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山西一處煤礦
山西一處燃煤發電廠

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批准的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10年11月19日,正式批覆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1]。這使得山西省成為中國第九個發展特區,也是全國最大的經濟試點改革區。

背景

山西省為中國重要的資源和能源基地,長期以來為國家的能源安全、經濟發展承擔基礎貢獻。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至2010年,山西省全省產煤120億噸以上,其中的3/4運往全國各地。在山西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同時,本身存在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其主要以煤炭焦炭冶金電力這四個產業為主,佔整個山西工業產值的85%以上。這種產業結構導致山西經濟高度依賴省外的市場;此外以二氧化硫為主的工業污染,排放也是居中國平均數的2倍以上。生態破壞非常嚴重,山西採煤形成的採空區達到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山西1/8的面積。工業的高強度開採,導致相應的安全事故頻發。而此高強度煤炭開採,並沒有給山西帶來真正富裕,山西全省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都排在中國的20位以後。現存的資源型經濟發展並非可持續發展良策[2][3]

改革方向

  1. 淘汰落後產能。山西省政府着手對煤炭領域進行了煤炭資源整合,從此前的2600個礦,整合為2010年的1000個礦;從平均一個礦30萬噸的產能,提升為90萬噸以上。
  2. 壓縮焦炭行業。對焦煤、電力等行業進行壓縮產能。
  3. 生態修復。全省大力實施植樹造林綠化,每年達400萬畝,同時推出以汾河流域生態修復為主的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
  4. 安全生產管理。山西煤炭的百萬噸死亡率在從2005年的0.9人,下降為2010年的0.19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