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拱
帆拱(Pendentive),是拜占庭建築的一種常見結構,用於正方形平面與半球狀穹頂之間的良好過渡。[1]
結構形態
在平面正方形四個頂點處豎立四個墩柱,柱墩上端沿着正方形四條邊長做拱券,再在四個垂直拱券之間砌築以方形平面對角線為直徑的穹頂,形成四個三角形的球面,整體形似一個完整的穹頂的四邊被發券切割後剩餘的部分。由於柱子頂部三角形的球面形似風吹動的船帆,因此得名帆拱。[1][2]
優勢
- 形態方面,使穹頂與牆體之間的過渡更加平滑簡潔,使穹頂空間更加自由靈活。
- 結構方面,將荷載集中在四角的支柱上,從而不需要連續的承重牆。
- 形制方面,切合了東正教教堂希臘十字形、向心集中式的形制。[3][4]
經典建築
- 聖索菲亞大教堂(希臘語:Ἁγία Σοφία ;土耳其語:Ayasofya Camii),建於公元532-537年,被認為是拜占庭建築最光輝的代表。[1]
- 聖維塔萊教堂(意大利語:Basilica di San Vitale,英語:Basilica of San Vitale),建於公元526-527年
- 富爾內克的聖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
- 奧赫里德的聖克萊蒙特教堂(馬其頓語:Соборна црква - Свети Климент Охридски)
圖集
-
帆拱的幾何構造
-
奧赫里德的聖克萊蒙特教堂的帆拱
-
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帆拱局部
-
聖若望堂的帆拱
-
富爾內克聖三一教堂的帆拱
-
Moskau erloeserkathedrale的帆拱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