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夔州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夔州之戰
宋滅後蜀之戰的一部分
日期964年12月
地點
結果 宋軍獲勝
參戰方
北宋 後蜀
指揮官與領導者
劉光義
張廷翰
高彥儔(戰敗自殺)
武守謙

夔州之戰,發生於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交戰雙方為北宋軍和後蜀軍。該戰鬥最終以北宋軍獲勝告終。該戰是北宋滅後蜀的重要一戰。[1]

戰鬥背景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11月,宋太祖趙匡胤分派王全斌劉光義兩路進討後蜀。其中劉光義率軍連克松木寨、三會寨以及巫山寨,後蜀將領南光海等五千餘人戰死,生擒後蜀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弘等,奪取戰艦二百餘艘,後蜀水軍損失六十餘人。不久,劉光義部抵達夔州附近。[注 1]

戰鬥準備

後蜀

後蜀在夔州的長江上用船隻等物封鎖江面,並在其上放置了多重敵柵,並沿江放置數門火炮。[注 2]

北宋

劉光義部在此之前曾得到宋太祖的口諭,以及親授的地圖,戰術制定已經比較完備,在夔州之戰正式開始之前並未做太多休整。[注 3]

戰鬥經過

在距離後蜀軍封鎖江面的位置三十餘里的位置,劉光義率眾棄舟登岸,破除了後蜀的江面障礙物,隨後乘船直抵夔州城下。[注 4]

後蜀軍武守謙率領千餘人出城迎戰,劉光義派出時任馬軍都指揮使的張廷翰,兩軍交戰與城外的豬頭鋪地區,後蜀軍敗走,張廷翰順勢攻下城門,進而攻陷夔州城。守城時身負重傷的後蜀主將寧江節度使高彥儔逃回府邸,因不願被俘而自焚。其骸骨後被劉光義派人尋出,以禮安葬。[注 5]

戰鬥影響

劉光義部後溯江西進,萬州施州開州忠州遂州等州刺史均開城投降。[注 6]這場戰鬥使得後蜀東部全線失守,加速了後蜀的滅亡。

註釋

  1.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劉光義等入峽路,連破松木、三會、巫山等寨,殺其將南光海等,死者五千餘人,生擒戰棹都指揮使袁德宏等,奪戰艦二百餘艘,又斬獲水軍六十餘眾。
  2. ^ 蜀於夔州鎖江為浮梁,上設敵柵三重,夾江列砲具。
  3.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光義等行,帝出地圖,指其處謂光義曰:「溯江至此,切勿以舟師爭戰,當先遣步騎潛擊之,俟其稍卻,乃以戰棹夾攻,可必取也。」
  4.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光義等至夔,距鎖江三十里許,舍舟,先奪浮梁,復引舟而上
  5.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守謙獨領麾下千餘人以出,光義遣馬軍都指揮使陵川張廷翰等引兵與守謙等戰於豬頭鋪,守謙敗走,廷翰等乘勝登其城,拔之。彥儔力戰不勝,身被十餘槍,左右皆散去。彥儔奔歸府第,整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樓,縱火自焚。後數日,光義等得其骨於灰燼中,以禮葬之。
  6. ^ 《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三年》:劉光義等發夔州,萬、施、開、忠、遂等州刺史皆迎降。

參考資料

  1. ^ 該條目翻譯並整理自《續資治通鑑·宋紀四·乾德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