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登巴登密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登巴登密約(日語:バーデン=バーデンの密約)是於1921年10月21日,由日本帝國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的同學永田鐵山少佐(時任駐瑞士使館日語在スイス日本国大使館武官)、岡村寧次少佐(當時在歐洲出差考察)、小畑敏四郎少佐(時任駐俄羅斯使館武官),在德國南部的療養地巴登-巴登聚會,基於對日本陸軍現狀的不滿,相約改革陸軍的構想。次日,陸士17期的東條英機少佐(時任駐德國大使館武官)從柏林趕來加入。該盟約計劃主要目的是消除把持陸軍的長州派閥、革新人事、改革軍制、實行「軍主政從」,建立現代化「總體戰」體制,以及解決所謂的「滿蒙問題」(中國東北地區)。

1920年,以三人為中心的志同道合者約定支持在「長州閥」中被孤立的軍事課長真崎甚三郎[1]

1922年至1923年間,永田和小畑歸國以後,再次會合,接觸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少壯軍官,1927年左右,逐漸聯絡主要是來自陸士15-18期生共十九人,結成了名為「二葉會」的佐級軍官小團體,定期活動。1929年,永田鐵山為發起人,「二葉會」與以國策研究為目結成的名為「木曜會日語木曜会 (日本陸軍)」的組織合併,結成了名為「一夕會」的少壯軍官組織。[2]

永田鐵山和小畑敏四郎作為「巴登巴登密約」的參與者保持密切的關係,後來因觀念不和而分道揚鑣。小畑敏四郎作為皇道派的核心人物,與是統制派核心人物的永田鐵山、東條英機相互鬥爭,1932年關係徹底決裂。[3][4]1933年~1935年,陸軍內部的皇道派和統治派圍繞着對蘇聯對中國戰爭準備和陸軍領導權上鬥爭激化,1935年相澤事件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被刺殺。1936年發生皇道派青年軍官兵變二二六事件,後來「肅軍」運動中皇道派勢力被肅清,小畑敏四郎受牽連被轉入預備役,由統制派確立了控制陸軍領導權,中心人物是東條英機。

腳注

  1. ^ 筒井清忠,『昭和期日本の構造』
  2. ^ 須山幸雄,『小畑敏四郎』
  3. ^ 須山幸雄,『青春群像』
  4. ^ 谷田勇,『実録・日本陸軍の派閥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