末溪波地》、《農惠缽鼻始》、《前拔地惠地》。樂器有笛、和鼓、正鼓、銅鈸,樂工七人,舞者二人[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