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 | |
---|---|
| |
類型 | |
平台 | |
開發商 | 任天堂企劃製作本部[註 1] |
發行商 | 任天堂 |
總監 | 藤林秀麿 |
製作人 | 青沼英二 |
編劇 | 戶田昭吾 |
程式 |
|
美術 |
|
音樂 |
|
系列 | 薩爾達傳說系列 |
引擎 | Havok(物理部分) |
模式 | 單人 |
發行日 |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日語: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英語: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中國大陸譯作「塞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副標題又譯作「荒野之息」)是一款動作冒險遊戲,由任天堂企劃製作本部開發,任天堂於2017年發行在任天堂Switch和Wii U主機,為薩爾達傳說系列遊戲的第十八部。玩家在遊戲中操縱主角林克在世界中探索,從而擊敗災厄加儂,恢復被滅亡的海拉魯王國。
與1986年最初的《薩爾達傳說》遊戲類似,玩家得到的指導很少,可以自由探索世界。任務包括收集各種物品和裝備,以幫助解謎或輔助任務。遊戲中的世界是無序的,旨在鼓勵探索和實驗,主要的故事任務可以非線性的方式完成。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最初於2013年公佈,開發歷時五年。為了重新思考該系列的慣例,任天堂引入了開放世界和詳細的物理引擎等元素。以開放世界異度神劍系列的工作而聞名的Monolith Soft公司協助設計景觀和地形。該遊戲最初計劃在2015年作為Wii U獨佔遊戲發佈,但經歷了兩度延期。最終本作在任天堂Switch和Wii U雙平台同時推出,並在2017年3月3日正式發行。本作除了是任天堂Switch的首發遊戲之一,同時也是任天堂為Wii U開發的最後一款遊戲[5]。在整個2017年,有兩波可下載內容(DLC)以擴展通行證的方式發佈。遊戲於2018年2月1日在臺灣與香港發行實體中文版,在韓國發行實體韓文版,已購入其他版本的玩家也可通過更新檔更新獲得對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和韓文的支援[3][4]。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因其開放式的遊戲方式和對細節的關注而獲得了業界的極高評價,多家媒體給予本作滿分。評論家稱它是開放世界遊戲的一個里程碑,《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甚至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子遊戲之一。《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還獲得了多個年度遊戲獎項,最知名的是2017年遊戲大獎(The Game Awards,TGA)的年度遊戲獎。截至2024年6月底,《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已經售出近3200萬份,成為史上最暢銷的電子遊戲之一。
前傳遊戲《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於2020年11月20日發行,故事設定於本作的一百年前。續作《薩爾達傳說 王國之淚》於2023年5月12日在任天堂Switch上發行。
遊戲系統
本作是一款開放世界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操縱主角林克在海拉魯王國進行探索。本作強調非線性玩法,體現在遊戲主世界內的區域沒有固定的入口和出口[6]、減少玩家提示的數量、鼓勵自由探索等方面[7]。本作於薩爾達傳說系列中引入了一個前後行為一致的物理引擎,得以讓玩家以多種方式解決問題,而非尋找謎題的唯一解[8]。此外,本作還內建了一個「化學引擎」。該引擎定義了大部分遊戲內物體的物理屬性,並且控制物體與物體間以及物體與玩家之間的交互方式[9]。例如,在雷暴天氣中,金屬物體會吸引威力巨大的雷擊。因此,玩家在遇到雷雨天氣時必須特別小心,避免穿戴金屬物品。然而,玩家也可以選擇在此時朝敵人投擲金屬物體以吸引雷擊,消滅敵人[10]。這些設計方法讓本作的遊戲世界非結構化且充滿交互性,鼓勵玩家在遊戲中進行嘗試,甚至不按線性流程完成主線劇情[11][12]。
玩家操控林克可以進行奔跑、攀爬、游泳、利用滑翔傘滑翔等操作,惟受精力限制[10]。林克還可以從環境中獲取物品,包括武器、食物、素材等其他資源。與系列之前的絕大部分遊戲不同,本作的武器和盾牌均會在使用中受到損耗,最終損毀[10]。遊戲中的許多物品均有多重用途,例如木製武器可以被點燃用作火把、木製盾牌可以用來「草船借箭」、盾牌可以充當滑雪板等[10]。玩家可以狩獵野生動物獲得食材,也可以採摘野果,或者從被擊敗的敵人身上搜刮材料[11]。玩家在遊戲中可以利用食物和材料烹飪出菜餚與藥劑,以回復林克的生命值或精力值,或臨時增加林克的狀態數值如潛行值、耐熱值、抗寒值等[11]。林克身上還有一塊「希卡石板」,可以充當遊戲內照相機,還可以充當地圖在上面標記路標。隨着遊戲的進行,林克會收集不同的希卡石板能力,包括製造遙控炸彈、操控金屬物體、在水面上製造冰柱、臨時停止物體的時間等[13][14][15]。在戰鬥中,玩家可以鎖定敵人以進行更精確的攻擊,某些按鍵組合甚至可以讓林克做出更複雜的攻擊和防禦動作[16]。通過將巨石推下山崖砸中下方敵人等方式,玩家甚至可以在不使用武器的情況下擊敗敵人[17]。
除了探索,玩家在遊戲中可以完成任務和挑戰以獲取一定的回報。例如,開啟希卡塔和神廟可以在地圖上添加傳送點,方便玩家隨時傳送到不同地方[18]。啟動希卡塔還可以在玩家的地圖中添加當前區域的地形資訊,然而具體的地名不會顯示,玩家必須親自到達相關區域。海拉魯王國中還分佈着大量神廟,每個神廟內均有對應的解謎或戰鬥挑戰。玩家完成神廟挑戰後會得到「考驗通過證」,每集齊四個通過證均可以有一次機會選擇提高精力值或生命值上限[18]。除了神廟,地圖中還散落着一些小型的謎題,完成這些謎題可以獲得「克洛格的果實」,克洛格的果實則可以用來提升玩家所持有的武器、盾牌、弓的數量上限[19]。玩家可以造訪遊戲中的城鎮,從城鎮的居民處接受主線和支線任務、交易物品、購買裝備等。遊戲中的一些旅行者則能提供提示、支線任務,或者單純與玩家對話[10][16]。玩家還可以掃描Amiibo來獲取物品,還能召喚出系列前作中林克專用的馬匹「伊波娜」以及前作《黃昏公主》中出場的林克狼[20][21]。
劇情
傳說中,每當邪惡的古老惡魔——災厄加儂降臨海拉魯王國並帶來不幸時,兩位光之勇者——女神海利亞後代的光明公主和她的騎士,都能成功地擊敗邪惡並帶回和平。海拉魯王國內的人們決定用他們先進的科技製造出守護者和四隻巨大的神獸用以協助勇者。當災厄加儂再度降臨時,勇者和公主成功地將其再次封印。
一萬年過去了,海拉魯王國曾經的輝煌先進早已不復在。但在人們發掘王國內不同區域的時候卻挖出了應該是只存在傳說中、已經廢棄許久的神獸和守護者殘骸。薩爾達公主和騎士林克決定效仿古人的做法,用這些神獸和加儂對決。他們指派了四位英傑——鼓隆族的「達爾克爾」、卓拉族的「米法」、利特族的「力巴爾」和格魯德族的「烏爾波扎」去操控四隻神獸。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災厄加儂會從城堡正下方重新復活,災厄加儂的奇襲導致了慘劇-四位英傑被殺、城堡被毀、守護者也被邪惡力量控制反過來攻擊國民,海拉魯王國覆滅了。林克在保護薩爾達時受到重傷而被帶去治療,薩爾達則孤身一人使用自己的力量將加儂壓制在城堡中。
一百年後,康復的林克終於重新甦醒。他在一個神祕的女性聲音的帶領下遇見了一位長者,長者在告訴林克海拉魯王國的遭遇後顯現他的真實身分——海拉魯國王羅姆的鬼魂。國王告訴林克薩爾達已經將加儂給壓制在城堡內一百年了,體力已經到達極限。林克必須在加儂壯大自己的力量並破壞封印前拯救海拉魯王國。
在他的冒險途中,林克來到了四個部族的城市並在居民的幫助下登上了神獸,成功地消滅了加儂製造來操縱神獸的邪惡魔物並得到四位英傑的能力。林克也逐漸恢復百年前的記憶並取得了消滅邪惡的光明武器——大師之劍。林克之後在重新恢復的神獸的幫助下和加儂一戰,並成功擊倒了他。但加儂並沒有完全被消滅並解放成了最終型態,林克在薩爾達的幫助下經歷了一番苦戰,終於成功地讓薩爾達使用自己最後的一點光之力將加儂消滅,林克和薩爾達依舊為王國帶來了和平,兩人現在得重新建立這個被邪惡侵蝕殆盡的王國。
登場角色
主要人物
- 林克(リンク,Link,聲:高梨謙吾)
- 本作的男主角,長着尖長耳的海利亞人。在設定圖中身穿英傑服,腦後束髮。誕生於近衛騎士世家,憑着與生俱來的用劍才能與毫不鬆懈的鍛煉,以最年少者的身份升格成薩爾達直屬近衛騎士。百年前加儂復活之際,在眾英傑們不支倒下的情況下,他為了保護薩爾達孤身對抗大量守護者,終於力竭而被送入復甦神廟沉睡百年。於遊戲開始時復活,卻因為長眠而失去了記憶。
- 薩爾達公主(ゼルダ,Princess Zelda,聲:嶋村侑)
- 本作的女主角,海拉魯王國的公主。為抑制想要復活的加儂的魔力已與其抗爭了百年,即將瀕臨極限。
- 有着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並精通考古學。在加儂被預言將要復活之際,和林克一起在海拉魯各地遊走,調查希卡族(シーカー族)為對抗加儂遺留下的遺蹟和兵器。
- 作為王族,她肩負着必須遵從的封印災厄的使命。然而即使從幼時起就進行大量修行,訪問各地的精靈之泉,封印之力卻遲遲不能覺醒。她為此感到深深的苦惱。被許多國民嘲弄是「半吊子公主」,在國內毫無人望。甚至到了被懷疑「並不是海拉魯王親生的假公主」的程度。想至少埋頭於自己能做到的事而進行考古學研究,也被父親視為逃避行為而遭到斥責。因此對和自己形成鮮明對比的林克(以天才劍士的身份成為最年少的近衛騎士)懷有相當的自卑感,最初對他相當冷淡。然而隨着兩人在各地的旅程中解決種種危機,她漸漸敞開了心扉。
- 之後在女神之泉進行修行也無法覺醒封印之力,挑戰最後的修行場拉聶爾山的修行也以失敗告終。然而就在失意地下山後,災厄加儂復活了。英傑們在與加儂和守護者們的對抗中倒下了。在林克也遍體鱗傷命懸一線的情況下,為從守護者的攻擊下救下林克,她的封印之力終於覺醒,停住了守護者的行動。隨後派希卡族人把倒下的林克搬運到復甦神廟,把大師劍插回迷失森林的底座後,將自己和加儂一起封印在了海拉魯城堡之中。
- 因為封印之力的影響,和林克一樣經過百年歲月依然活着,外表也沒有什麼變化。
- 海拉魯國王(ハイラル,
王 ,King Rhoam) 聲:中博史 - 全名羅姆·博斯福萊姆斯·海拉魯(ローム・ボスフォレームス・ハイラル,Rhoam Bosphoramus Hyrule),百年前滅亡的海拉魯王國最後的國王,薩爾達的父親。在加儂滅國之時喪命,僅以靈魂的形式存在,化身為謎之老人指引林克。
- 災厄加儂(
厄災 ガノン,Calamity Ganon) - 從一萬年前起就一次次襲擊海拉魯王國的魔王加儂的怨念。本作中和以往的魔王不同,是被稱之為災厄的概念。復活之時被擁有勇者之力的劍士和擁有神聖之力的公主封印。在故事開始的一百年前從海拉魯城的地下再次復活,以魔力奪取了神獸和守護者,殺害英傑和國王,使得海拉魯王國滅亡。然而薩爾達以隻身之力抑制了加儂並將他控制於海拉魯城,因此並未能完全復活。
- 雖然本體被薩爾達抑制在海拉魯城的主城,然而懷有強大魔力的怨念依然一次次現形,有時會引起血之滿月(ブラッディムーン)使所有的魔物復活。即使是百年後的現在也對世界有巨大的影響,例如在海拉魯各地形成了怨念的沼澤。
英傑
為操作神獸而從各部落選出的人們、與手持驅魔之劍的林克。本應在百年前的大災厄中操縱神獸對抗加儂,卻在神獸被加儂奪取之際被禁閉在神獸之內,被由加儂的魔力而生的魔物厄咒加儂(カースガノン)襲擊而失去了生命。在林克打倒厄咒加儂後他們的靈魂得到解放,將自己的力量以「英傑的庇佑」的形式授予林克的同時,操作神獸在最終決戰中削弱加儂的體力。
- 林克(リンク,聲:高梨謙吾)
- 米法(ミファー,Mipha,聲:一色真由)
- 卓拉族的英傑。擁有治癒他人傷痕的力量「英傑米法的祈福」,操作神獸瓦・露塔。身為卓拉族的公主與林克自幼相識。性格含蓄內斂,雖然懷着對林克的思慕,但因為卓拉族和海利亞人的成長速度遠遠不同,又顧慮林克作為薩爾達的近衛騎士的立場等原因,無法坦言自己的內心,只能悄悄地以林克的尺寸來製作給未來夫婿的卓拉之鎧,百年後終於能夠將它送至林克手中。靈魂被解放後因為無法和林克等人一同遊歷而有所不甘的同時,也為可以操作神獸瓦・露塔再次助林克一臂之力而感到歡喜。
- 力巴爾(リーバル,Revali,聲:山口登)
- 利特族的英傑。擁有製造上升氣流的力量「英傑力巴爾的勇猛」,操作神獸瓦・梅德。在利特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弓箭手,本人也以此為傲。因此作為英傑的頭領對林克顯露出了對抗之心,認為自己才是英傑的核心,經常向林克挑釁。雖然靈魂被解放後對林克傲慢的態度也並無改變,但因為林克打倒了擊敗風咒加儂並平定了神獸瓦・梅德,終於從心底接受自己輸得徹底,作出了「你才是我們的核心」這一評價。
- 達爾克爾(ダルケル,Daruk,聲:武田幸史)
- 鼓隆族的英傑。擁有在周圍張開結界保護自己的力量「英傑達爾克爾的守護」,操作神獸瓦・魯達尼亞。在鼓隆族人當中也是相當強壯的大塊頭,稱呼林克為「兄弟」。性格豪爽的同時,也有對容易鑽牛角尖的薩爾達倍加關懷的一面,很重感情。不像其他鼓隆族人一樣會在句尾加「~鼓隆」(ゴロ)。他在靈魂被解放後暌違百年地眺望海拉魯的風景,這時和子孫阿沅遙遙相望認出了彼此,滿足地說「這景色不賴」。
- 烏爾波扎(ウルボザ,Urbosa,聲:下田玲)
- 格魯德族的英傑。擁有在周圍降下強力雷電的力量「英傑烏爾波扎的憤怒」,操作神獸瓦・娜波力斯。擁有作為戰士的強大力量之外,對周圍的人也充滿關切,作為能理解薩爾達的人,言行都很顧慮她的感受。百年前災厄復活之際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卻還是不敵,在神獸之中失去了生命。靈魂被解放後對於和自己同一部落出身的加儂發誓要賭上格魯德族的決心一雪前恥。
開發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由任天堂企劃製作本部負責製作,任天堂子公司Monolith Soft參與協助開發,遊戲開發組成員超過100人,參與開發的人員超過300人,是任天堂有史以來開發規模最大的遊戲之一[23][24]。遊戲在2013年1月正式立項開發,在開發的最初,開發組製作了一個類似於系列初代的二維版本《薩爾達傳說》作為遊戲的原型,並在其中測試各種遊戲的設計、想法、概念和遊戲機制。在遊戲開發者大會2017上,本作的總監藤林秀麿在講演中展示該原型Demo[25]。為了能在遊戲中的世界中獲得更加豐富的遊戲體驗,製作組除了使用大幅度修改過的Havok作為物理引擎,還添加了名為「化學引擎」(Chemistry Engine)的遊戲機制,允許遊戲中的物體相互影響和引發類似現實世界中的交互反應;例如林克可以使用火把點燃草叢,而風可以使火蔓延到更廣的地方,燃燒的草叢產生的熱空氣能讓林克使用滑翔翼飛起來。本作的技術總監堂田卓宏表示正是這種元素之間的疊加會讓玩家在探索遊戲世界時有更多的選擇、可能性和自由度[26]。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中整個海拉魯大陸在地圖設計佈局上是以日本京都作為參考,這裏是任天堂總部所在地和遊戲總監藤林秀麿的老家[27]。遊戲中的古代文明不少設計靈感是來自於日本繩文時代的歷史,美術總監瀧澤智解釋繩文時代距今遙遠,有神話傳說與真實歷史疊加在一起的神秘要素,與海拉魯大陸固有的風格可以產生迷人的反差。
2017年2月3日,遊戲開發正式完成,任天堂為此也舉辦了一個慶祝儀式[28]。
宣傳與發佈
在2013年1月的任天堂直面會上,《薩爾達傳說》系列製作人青沼英二宣佈有一部面向Wii U平台的系列作品正在開發中[29]。在1年後的2014年E3遊戲展上,任天堂在其網絡發佈會上公佈了該遊戲基於實機的首部預告片,並談到遊戲預計於2015年發售[30]。但之後宣佈延期到2016年。在2016年4月,遊戲確定會再次延期至2017年發售,並由原先的Wii U平台擴展到Wii U以及當時代號為「NX」的新主機上[31]。
在2016年E3上,任天堂正式公佈了新薩爾達遊戲的標題為《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並放出大量遊戲消息,同時在展會上還提供了Wii U版本遊戲試玩,這也是該屆E3遊戲展上,任天堂提供的唯一一款試玩的遊戲。遊戲獲得了粉絲和評論者的積極響應[32]。在同年10月公佈的任天堂Switch首部預告視像里,《曠野之息》作為其中一個演示遊戲露面。而在12月7日的《吉米·法倫的今夜秀》上,任天堂北美主席雷吉·菲爾斯-埃米與主持人吉米·法倫一同演示了任天堂Switch版本《曠野之息》的演示,這也是任天堂首次展示任天堂Switch實機和實機執行遊戲[33]。
2017年9月27日,任天堂香港和任天堂韓國公佈視像短片,片中遊戲製作人青沼英二宣佈任天堂Switch版《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將於2018年初新增對繁簡中文與韓文的支援,已購入其他版本的玩家也可通過更新檔更新獲得對繁體中文、簡體中文和韓文的支援[34][35][36]。在同年12月6日,任天堂確定中文版和韓文版遊戲的發售日期為2018年2月1日,並將同時發售包含中文冒險指南或韓文冒險指南和遊戲實體地圖的限定版[3][4]。
追加下載內容
2017年2月15日,任天堂公佈了付費追加下載內容擴充票的內容,第1彈「考驗的霸者」與第2彈「英傑們的詩篇」分別於同年6月30日與12月8日提供下載。
2019年4月26日,遊戲免費更新,支援《任天堂Labo Toy-Con 04: VR套裝》中的VR眼鏡,遊戲全篇都可以透過VR來體驗[37]。
音樂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原聲帶 | |
---|---|
片岡 真央, 岩田 恭明, 若井 淑, 安田 拓朗, 田村 理遊, 阿部 壯志, 近藤 浩治, 永田 権太, 峰岸 透, はま たけし, 橫田 真人的原聲帶 | |
發行日期 | 2018 |
類型 | 遊戲音樂原聲 |
唱片公司 | 日本古倫美亞 |
評價
評價 | ||||||||||||||||||||||||||||||||||||
---|---|---|---|---|---|---|---|---|---|---|---|---|---|---|---|---|---|---|---|---|---|---|---|---|---|---|---|---|---|---|---|---|---|---|---|---|
|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獲得業界極高的好評。英國遊戲雜誌《Edge》給出本作10分的滿分評價,美國遊戲評論網站《IGN》、《GameSpot》和《Polygon》也給予10分滿分,日本遊戲雜誌《Fami通》也給出本作40分的滿分評價;這是《Fami通》第4次為《薩爾達傳說》系列作品給出滿分的評價。
獲獎記錄
年份 | 獎項 | 類別 | 結果 | 來源 |
---|---|---|---|---|
2016 | 遊戲評論家獎 | 最佳展出 | 獲獎 | [52] |
最佳遊戲機遊戲 | 獲獎 | |||
最佳動作冒險遊戲 | 獲獎 | |||
Gamescom | 最佳遊戲獎 | 獲獎 | ||
最佳 Wii U 遊戲 | 獲獎 | |||
遊戲大獎 | 玩家票選:最期待遊戲 | 獲獎 | [53] | |
2017 | 日本遊戲大獎 | 年度遊戲大獎 | 獲獎 | [54] |
金搖桿獎 | 評論家之選 | 獲獎 | [55][56][57] | |
最佳視覺設計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獲獎 | |||
最佳任天堂遊戲 | 獲獎 | |||
年度最佳遊戲 | 獲獎 | |||
遊戲大獎 | 年度遊戲 | 獲獎 | [58] | |
最佳遊戲開發 | 獲獎 | |||
最佳美術指導 | 提名 | |||
最佳動作/冒險遊戲 | 獲獎 | |||
最佳遊戲原聲/音樂 | 提名 | |||
最佳聲效設計 | 提名 | |||
2018 | 第21屆D.I.C.E.遊戲大獎 | 年度遊戲獎 | 獲獎 | [59] |
卓越遊戲導演獎 | 獲獎 | |||
卓越遊戲設計獎 | 獲獎 | |||
年度冒險遊戲 | 獲獎 | |||
技術卓越獎 | 提名 | |||
卓越美術導演獎 | 提名 | |||
遊戲開發者選擇獎 | 最佳音效獎 | 獲獎 | [60][61] | |
最佳設計獎 | 獲獎 | |||
年度遊戲獎 | 獲獎 | |||
最佳視覺美術 | 提名 | |||
最佳技術 | 提名 | |||
創新獎 | 提名 | |||
CEDEC大獎 | 程式與開發環境獎 | 獲獎 | [62] |
銷量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作為任天堂Switch主機的首發遊戲在2017年3月3日發售,遊戲的雙平台版本在日本地區首周總銷量達到了22萬份,其中Switch版本約有18.6萬份,Wii U版約有4.4萬份;分別為該周銷量榜的第一和第四位[63]。在2017年3月底公開的任天堂財報中,《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的Switch及WiiU版本在全球共售出276萬份。
截止至2024年6月30日,《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的任天堂Switch版本全球銷量已達創紀錄的3205萬份[64],成為薩爾達傳說系列銷量最高的作品,Wii U版本的全球銷量為170萬份[65]。
聯動
在卡普空製作的《魔物獵人XX》中,加入了與《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的合作內容。玩家可以使用《曠野之息》的林克服裝造型以及相關武器;艾露貓也有特別的相關服裝[66]。
在任天堂Switch版本的《上古卷軸V:無界天際》中,玩家可以掃描相關的Amiibo玩偶獲得《曠野之息》中林克服裝造型以及大師劍和海利亞盾等相關內容[67]。
《異度神劍2》2017年11月7日的直面會上公佈了與本作聯動的消息,玩家可在11月9日以後透過完成相關任務在《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中獲得《異度神劍2》男主角的服裝[68]。
延伸作品
2019年E3電子娛樂展上,任天堂宣佈正在開發《曠野之息》的續作《薩爾達傳說 王國之淚》,並播出首部預告片[69]。在幾經延期後,《王國之淚》於2023年5月12日在任天堂Switch上發行。[70]遊戲延續了《曠野之息》的優秀口碑,多家媒體給予滿分評價。
2020年9月9日,任天堂公佈本作的前傳遊戲《薩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遊戲玩法將同於《薩爾達無雙》,設定於曠野之息故事發生前100年,海拉魯王國遭到災厄加儂的襲擊而淪陷。本遊戲於2020年11月20日推出,至2022年1月末,全球銷量超過400萬。
註釋
- ^ 由任天堂旗下子公司Monolith Soft協力[1]
參考資料
- ^ Reeves, Ben. Monolith Is Helping Work O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6-06-17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7月15日).
- ^ 『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の発売日は3月3日、Nintendo Switchと同時発売!. Fami通. 2017-01-13 [2017-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日語).
- ^ 3.0 3.1 3.2 한국닌텐도, 「젤다의 전설 브레스 오브 더 와일드」의 발매일과 가격 공개 및 「ARMS」와 「별의 커비 스타 얼라이즈」의 발매 결정. 任天堂韓國有限公司. 2017-12-06 [2017-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 (韓語).
- ^ 4.0 4.1 4.2 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公布『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中文版的發售日及宣布『星之卡比 新星同盟』將決定發售及支援中文 !. 香港商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2017-12-06 [2017-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2).
- ^ Wang, Ross.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將成官方為 Wii U 推出的最後一款遊戲. Engadget. 2017-01-20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5).
- ^ Goldfarb, Andrew. E3 2016: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Open World is 12 Times Bigger than Twilight Princess. IGN. Ziff Davis. 2016-06-14 [2016-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4).
- ^ George, Richard. New HD Zelda Revealed for Wii U. IGN. Ziff Davis. 2013-01-23 [2014-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6).
- ^ 8.0 8.1 Phillips, Tom. The big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interview. Eurogamer. 2017-01-19 [2018-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4).
- ^ Gray, Kate. Is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the best-designed game ever?. Theguardian.com. 2017-05-30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2).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Brown, Peter.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GameSpot.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11.0 11.1 11.2 11.3 Otero, Jose.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IG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Why Breath of the Wild is the future of blockbuster games. Theverge.com. [2017-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7).
- ^ Sliva, Marty. New Gameplay Shown From The Legend of Zelda Wii U. IGN. Ziff Davis. 2014-12-05 [201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6).
- ^ Pereira, Chris. Zelda Wii U's Open World Is as Big as the System Can Handle. GameSpot. CBS Interactive. 2015-02-17 [2015-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1).
- ^ Phillips, Tom.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is the most ambitious Nintendo game in years.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16-06-14 [2016-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5).
- ^ 16.0 16.1 Tach, David.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beginner's guide. Polygon. 2017-03-02 [2017-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6).
- ^ Tassi, Paul. Two Skills Break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Otherwise Creative Combat. Forbes. 2017-03-13 [2017-1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0).
- ^ 18.0 18.1 Hilliard, Kyle.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Dungeons.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7-02-10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6).
- ^ Phillips, Tom. The reward for collecting all 900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Korok seeds is a bit poo. Eurogamer. Gamer Network. 2017-03-15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4).
- ^ Crecente, Bria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gets three new Amiibo, here they are. Polygon. Vox Media. 2016-06-14 [2016-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5).
- ^ Kollar, Philip. You can unlock Links classic green tunic i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Polygon. 2017-03-08 [2017-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8).
- ^ 塞尔达制作人青沼英二:你们想操作女主角吗?还不快去买……. 觸樂. 2017-01-20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Monolith Soft Are Helping Nintendo To Develop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Forbes. 2017-02-01 [2017-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Needs To Sell 2 Million Copies To Break Even On Its Development Costs. Forbes. 2016-06-30 [2017-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The Breath of the Wild team created a 2D Zelda prototype to test mechanics. Polygon. 2017-03-01 [2017-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Nintendo releases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documentary video. 2017-03-14 [2017-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Webster, Andrew.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map is based on Kyoto. The Verge. 2017-03-06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7).
- ^ Phillips, Tom. Let's take a look inside Nintendo's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wrap party. Eurogamer. 2017-02-06 [2017-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6).
- ^ New HD Zelda Revealed for Wii U. IGN. 2013-01-23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6) (英語).
- ^ Farokhmanesh, Megan. New Legend of Zelda game for Wii U coming in 2015. Polygon. 2014-06-10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10) (英語).
- ^ McIlroy, Shaun. The Legend of Zelda will release in 2017 for NX, Wii U. Polygon. 2016-0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28) (英語).
- ^ 7 Fans React to Playing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IGN Access. IGN. 2016-06-15 [2016-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Nintendo Shows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unning on Nintendo Switch. IGN. 2016-12-07 [2016-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英語).
- ^ 한국닌텐도, 「젤다의 전설 브레스 오브 더 와일드」 한글판 2018년 초 정식 발매 결정!. nintendo.co.kr.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 ^ 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決定將於2018年初正式發售『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中文版!. nintendo.tw.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 ^ 炸裂!《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官方中文化!. 機核網.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任天堂實驗室「VR 眼鏡」宣布對應《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超級瑪利歐 奧德賽》兩作. 巴哈姆特. 2019-04-05 [201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中文(臺灣)).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ath Of The Wild Reviews. GameRankings. [2017-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ath Of The Wild Reviews. GameRankings. [2017-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for Switch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for Wii U Reviews. Metacritic. CBS Interactive.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31).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Edge. No. 304 (Future). April 2017: 104–107.
- ^ Schaefer, Emma.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EGMNow.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Romano, Sal. Famitsu Review Scores: Issue 1474. Gematsu. 2017-03-01 [2017-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1).
- ^ Hilliard, Kyle. A New Era Dawns On Zelda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Nintendo Switch. Game Informer.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Gies, Arthur.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Polygo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Bell, Alice.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VideoGamer.com.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黄金眼. 遊戲機實用技術. No. 414 (遊戲機實用技術雜誌社): 11.
- ^ Review: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Is a Masterpiece. TIME.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8).
- ^ Ryckert, Dan.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Review. Giant Bomb.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3).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 Link has never been set so free. The Guardian. 2017-03-02 [2017-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Pereira, Chris. Here Are E3 2016's Game Critics Award Winners. GameSpot.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20).
- ^ Osborn, Alex. The Game Awards 2016 Winners Announced. IGN. 2016-12-01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6).
- ^ The Grand Award goes to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PDF). Computer Entertainment Supplier's Association: 1. 2017-09-21 [2018-01-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9-25).
- ^ Dwan, Hannah. Public voting and the nominations for the 2017 Golden Joystick Awards are now up.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10-27 [2018-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3).
- ^ Dwan, Hannah. The 2017 Golden Joystick Awards winners have been revealed. The Daily Telegraph. 2017-11-18 [2018-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20).
- ^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named ultimate game at the Golden Joysticks - BBC Newsbeat. BBC Newsbeat. 2017-11-17 [2017-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18) (英國英語).
- ^ Makuch, Eddie. The Game Awards 2017 Winners Headlined By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s Game Of The Year. GameSpot. 2017-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9).
- ^ Makuch, Eddie. Game Of The Year Nominees Announced for DICE Awards. GameSpot. 2018-01-14 [2018-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7).
- ^ McWhertor, Michael. Zelda, Horizon lead 2018 Game Developers Choice Award nominees. Polygon. 2018-01-05 [2018-0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10).
- ^ Makuch, Eddi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Wins Another Game Of The Year Award. GameSpot. 2018-03-21 [2018-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 ^ Doolan, Liam. 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And Splatoon 2 Awarded At CEDEC 2018. Nintendo Life. August 23, 2018 [June 4,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 ^ 「Nintendo Switch」発売3日間の販売数は約33万台。「ゼルダの伝説 ブレス オブ ザ ワイルド」は合計23万本の「週間販売ランキング+]. 4Gamer. 2017-03-08 [2017-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8).
- ^ 任天堂株式会社:業績・財務情報 - 主要タイトル販売実績 Nintendo Switch専用ソフト. 任天堂ホームページ. [2021-0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2) (日語).
- ^ 2021CESAゲーム白書 (2021 CESA Games White Papers). 電腦娛樂供應商協會. 2021. ISBN 978-4-902346-43-5.
- ^ 『モンハン ダブルクロス』コラボ情報一挙解禁! 『ゼルダの伝説 BotW』『ストライダー飛竜』『大神』『逆裁』など─最新PVやコラボ映像もお披露目. インサイド. 2017-03-10 [2017-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日語).
- ^ McWhertor, Michael. Skyrim for Nintendo Switch has a little Legend of Zelda in it. Polygon. 2017-06-12 [2017-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4).
- ^ Nintendo 公式チャンネル, ゼノブレイド2 Direct 2017.11.7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映像, 2017-11-07 [2017-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7)
- ^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E3 2019展出影片, [2021-10-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中文(繁體))
- ^ Nintendo is making a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sequel. CNET. 2019-06-11 [2019-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