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嘎拉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嘎拉哈滿語ᡤᠠᠴᡠᡥᠠ穆麟德轉寫gacuha)是一種滿族婦女和兒童的傳統遊戲,為滿族的擲距骨遊戲。蒙古族亦有此戲,音譯為夏嘎夏蓋沙蓋沙嘎沙阿。據研究這名字源於古代蒙古語種的「其嘎」一詞,意為「特別」或「特別好看」[1],在巴林右旗遼朝古墓就有此物[2]。除遊戲外還可用來占卜[3][4][5]。嘎拉哈也指用於遊戲的距骨本身。

簡史

嘎拉哈的4個面,依次為支兒、輪兒、肚兒、殼兒。在蒙古語裏分別叫做駱駝、馬、綿羊、山羊

這個名字是滿語的漢語音譯,滿文是ᡤᠠᠴᡠᡥᠠ (gacuha),在清代的正式漢文寫法是「背式骨」,原指獸類後腿膝蓋部位、腿骨和脛骨交接處的一塊獨立骨頭。遊戲使用豬或者羊的膝蓋骨,有時也有狍子、牛或者貓的膝蓋骨,現時也有使用合成材料製作,把骨頭蒸煮刮淨之後,或者塗上顏色 (通常為大紅),或是保持原色。狍子骨的嘎拉哈比較小而方正,好看,四面也比較平整,所以是上等的嘎拉哈,但狍子的嘎拉哈比較少,所以與狍子骨相近的羊骨更加流行。相比起來,牛骨太大,很難能一手抓四個,而貓骨太小,很難控制特定的面,所以玩牛骨和貓骨的人很少。現代有用塑料制,就不受這些限制了。傳說金兀朮小時候師傅曾給過他任務去取熊和鹿的嘎拉哈,人們因此讓孩子玩來鼓勵他們變得勇敢[6]

嘎拉哈骨頭通常叫「子兒」,也稱羊拐,以四個子兒為一副。嘎拉哈一般是長方體,兩個大面,兩個長條面,還有兩頭的面比較小,形狀不規則。一般遊戲時只玩四個比較大的面。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對各個面的叫法不同,有「珍/針/支」,「輪/拐」,「殼/坑」,「肚/背」。

玩法

遊戲時需要一個皮球或者沙包(裝沙子、大米或是黃豆的六面立方形布口袋),再有一塊報紙大的堅硬、平實的場地。玩的時候只許用一隻手,如果是皮球,手把球扔起,在球落地再彈起的時間裏擺好嘎拉哈,再接住球;如果是沙包,則是在拋起沙包再接住的時間裏擺。根據抓起嘎拉哈的形狀不同,得的分數也不同,再拋起口袋,將嘎拉哈放下,同時碰地上原有的嘎拉哈,使它們的形狀變化,更容易尋找自己下次抓的對象。抓嘎拉哈的時碰動不需要抓的為壞,抓起嘎拉哈沒接到口袋為壞。玩的時候,最少可以一個人,最多可以很多人,分成兩伙兒進行對抗賽。有的一替一次輪流抓,有的只要不「壞」就連續抓下去,哪伙先抓夠一定的數哪伙就贏。比較高難的遊戲裏,也有扳很難站立的第五面、第六面的,但那大多是因為一些嘎拉哈的形狀比較特殊,或是被磨平過,才有可能站住。

玩「嘎拉哈」並不叫「玩」,而是稱為欻(chuǎ),也有念成「耍」、「數」、「抓」的。

活動

2015年8月,遼寧省鐵嶺市舉行「首屆中國·鐵嶺滿族嘎拉哈文化論壇」。[7]

2021年6月14日端午節當天,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將開展「棕情端午 傳承文明」主題活動,並舉辦歘嘎拉哈大賽。[8]

參考資料

  1. ^ 好玩的蒙古族传统游戏. [2013-04-14]. 
  2. ^ 羊拐遊戲. [201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4). 
  3. ^ 民俗文化 羊拐[永久失效連結]
  4. ^ 傳承民族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永久失效連結]
  5. ^ 满族民间游戏之嘎拉哈. 正北方網.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 
  6. ^ “嘎拉哈”游戏. [2013-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7. ^ 首届中国·铁岭满族嘎拉哈文化论坛举行. 新華網.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6). 
  8. ^ 好消息!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嘎拉哈大赛报名啦!. jl.sina.com.cn.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