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司馬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司馬溫,約1955年

司馬溫印尼語Semaun,約1899年—1971年),印度尼西亞共產黨首任主席。[1]

生平

司馬溫出生於東爪哇省絨網縣朱拉瑪琅印度尼西亞語Curahmalang, Sumobito, Jombang村。1915年16歲時,他被選為鐵路電車工會印度尼西亞語Vereniging van Spoor-en Tramwegpersoneel荷蘭語Vereniging van Spoor-en Tramwegpersoneel)第一批印度尼西亞成員之一,但他不久後便辭去鐵路工人的職務,全身心投入到工會的活動當中。同年,他當選為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荷蘭語Indische Sociaal-Democratische Vereeniging,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的前身)泗水辦事處副主席。1917年又擔任第一張印尼文社會主義報紙《自由之聲》(印尼語Soera Merdika)的一位編輯。[2]

1918年,他成為伊斯蘭聯盟(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主要民族主義政治組織)領導層的一員。司馬溫和達所諾成為聯結馬克思主義和當地民眾的第一座橋樑。此後,多個地區的伊斯蘭教聯盟與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建立聯繫。[3]

1921年5月,東印度社會民主聯盟的荷蘭籍創始人被驅逐出境後,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成立,司馬溫擔任第一任主席。印度尼西亞共產黨最初是伊斯蘭聯盟的一部分,但由於政治分歧(關於階級鬥爭的地位和伊斯蘭教在民族主義中的作用),印尼共產黨於10月脫離了伊斯蘭聯盟。1921年年底,司馬溫前往莫斯科陳馬六甲英語Tan Malaka取代司馬溫成為新任主席。司馬溫在1922年5月返回印度尼西亞,重新擔任主席,並試圖恢復共產黨在伊斯蘭聯盟中的影響力。

1923年,鐵路電車工會舉行了一場總罷工,但很快被荷蘭殖民政府鎮壓,司馬溫被迫流亡海外。他回到蘇聯,在那裏待了三十多年。他在有限的範圍內依然保持着民族主義活動家的作風,多次對位於荷蘭的印度尼西亞學生組織印度尼西亞協會英語Perhimpunan Indonesia發言。他還曾在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

司馬溫在國家取得獨立後返回印度尼西亞,移居雅加達,從1959年至1961年,他擔任政府行政人員。他還在萬隆巴查查蘭大學英語Universitas Padjadjaran教經濟學。

參考資料

  1. ^ 婗拉·雅尤·烏塔米. 陈·马拉卡:泛伊斯兰与共产主义的两生花. 破土網. 2016-07-21 [2017-08-12] (中文(中國大陸)). [失效連結]
  2. ^ Craig Bowen. 从骨灰上三起三落的印尼共产党——印尼共产党简史. 由詹特拉翻譯. 2010-09-30 [2018-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3. ^ 李雯. 马林在荷属东印度的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影响. [201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參考數目

  • Jarvis, Helen (1991). Notes and appendices for Tan Malaka, From Jail to Jail. Athens, Ohio: Ohio University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 Kahin, George McT. (1952) Nationalism and revolution in Indonesia. Ithaca, 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Ricklefs, M.C. (2001) A history of modern Indonesia since c.1200 3rd ed. Stanford,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