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列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2年9月15日) |
此條目翻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在電腦顯示器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上,工具列放置了介面按鈕、圖示、選單或其它輸入/輸出元素。
早期的工具列樣式和功能由程式設計師定義,因此帶按鈕的工具列與一排按鈕之間沒什麼區別。大部分現代程式和作業系統,允許終端用戶根據個人需要自訂工具列,對工具列中的按鈕等專案進行添加、刪除和調整位置。例如GNOME和KDE桌面環境的面板就是很好的自訂工具列,這些面板的功能從應用程式的可延伸選單和按鈕、窗口列表、通知區域、時鐘和資源監控到音量控制以及天氣預報控制項。
有些應用程式,如圖形編輯軟件,允許工具列分離並在窗口或其它工具列之間移動。工具列在辦公軟件套裝上很常見,如OpenOffice.org、圖形編輯軟件以及網頁瀏覽器如Inkscape和Mozilla Firefox。
網頁瀏覽器工具列和外掛程式
瀏覽器的第三方工具列,通常增加了一些方便終端用戶操作的功能選項。瀏覽器使用自己的功具欄進行基本的瀏覽導航(後退、停止、重新整理),而外部工具列提供附加功能(附加的搜尋方塊、表格填寫、連結到熱門站點等)。
常見第三方瀏覽器工具列有:
- Advanced Searchbar
- Alexa工具列
- ALO工具列(美國線上)
- ChunkIt!(ChunkIt!)
- Google工具列
- MSN工具列(MSN Toolbar)
- 維基百科瀏覽器工具列(Wikipedia Toolbar)
- Windows Live工具列(Windows Live Toolbar)
- Yahoo!工具列
- vscode工具列
- 串流媒體國際廣播工具列(Streaming Internet Radio toolbar)
- Firefox和Internet Explorer的Yandex工具列[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安全
雖然第三方工具列通常只提供功能給用戶,卻有可能給將缺陷引入相關瀏覽器。更有一些工具列專為此目的而生。這些頑固的特洛伊木馬程式偽裝成搜尋欄,除了用廣告轟炸用戶以外,還為其它病毒和間諜軟件進入電腦大開方便之門。這種工具列的另一個共同特點是,不能用相關瀏覽器或作業系統提供的傳統辦法禁止或解除安裝。但是,許多瀏覽器工具列是無害的。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