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安
司徒安 | |
---|---|
出生 |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 1927年5月25日
逝世 | 2021年8月23日 香港 | (94歲)
職業 | 電影編劇 |
子女 | 女兒:曾約德 |
受影響於 | 兄長:曾楚霖 |
司徒安(英語:SZE-TO On)(1927年5月25日—2021年8月23日),本名曾坤,又名江游,祖籍廣東興寧,廣州出生,香港電影編劇,職業生涯共創作800部劇本、200多部電影作品。於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專業精神獎。
生平
司徒安本名曾坤,1927年在廣州出生,1949年移居香港,早年經商失敗,後在演員兄長曾楚霖的引薦下加入電影圈,初期負責撰寫電影評論,後在圈中影人介紹下投身編劇行列。1954年為周詩祿導演電影《人結人緣》編寫劇本,開始以司徒安為筆名[1][2]。
1960年開始進入高產階段,先後寫下一系列膾炙人口的武俠片,包括《白骨陰陽劍》(1962年,兩部)、《如來神掌》(1964至1968年,七部)、《武林三鳳》(1968年,兩部)、《天狼寨》(1968年)、《江湖第一劍》(1969年)等。同時於1968年開始與從美國回到香港的關德興導演展開合作,負責重寫黃飛鴻系列電影的劇本,涵蓋《黃飛鴻威震五羊城》(1968年)、《黃飛鴻浴血硫磺谷》(1969年)、《黃飛鴻與鬼腳七》(1980年)等九部電影[1][2]。
除了武俠片,司徒安還涉獵其他範疇,包括文藝片、愛情片、青春片、喜劇等等,其中文藝片方面有與楚原合作的《化身情人》(1965年)、《我愛紫羅蘭》(1966年)、《藍色夜總會》(1967年)等,愛情片方面有《魂斷望夫山》(1955年)、《孖生小藝人》(1962年)、《青青河邊草》(1966年)、《金鷗》(1967年)等,喜劇片方面有《一代棍王》(1970年)、《空中少爺》(1974年)等,青春片有《玉女神偷》(1967年)、《青春歌后》(1968年)、《學府新潮》(1970年)和《不敢回家的少女》(1970年)[1][2]。
1960年代後期粵語片逐漸式微之時,司徒安仍然憑藉年產20部影片獨佔鰲頭,人稱「廠長」。至1971年粵語片停產,司徒安到商業電台寫了兩年廣播劇。1974年加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擔任編劇。據香港電影資料館於2005年出版的《摩登色彩》,當時邵氏的老闆方逸華覺得只有倪匡一人寫劇本不夠人手,於是把司徒安招進去,希望多一個人寫,而他的加入可謂標誌着邵氏兄弟從國語片到粵語片的轉變[1][2]。
司徒安在邵氏的首作為桂治洪導演的《成記茶樓》(1974年),該劇由陳觀態、葉靈芝主演,改編自香港作家江之南創作的黑幫題材小說《人在江湖》,講述主角大哥成從偷渡客蛻變成劫富濟貧、懲惡揚善的大英雄[3]。憑藉着斐然的商業成績,兩人隨後開展長期合作,產出了《大哥成》(1975年)、《萬人斬》(1980年)等作品。當時新加坡的諧星二人組野峰、王沙在電視上受到熱捧,司徒安遂乘勢推出以兩人為主角的《阿牛入城記》(1974年)、《雙星伴月》(1975年)等一系列「阿牛」喜劇。此外還有《香港奇案》系列、兩部《老夫子》、「倫文敘」等[1][2]。
到踏入1990年代的創作後期,司徒安的作品包括《殺手天使》(1989年)、《聊齋艷譚》(1990年)、《破繭急先鋒》(1991年)等,1994年獲第1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專業精神獎,1997年封筆退休,留下了800多個劇本、共200多部電影[1][2]。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燈照離席:司徒安.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21-10-28 [2022-07-20].
- ^ 2.0 2.1 2.2 2.3 2.4 2.5 香港影人小传检索:司徒安 (PDF). 香港電影資料館.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23).
- ^ 館藏精粹:江之南-《人在江湖》.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2022-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8) (中文(香港)).
- ^ 香港知名编剧司徒安逝世,曾编写《如来神掌》、《天涯·明月·刀》. 觀察者網. 2021-11-18 [2022-07-20].
延伸閱讀
- 摩登色彩——邁進1960年代. 香港: 香港電影資料館. ISBN 9789628050475.
外部連結
- 司徒安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司徒安在時光網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 司徒安在豆瓣上的資料(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