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右丞
簡介
東漢開始設置,為尚書台佐貳官,在尚書左丞之下,品秩四百石。掌管廩假錢谷,假署印綬,管理尚書台專用文具和財用庫藏,和尚書左丞一起管理臺內庶務,保管文書章奏。
曹魏、晉朝、南朝為尚書省佐官,位次於尚書,和尚書左丞一起掌管尚書都省的庶務,率領各個都令史監督稽核各尚書曹、郎曹政務,監察彈劾百官。掌管本省庫藏廬舍、督錄遠道州郡文書章奏,兵士百工名籍、內外庫藏谷帛、刑獄訴訟、軍械、田地、戶籍、行政區劃、州郡長官免贈收捕等文書奏事。曹魏、晉朝、劉宋為六品,蕭梁八班,南陳四品、六百石。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定為四品中,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改為從四品。北齊為從四品,不掌管彈糾,管理省內用度雜物,監督駕部、虞曹、屯田、起部、都兵、比部、水部、膳部、倉部、金部、庫部諸郎曹的政務。
隋唐尚書左丞缺任時,右丞通判都省事,領右司郎中、員外郎,監督稽核兵部、刑部、工部三部十二司。隋朝從四品,唐朝正四品下,永昌元年(689年)到如意元年(692年)一度為從三品下。隋朝行台尚書省也有尚書右丞,為從四品。唐朝尚書令不常設,唐玄宗開元以後尚書僕射、六部尚書漸漸成為名譽職務,尚書省的政務開始由左丞、右丞主持。詔令經過門下省審核後,由尚書左丞、右丞覆審,有權封駁。尚書右丞加同平章事為宰相,入政事堂議政。
五代繼承唐朝的制度。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改右司侍郎,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恢復唐制,長興元年(930年)改為正四品。
北宋初年為四品的寄祿官,不參預尚書省的事務。元豐改制後為正二品,位列執政,為副宰相。在六部尚書之上,參議大政,和左右僕射一起管理尚書省的事務。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四月,廢除尚書右丞,改為參知政事。
遼國尚書左丞為南面官,金朝、元朝為執政,佐宰相治尚書省事,正二品。當時行台尚書省、行尚書省也有尚書右丞,在尚書左丞之上。後來元朝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尚書右丞被廢除。設中書右丞,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廢除中書右丞。
歷代
唐朝
- 高祖
- 太宗
- 高宗
段寶元 劉燕客 辛茂將 韋思齊 崔餘慶 源直心 楊昉 盧承業 李敬玄 皇甫公義 高審行 崔知溫 柳范 韋行詮
- 武后
張光輔 狄仁傑 李景諶 李元素 韋巨源 宋玄爽 韋安石 張知泰 敬暉
- 中宗
- 睿宗
- 玄宗
盧藏用 崔昇 劉知柔 張暐 倪若水 王丘 齊澣 韋虛心 韓休 席豫 姚奕 陸景融 張紹貞 宋鼎 崔翹 李道邃 韋見素 盧奐 李憕 劉彙
- 肅宗
- 代宗
- 德宗
- 順宗
- 憲宗
李鄘 裴佶 許孟容 衛次公 張賈 孔戣 韋貫之 崔從 張正甫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沈傳師 王璠 溫造 宋申錫 崔琯 李固言 李虞仲 鄭肅 盧載 韋溫
- 武宗
- 宣宗
- 懿宗
- 僖宗
- 昭宗
宋朝宰執
- 王安禮(1082-1083)
- 李清臣(1083-1086)
- 呂大防(1086)
- 劉摯(1086-1087)
- 王存(1087-1088)
- 胡宗愈(1088-1089)
- 許將(1090)
- 蘇轍(1091)
- 鄭雍(1091-1095)
- 蔡卞(1095-1097)
- 黃履(1097-1099,1100)
- 范純禮(1100-1101)
- 陸佃(1101)
- 溫益(1101-1102)
- 趙挺之(1102)
- 張商英(1102-1103)
- 吳居厚(1103-1104)
- 鄧洵武(1104-1107)
- 梁子美(1107)
- 朱諤(1107)
- 徐處仁(1107)
- 劉正夫(1109-1110)
- 鄧洵仁(1110-1113)
- 薛昂(1113-1116)
- 白時中(1116-1117)
- 范致虛(1118-1119)
- 張邦昌(1119)
- 王安中(1119-1121)
- 李邦彥(1121-1123)
- 趙野(1123-1124)
- 宇文粹中(1124-1126)
- 李綱(1126)
- 李梲(1126)
- 何㮚(1126)
- 陳過庭(1126)
- 孫傅(1126-1127)
- 呂好問(1127)
- 許翰(1127)
- 許景衡(1127-1128)
- 朱勝非(1128)
- 張澂(1129)
參考
- 嚴耕望《唐仆尚丞郎表》
- 《中國歷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