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山縣
始設於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屬桂林郡。秦末,桂林郡更名為鬱林州,布山縣屬鬱林州,屬南海尉趙佗建立的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布山縣屬鬱林郡。布山縣治所和鬱林郡治所均在今桂平市。王莽新朝(公元9年至23年)改鬱林郡為郁平郡,布山縣屬郁平郡。[1]三國時期鬱林郡布山縣屬吳國,郡治所和縣治所均設於此。晉(公元281年至420年)布山縣仍屬鬱林郡。 南北朝宋、齊時代(公元420年至502年)置布山、郁平、懷安三縣,屬鬱林郡。梁(公元503至557年)、陳(公元558至589年)時代,布山屬南定州。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定州改尹州,故布山屬尹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布山、龍山、武平、懷澤並稱鬱林縣,同屬廣州。從此不復襲布山縣之名。
簡介
布山縣是中國古代的縣,秦朝統一嶺南設桂林郡(今廣西主體),布山縣正是桂林郡郡治所在。漢朝將桂林郡改叫鬱林郡,其治布山如故。直至隋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布山縣因歷經分分合合後而易名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對於布山今何在有多種說法,其中主流認同在今廣西貴港(另一種普遍說法在廣西桂平)。現存的《漢書》、《廣西通志》等20本上的史書,均對布山縣作有記載。20世紀80年代在廣西貴港縣城效出土「布山」銘文文物,更於21世紀初在貴港老城發掘漢代城池。
文史記載(簡,列示較為詳細的)
★★《漢書》——班固(東漢)★★
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有小溪川水七,並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郁平。屬交州。戶萬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萬一千一百六十二。縣十二:布山,安廣,阿林,廣郁(郁水首受夜郎豚水東至四會入海,過郡四行四千三十里)中留,桂林,潭中(莽曰中潭)臨塵(朱涯水入領方。又有斤南水。又有侵離水行七百里。莽曰監塵)定周(周水首受無斂,東入潭行七百九十里)增食(驩水首受牂柯東界入朱涯水行五百七十里)領方(斤南水入郁。又有墧水。都尉治)雍雞(有關)
蒼梧郡縣十:廣信,猛陵(龍山,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莽曰猛陸)
★★《水經注》——酈道元(北魏)★★
鬱林郡,應劭《地理風俗記》曰:《周禮》郁人掌裸器,凡祭醊賓客之裸事,和郁鬯以實樽彝。一曰:郁人所貢,因氏郡矣。…牂柯水逕廣郁縣為郁水。又東北逕領方縣北,又東逕布山縣北,鬱林郡治也。吳陸績曰:從今以後六十年,車同軌,書同文。
★★隋書——魏徵 等(唐)★★
鬱林郡(梁置定州後改南定州。平陳改為尹州,大業初改為郁州。)統縣十二:鬱林(舊置鬱林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又置郡,又廢武平、龍山、懷澤、布山四縣入。)郁平、阿林、石南、桂平(梁置桂平郡。平陳,郡廢。大業初又廢皇化縣入。)……
★★通典——杜佑(唐)★★
潯江郡領縣三:桂平(漢布山縣地。)皇化(漢阿林縣地。)大賓(漢布山縣地。);臨江郡領縣六:平南、大同(漢布山縣地)……
★★唐書——劉昫 等(後晉)★★
潯州隋鬱林郡之桂平縣。貞觀七年,置潯州。十二年廢潯州,以四縣屬龔州。後復置潯州,以桂平、大賓、皇化來屬,又省陵江入桂平。天寶元年改為潯江郡,乾元元年復為潯州。領縣四:桂平(漢布山縣,鬱林郡所治也。隋為桂平縣。武德年,屬貴州。貞觀初,屬燕州。七年,屬潯州。十二年,州廢,屬龔州。復置潯州)皇化(漢阿林縣)……
貴州隋鬱林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南尹州總管府,管南尹、南晉、南簡、南方、白、藤、南容、越、繡九州。南尹州領鬱林、馬嶺、安城、郁平、石南、桂平、嶺山、興德、潮水、懷澤十一縣。七年罷都督府,九年改南尹為貴州。天寶元年改為懷澤郡。乾元元年復為貴州也。舊領縣八:郁平(漢谷永為鬱林太守降烏滸人十萬開七縣,即此也。烏滸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雲宜弟;娶妻美讓兄;相習以鼻飲。秦平天下,始招慰之,置桂林郡。鬱江,在州東)
★★讀史方輿紀要——顧祖禹(清)★★
桂平縣:布山廢縣府西五十里。漢縣,鬱林郡治也。後皆因之。梁析置桂平縣,又改置鬱林縣為郡治,以布山縣屬焉。《城邑考》:宋嘉七年,舊址增拓有子城、尋圮。嘉泰初,復營土垣,環以濠塹。景定三年,易以磚石,移築於城西高原。元至元十七年,城廢。明洪武六年,復營治。十五年、二十九年,相繼增拓,東西鑿濠,南北際江。景泰四年、成化二年,又復修築。崇禎七年,亦嘗繕葺。有門六,城周七里有奇。
貴縣:漢廣郁縣地晉曰郁平,唐為貴州治。《新唐書》貴州治鬱林,誤也;《勝覽》云:縣西有鬱林郡城遺址,吳陸績為太守時築。似未可據;《新唐書》貴州有龍山府。
★★廣西通志——(清)★★
鬱林郡,秦置。(今潯州府貴縣為郡治,又慶遠、思恩、田州、南寧、新寧、隆安、上思、歸德、果化、忠州、太平諸府州縣地。領縣九,內五縣在今廣西境)
布山,漢舊縣。(今貴縣及桂平、興業二縣地);阿林,漢舊縣。(今桂平縣地);陰平,本漢廣郁縣,吳改名。(今興業縣地);臨浦,本漢領方縣,吳改名。(今賓州及武緣、遷江、上林、宣化、永淳諸縣地);安廣,漢舊縣。(今橫州地)
★★貴縣誌——(清)★★
水經注云鬰水東逕布山縣北鬰林郡治也又東入阿林縣潭水(今桂平北江)注之則布山在上流而阿林在下,易然古鬰林郡既在今貴縣治則舊布山縣即在今貴縣治;廣西通志沿革表於貴縣之下大書布山縣者,而桂平縣之下分注布山縣地者,通志撰於前明。
★★貴縣誌——(民國)★★
貴縣為漢鬱林郡治,亦即布山縣治。後下迄六朝。雖領縣損益不常,其治布山如故。按鬱林郡故城在縣東南三里(舊志作縣南三里),鬱江當前,南山後峙。與《水經注》「郁水東逕布山縣北鬱林郡治也」之若合符契。故城相傳為吳太守陸績所築。又故城附近有陸公井,一名橘井,相傳為陸績所鑿。又郭北里有顯廟岡,一作顯朝岡,元和郡縣誌雲:陸績為太守,每登此岡,制渾天圖。又縣治東北有谷公井,相傳為漢太守谷永所開,並見通志及府縣各志,遺蹟俱存。凡此皆足證貴縣之為漢鬱林郡治。今請再證布山縣治之在貴縣。按北山又名龍山,在縣北二十里,上有巨潭,山口有石牛廟,相傳天旱則祀石牛,塗泥於背,塗鹽於口即雨。並見通志及府縣各志。廟雖久廢,石牛猶存,顧微廣州記雲:鬱林郡北有大山,其高隱天,上有池,有石牛在池下,民常祀之。歲旱百姓殺牛祀雨,以牛血和泥,厚泥石牛背。祀畢,天雨洪注,洗石牛背泥盡而後晴。其言與舊志悉合。而府志引錦繡萬花谷諸書,謂漢布山縣糖牛與蛇同穴,牛嗜鹽,以手裹皮塗鹽入穴引出之,取其角為器。事雖不經,而因用鹽引糖牛遂創以鹽祀石牛之儀足徵實為布山之古習,又張勃地理志、太康地記皆載:鬱林布山縣馬嶺產冷石。按馬嶺山一名馬度山,以今縣西北七十里,隋馬度廢縣故城在焉,凡此皆足證貴縣之為漢布山治。或疑布山當屬諸桂平,且以舊唐書地理志「桂平漢布山縣鬱林郡治也」諸說為證。顧桂平諸縣之地,雖昔屬布山,實非郡縣治所。故新唐書於桂平下注云:本屬貴州(今貴縣)。已糾正舊書之謬。既稱為屬,則非治所可知,民國桂平縣誌雲:布山舊跡府西何處,遺蹟無征,難從臆說,似未可因桂平曾屬布山,遂強指為布山縣治也。
★★桂平縣誌——(民國)★★
「唐頌,字德雅,番禺人。以孝為布山令,時布山民夷雜居,號稱難治。頌挫強撫弱,惠及鰥寡,民甚感之,及卒,立祠以祀。」
考古發掘
20世紀80年代在羅泊灣1號墓出土器物1000多件,其中銅器192件,鐵器20多件,漆器800餘件(片)。有不少漆耳環、漆盤的底部烙印有「布山」二字和銘刻有「布、析」銅鼎、「布、十三斤」銅桶、「布七斤、布八斤四兩」直筒形銅中等器物帶銘文。
2008年5月29日在貴縣舊政府府址發據漢代古城遺址和漢代城內運河,其中出土的「萬歲」瓦當和雲紋箭頭瓦當與廣州南越王宮署所用瓦當一模一樣,表明南越國時期貴港是南越國的行宮。根據發據的「永元四年」、「永元十年」的瓦片確定為漢代城址,發據表明該官署沿用至唐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