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罕喇嘛廟
察罕喇嘛廟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街道的馬甸路以北、馬甸西路以東 |
座標 | 39°58′17.72″N 116°22′10.56″E / 39.9715889°N 116.3696000°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開山時間 | 1645年 |
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 |
馬甸黑寺 | |
地址 | 德勝門外後黑寺1號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清 |
編號 | 4-13 |
認定時間 | 2014年8月31日 |
地圖 | |
察罕喇嘛廟,俗稱後黑寺,是位於今北京市海淀區花園路街道的馬甸路以北、馬甸西路以東(原屬東升鄉馬甸村)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
歷史
察罕喇嘛廟位於慈度寺(俗稱「前黑寺」)北側,兩寺之間隔一條街,先後創建於清朝初年。察罕喇嘛廟是察罕喇嘛自盛京來到北京後,於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在正黃旗校場北地址募化創建。沒有寺名,故以察罕喇嘛創建而稱為「察罕喇嘛廟」。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賜無量壽佛二尊,供奉大殿。[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黑寺仍留有部分喇嘛看管黑寺院落及部分土地、財產。後來,由於實行土地改革,國家沒收了黑寺擁有的土地、財產。文化大革命期間,黑寺被馬甸村革命委員會徵用為飼養處,一直用至1978年。在此期間,黑寺被多次破壞,先後被拆除了山門、天王殿、後殿及其他一些殿宇和大多數房屋。據黑寺附近的老居民回憶稱:「在文革期間,由馬甸村委書記單世傑牽頭的一伙人先搗毀多尊佛像將其碾碎用來鋪路讓人行走於之上。後又煽動群眾分批拆毀了黑寺相當一部分建築。」[2]
如今,該寺舊址上建起了住宅小區、海淀區民族小學等。該寺現存東、西兩座配殿及活佛倉。[2]
建築
察罕喇嘛廟坐北朝南,殿宇三重。寺門額曰「大清古剎」。寺內依次是天王殿、正殿、後殿、活佛倉和後院。正殿內祀三世佛,並祀關羽像,故又稱「關公殿」。後殿內供奉有康熙帝御賜無量壽佛。活佛倉在後殿的西北側,是東西並排的兩座四合院式的建築,共有房屋99間。後院內有坐北朝南的大殿三間以及耳房數間。[2]
寺門前殿有一口大鐘,為明朝最勝寺的遺物,上面鑄有「尊勝楞嚴神咒三十五佛全部金剛經心經」,「正德十年都督同知朱寧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