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昌
壁昌 | |
---|---|
出生 | 蒙古鑲黃旗 |
逝世 | 1854年 |
兒女 | 子 恆福 |
父母 | 父 和瑛 |
壁昌(?—1854年),又做璧昌,字東垣,額勒德特氏,蒙古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
生平
其父和瑛,官至尚書,長期在西北地區為官。壁昌長期受到他父親的薰陶,見聞較廣,又特別知曉新疆的情況,《清史稿·壁昌傳》中稱其有吏才[1]:11。
早年
由工部筆帖式銓選為河南陽武知縣後,壁昌又先後擔任直隸棗強知縣、大名府知府等職位。道光七年(1827年)壁昌奉旨隨欽差大臣那彥成前往新疆,辦理鎮壓張格爾第三次叛亂的善後事宜。那彥成很賞識他,很多事情都憑藉他的見解來辦[1]:11。
任職葉爾羌
道光九年(1829年),壁昌被選拔為頭等侍衛,充任葉爾羌辦事大臣。他改變以往的陳規陋俗,清查私墾田地,並將查出應收的稅糧折銀完稅,一部分撥補阿克蘇、烏什、喀喇沙爾的俸餉,另一部分則作為葉爾羌的經費。在他的治理下,葉爾羌城的糧財都比較充足,同時他試開渠道,體恤百姓。為了緩和漢回關係,他還修建了一座新的漢城,並使那裏出現過「百貨輻輳,倍於往時」的興隆景象[1]:11-12。
道光十年(1830年)八月,浩罕汗國進犯西疆,圍困喀喇沙爾、英吉沙爾兩城長達兩月。後浩罕聽說揚威將軍長齡命哈哴阿、胡超救援,便主動撤軍。幾個月後,浩罕汗國又率萬餘人進犯葉爾羌城,壁昌團結維族各個首領,扼守科熱巴特、亮噶爾等要隘。後兩軍在葉城的戰鬥中,壁昌以少勝多,擊敗浩罕軍隊。得勝後,加副都統銜,不久又授鑲黃旗漢軍副都統。在其後的三個月,壁昌又連續擊敗浩罕汗國的三次進攻。道光帝賞他頭等台吉,並准奏壁昌為其先祖追爵[1]:12-13。
中年
道光十一年(1831年),壁昌升任參贊大臣,全權管理新疆事務,並改駐葉爾羌。上任後,他開墾荒地、修渠築壩,並立碑劃界,避免回漢矛盾。同時他增兵西疆,大大地加強了邊防能力。道光十三年(1833年)壁昌返京任職,其後又擔任烏什辦事大臣、涼州將軍(副都統)等職務。十七年十一月(1837年12月),壁昌調任阿克蘇辦事大臣,期間多歡參劾他「任性妄為,騷擾台站」,不過在陝甘總督恩特亨額的澄清下免去一次處分[1]:13-14。
道光二十年(1840年)2月,壁昌任察哈爾都統。十二月,任伊犁參贊大臣。二十二年(1842年)三月,調任陝西巡撫,赴任途中同烏魯木齊都統惠吉秉公審理了烏什城守營都司徐慶元縱其妾「盤剝兵丁,復任科斂」的事件,後壁昌又任福州將軍[1]:14。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壁昌升任兩江總督。因當時正值清朝戰敗,簽署《南京條約》後,所以壁昌為了加強海防,便奏請增設福山鎮水師總兵。隨後他又在五龍山、北固山以及圌山關、鵝鼻嘴等地修築炮台炮堤[1]:14。任職期間,御史劉良駒曾奏請清廷將北方商販憑票運銷食鹽的制度向南推行。壁昌上疏以「淮南地廣引多,價昂課重,行銷之不齊,堵緝之難易,與淮北迥別」等理由反對,最終清廷接受了他的意見,票鹽制未在淮南推行[1]:14-15。
晚年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壁昌進京覲見,留京任內大臣,不久後再次出任福州將軍,數月後因病請假。咸豐三年(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津京,壁昌受任巡防大臣。咸豐四年(1854年)逝世,追贈太子太保,並給以勤襄的諡號[1]:15。
著作
- 《葉爾羌守城紀略》一卷
- 《邊守輯要》一卷(抄本)
- 《兵武見聞錄》
- 《牧令要訣》一卷
- 《壁勤襄公遺書》
家庭
- 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恩科進士和瑛。
- 妻金佳氏;其父正黃旗滿洲福英,祖父勤恪公金簡,祖姑母金佳氏封乾隆帝之淑嘉皇貴妃,姑母金佳氏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李海慶(其父乾隆丁巳恩科進士李質穎)。
- 子直隸總督恭勤公恆福。其女額爾德特氏嫁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科進士、鑲白旗宗室盛昱。
- 子謙福,侍衛。
- 子同福。孫同治戊辰科進士錫珍,其孫女額爾德特氏文繡系末代皇帝溥儀之淑妃。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