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 (臺北市)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大安 |
假名 | だいあん |
平文式羅馬字 | Daian |
大安,舊名大灣,臺北市地名。清治、日治初期稱為大安庄,北接上埤頭庄、中崙庄,西面三板橋庄、古亭村庄、林口庄,南鄰頂內埔庄、下內埔庄,東為興雅庄、三張犁庄、六張犁庄[1][2]。1920年臺北市成立時,庄改制為不設町的郊區「大字」,分為十二甲、龍安坡、坡心三個小字,與中崙、六張犁同為當時臺北市之東界。1922年臺北市西側大字撤除重劃為町,大安西側變為幸町、東門町、福住町、錦町、古亭町、水道町[3]。
大安的範圍約為今大安區忠孝東路三、四段、濟南路三段、仁愛路三、四段、信義路三、四段、和平東路一、二段、辛亥路二段、新生南路一~三段、建國南路、復興南路、敦化南路、安東街、永康街、青田街、溫州街、金華街、通化街等。本區西半部學校林立,在日治時代晚期也發展出一些新興住宅區。
戰後大安與六張犁、下內埔、福住町、錦町合併為大安區,1990年由16區改為12區時富田町(頂內埔)劃入大安區、六張犁東半部劃歸新設之信義區。
小字
日治時期大安下轄「十二甲」、「坡心」、「龍安坡」三個小字。
十二甲
十二甲 | |
漢字 | 十二甲 |
---|---|
白話字 | Cha̍p-jī-kah |
台語羅馬字 | Tsa̍p-jī-kah |
地名起源於拓墾當時的地基共計十二甲,原點在忠孝東路三段臺北科技大學一帶。轄區為今大安區西北部民輝、民炤、昌隆、誠安、義村、和安等里及大安、福住、仁愛、仁慈各里一部分。大致在新生南路一段以東,東至復興南路東側一帶,北至縱貫線鐵路,南以信義路為界,尚包括國際學舍之西、南邊附近。[4][5]
龍安坡
龍安坡 | |
漢字 | 龍安埤 |
---|---|
白話字 | Lêng-an-pi |
台語羅馬字 | Lîng-an-pi |
原作龍安陂(「陂」通「埤」)。地名源於當地一名為龍安的池塘,確切位置以難考。轄區為今大安區中部龍安、龍坡、龍門、龍淵、新龍、龍生、龍陣、龍圖、住安等里及群賢里部分。約略在金華國中、麗水街南段、泰順街北段以東,郵政總局、建安國小、復興南路二段以西,信義路以南至臺灣大學北部。[4]
坡心
坡心 | |
漢字 | 埤心 |
---|---|
白話字 | Pi-sim |
台語羅馬字 | Pi-sim |
原作陂心(埤心)。原為一佔地一百餘甲的大埤,位於今日仁愛路四段以南,敦化南路、安和路、通化街及樂利街到和平東路二段之間。日治時期,埤水漸乾,填土成地。轄區為今大安區東北部的建安、建倫、光武、德安、敦煌、敦安、義安、通安、通化、臨江、法治、全安等里及仁愛、仁慈、龍雲三里一部分。今臨江街夜市旁的坡心市場即以此為名。[4][6]
設施
- 日華紡績株式會社(十二甲)
- 臺北工業學校(十二甲,現臺北科技大學)
- 幸小學校(十二甲,現幸安國小)
- 臺北第三中學校(十二甲,現師大附中)
- 臺北商工專修學校(十二甲,現大安高工)
- 臺北市立商業實踐女學校(十二甲,現金華國中)
- 錦小學校(龍安坡,昭和國民學校、現龍安國小)
- 師範學校附屬第二國民學校(龍安坡,現臺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小)
- 大學官舍(龍安坡)
新興住宅區
廟宇
- 眾恩祠(石頭公廟)
相關項目
參考文獻
- ^ 曾迺碩. 卷一沿革志封域篇. 臺北市志.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1988 [2021-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行政區_街庄(1900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 ^ 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改正臺北市全圖(1936年).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19-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 ^ 4.0 4.1 4.2 發現大安. 臺北市政府. [2019-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5).
- ^ 十二甲.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18].[失效連結]
- ^ 坡心. 中華民國內政部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9-03-18].[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