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叛艦喋血記 (1935年電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叛艦喋血記
Mutiny on the Bounty
基本資料
導演弗蘭克·洛伊德
監製弗蘭克·洛伊德
歐文·塔爾貝格
編劇塔爾博特·詹寧斯英語Talbot Jennings
朱爾斯·弗思曼英語Jules Furthman
嘉莉·威森英語Carey Wilson (writer)
原著Mutiny on the Bounty英語Mutiny on the Bounty (novel)》(1932年小說)
作者:查爾斯·諾德霍夫英語Charles Nordhoff
占士·諾曼·霍爾英語James Norman Hall
主演查理士·羅頓
奇勒·基寶
弗朗·托恩英語Franchot Tone
莫維塔英語Movita Castaneda
馬莫英語Mamo Clark
配樂配樂:
赫爾伯特·斯托特英語Herbert Stothart
Nat W. Finston
歌曲:Walter Jurmann英語Walter Jurmann
Bronisław Kaper英語Bronisław Kaper
攝影亞瑟·艾德森英語Arthur Edeson
剪接瑪格麗特·布斯英語Margaret Booth
製片商美高梅公司
片長132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35年11月8日 (1935-11-08)
[1]
發行商美高梅
預算195萬美元
票房450萬美元[2](租賃)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叛艦喋血記
香港叛艦喋血記
臺灣叛艦喋血記

叛艦喋血記》(英語:Mutiny on the Bounty)是一部193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弗蘭克·洛伊德執導,改編自查爾斯·諾德霍夫英語Charles Nordhoff占士·諾曼·霍爾英語James Norman Hall的小說《Mutiny on the Bounty英語Mutiny on the Bounty (novel)》。本片中的三個男主演,奇勒·基寶查理士·羅頓弗朗·托恩英語Franchot Tone演出精彩。

本片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同時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是奧斯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紀錄。這個故事多次被搬上熒幕,除了1935年的這次外,另有1916、1933以及1962以及1984年的版本。

情節

本片的故事根據小說改編而來,而小說又建立在歷史事件的基礎之上。1787年,一艘英國皇家海軍驅逐艦樸茨茅夫開往大溪地島,它的任務是去那裏裝載麵包果。這些麵包果是準備給西印度群島的奴隸們吃的,因為這種食物非常廉價。這艘船的船長,因為不近人情過於嚴格等原因而招致許多手下厭惡。相反,他的大副似乎是以為公平對人的領導。在執行任務期間,兩人的關係不斷惡化。不過,當船隻停靠在大溪地島時他們的關係有所緩解,大副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岸上,甚至還迎娶了一位當地的姑娘。不過,回程的時候二者之間終於爆發了衝突並最終升級為了兵變。最後,大副把船長和他的支持者們送到了救生艇上,流放在海上。而船長最後竟然遇上了另一艘軍艦,並最終找回了自己的船將叛變者們帶回了英國。[3]

演員

參考資料

  1. ^ Brown, Gene. Movie Time: A Chronology of Hollywood and the Movie Industry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Macmillan. 1995: 125. ISBN 0-02-860429-6.  In New York, the film opened at the Capitol Theatre, the site of many prestigious MGM film premieres.
  2. ^ Mutiny on the Bounty, Overview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ovie Guy 24/7. Retrieved April 14, 2013
  3. ^ Mutiny on the Bounty. [2013-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外部連結

獎項
前任者:
一夜風流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1935年
繼任者:
歌舞大王齊格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