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孫寶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後排左二為孫寶瑄

孫寶瑄(1874年—1924年),字仲璵(又作仲愚),浙江錢塘人。清末民初學者、書法家、官僚。

生平

孫寶瑄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其父為孫詒經光緒年間任戶部左侍郎。其岳父為李瀚章,曾任兩廣總督。其兄孫寶琦,清朝末年曾任駐法國公使、駐德國公使、順天府尹,中華民國成立後,還曾任國務總理。[1]

孫寶瑄在清朝先是以蔭生得分部主事,後來得保補員外郎。他曾先後在工部郵傳部大理院等處任職。[1]1895年7月,孫寶瑄到天津李鴻章上書,提出了「立報館、興學堂」的主張,並試圖說服李鴻章進行變法,但未被採納。[2]1900年庚子事變,孫寶瑄加入汪康年唐才常組織的中國國會(又名「中國議會」),並任該會的幹事。[3]1901年3月24日,上海紳商在張園開會,抵制俄國侵略中國。孫寶瑄與會並發表演說,後來他被《中外日報》誤報道為集會主持人。[4]中華民國初年,他任寧波海關監督。[5]

他和章太炎譚嗣同梁啓超汪康年夏曾佑嚴復張元濟等人為好友。他在日記中說,其家藏書不下兩萬卷,「凡經史子集著名之書幾備」,他「頻年坐擁書城」。他曾經稱自己是「余昔嘗有從容廊廟端委垂紳之志,今則惟知一丘一壑,蕭條方外而已。」[5]

1924年,孫寶瑄逝世,享年50歲。

著作

  • 《忘山廬日記》
  • 《忘山廬詩存》

參考文獻

  1. ^ 1.0 1.1 李侃,近代傳統與思想文化,文化兿術出版社,1990年,第189頁
  2. ^ 賈小葉,晚清大變局中督撫的歷史角色:以中東部若干督撫為中心的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第191頁
  3. ^ 朱建華,中國黨派百年風雲錄,北京:華文出版社,1996年,第36頁
  4. ^ 廖梅,汪康年:從民權論到文化保守主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93頁
  5. ^ 5.0 5.1 孫寶瑄,忘山廬日記(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