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蜥翼龍屬
小蜥翼龍屬 化石時期:早白堊世,
| |
---|---|
正模標本下頜骨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目: | †翼龍目 Pterosauria |
演化支: | †長爪翼龍類 Macronychoptera |
演化支: | †新翼龍類 Novialoidea |
演化支: | †短四跖骨類 Breviquartossa |
演化支: | †翼手龍形態類 Pterodactylomorpha |
演化支: | †單窗孔類 Monofenestrata |
演化支: | †翼手龍型類 Pterodactyliformes |
演化支: | †天龍類 Caelidracones |
亞目: | †翼手龍亞目 Pterodactyloidea |
屬: | †小蜥翼龍屬 Aymberedactylus Pêgas et al., 2016[1] |
模式種 | |
†塞阿拉小蜥翼龍 Aymberedactylus cearensis Pêgas et al., 2016[1]
|
小蜥翼龍(學名:Aymberedactylus,意為「小蜥蜴的手指」)是巴西早白堊世克拉圖組發現的一屬古神翼龍科翼龍。[1]屬下包括單一物種塞阿拉小蜥翼龍(A. cearensis)。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MN 7596-V是一個近乎完整、呈三維狀態保存的下頜骨,發現於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的克拉圖組(一個以保存精緻化石而聞名的化石群[2]),並於2016年被描述。[1]
屬名取自圖皮語aymbere(小蜥蜴)及希臘語daktylos(手指),種名指化石發現於巴西塞阿拉州。[1]
描述
小蜥翼龍可根據正模標本頜骨無齒、輕微下彎的齒骨聯合長度占頜骨全長一半及齒骨(保存不完整)底部長有小要冠飾等特徵鑑定為屬於古神翼龍科古神翼龍亞科。齒骨聯合上的小型神經血管孔暗示顎尖可能覆有角質層,後者亦見於雷神翼龍身上。保存部分長270毫米(11英寸)。[1]
本屬與其他翼龍的區別在於細長的後關節突(下頜降肌所附着的突起,表明小蜥翼龍能很好地控制頜骨運動)和小窩或凹陷及夾骨上粗糙的骨結構。此外小蜥翼龍還有一個獨特的特徵組合:齒骨聯合上的骨軸很深、背緣凹陷、頜骨較寬、齒骨孔短而窄(表明其咬合力較弱)、下頜枝與骨聯合成角很大。這些均為古神翼龍科的原始特徵。[1]
保存下來的小蜥翼龍標本翼展長約2米(6英尺7英寸),對古神翼龍科來說較為典型。根據顱骨尚未完全融合來判斷其很可能是一具亞成體。[1]
種系發生學
2016年的一項系統發育分析將本屬恢復為最原始的古神翼龍亞科。[1]
古神翼龍亞科 Tapejarinae |
| ||||||||||||||||||||||||||||||||||||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Pêgas, R.V.; Leal, M.E.d.; Kellner, A.W.A. A Basal Tapejarine (Pterosauria; Pterodactyloidea; Tapejaridae) from the Crato Formation, Early Cretaceous of Brazil.. PLOS ONE. 2016, 11 (9): e0162692. Bibcode:2016PLoSO..1162692P. PMC 5031394 . PMID 27655346. doi:10.1371/journal.pone.0162692 .
- ^ Unwin, D.M.; Martill, D.M. Pterosaurs of the Crato Formation.. Martill, D.M. (編). The Crato Fossil Beds of Brazil: Window into an Ancient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475–524. ISBN 978-0-521-85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