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雲迪殊實驗室
卡雲迪殊實驗室 | |
---|---|
Cavendish Laboratory | |
地址 | 英國劍橋 |
座標 | 52°12′33.35″N 0°05′31.24″E / 52.2092639°N 0.0920111°E |
建立日期 | 1874年 |
隸屬 | 劍橋大學 |
院長 | Andy Parker[1] |
卡雲迪殊物理學教授 | 李察·弗倫德 |
網站 | www |
卡雲迪殊實驗室(英語:Cavendish Laboratory),即是劍橋大學的物理系,研究領域包括了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固態物理學、生物物理學。由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占士·克拉克·馬克士威於1871年創立,1874年建成實驗室,以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亨利·卡雲迪殊的名字命名。亨利·卡雲迪殊的親戚、當時的劍橋大學校長威廉·卡雲迪殊私人捐款幫助了實驗室的籌建。
歷史
卡雲迪殊實驗室是近代科學史上第一個社會化和專業化的科學實驗室。它的建立標誌着實驗室已不再局限於科學家私家住宅中的地下室和閣樓。
1937年盧瑟福去世後,布拉格接替他成為實驗室主任。當時,核物理學需要大量資金建造新的儀器,世界核物理學的研究中心已經開始向經濟實力雄厚的美國轉移。布拉格上任後,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從原本擅長的核物理轉向固態物理學。此外,他還大力支持新興的邊緣學科,如用X射線繞射方法研究蛋白質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利用英國空軍廢棄的雷達改造成無線電望遠鏡研究天體物理,後來卡雲迪殊實驗室獲得的兩個諾貝爾獎都與此有關。
歷任主任
歷任實驗室主任(卡雲迪殊物理學教授)[2]:
- 1871年 - 1879年:占士·馬克士威
- 1879年 - 1884年:約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立男爵
- 1884年 - 1919年:約瑟夫·湯姆生
- 1919年 - 1937年:歐內斯特·盧瑟福
- 1938年 - 1953年:威廉·羅倫士·布拉格
- 1954年 - 1971年:內維爾·莫特
- 1971年 - 1982年:布萊恩·皮帕爾德
- 1983年 - 1995年:薩姆·愛德華茲
- 1995年 - 今:李察·弗倫德
重要的研究成果
- 1897年,約瑟夫·湯姆生研究陰極射線時發現電子。
- 1935年,占士·查域發現中子。
- 1937年,佐治·湯姆生進行電子繞射實驗,證明波粒二象性。
- 1953年,占士·屈臣與佛朗西斯·克里克發現去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196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另一位獲獎者莫里斯·威爾金斯屬於倫敦大學英皇學院)。
- 1974年,喬絲琳·貝爾及其導師安東尼·休伊什發現脈衝星。
諾貝爾獎得主
卡雲迪殊實驗室從1874年至今一共產生了30位諾貝爾獎得主。
- 約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立男爵(物理,1904年)
- 約瑟夫·湯姆生(物理,1906年)
- 歐內斯特·盧瑟福(化學,1908年)
- 威廉·羅倫士·布拉格(物理,1915年)
- 查理斯·巴克拉(物理,1917年)
- 法蘭西斯·阿斯頓(化學,1922年)
- 查理斯·威耳遜(物理,1927年)[3]
- 阿瑟·康普頓(物理,1927年)
- 歐文·李察森(物理,1928年)
- 占士·查域(物理,1935年)
- 佐治·湯姆生(物理,1937年)[4]
- 愛德華·阿普爾頓(物理,1947年)
- 柏德烈·布萊克特(物理,1948年)
- 約翰·考克饒夫(物理,1951年)[5]
- 歐內斯特·沃吞(物理,1951年)
- 法蘭西斯·克里克(生理學或醫學,1962年)
- 占士·杜威·屈臣(生理學或醫學,1962年)
- 馬克斯·佩魯茨(化學,1962年)
- 約翰·肯德魯(化學,1962年)
- 多蘿西·霍奇金(化學,1964年)[6]
- 白賴仁·約瑟夫森(物理,1973年)
- 馬田·賴爾(物理,1974年)
- 安東尼·休伊什(物理,1974年)
- 內維爾·莫特(物理,1977年)
- 菲臘·安達臣(物理,1977年)
- 彼得·卡皮查(物理,1978年)
-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生理學或醫學,1979年)
- 阿卜杜勒·薩拉姆 (物理,1979年)
- 亞倫·克拉格(化學,1982年)[7]
- 迪迪亞·奎洛茲 (物理,2019年)
參考資料
- ^ Andy Parker FInstP, CPhys, Professor of High Energy Phys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 ^ Academic staff at the Cavendish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2).
- ^ Blackett, P. M. S. 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 1869-1959.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Royal Society). 1960, 6. doi:10.1098/rsbm.1960.0037.
- ^ Moon, P. B. George Paget Thomson 3 May 1892 -- 10 September 1975.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77, 23: 529. doi:10.1098/rsbm.1977.0020.
- ^ Oliphant, M. L. E.; Penney, L. John Douglas Cockcroft. 1897-1967.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1968, 14: 139. doi:10.1098/rsbm.1968.0007.
- ^ Dodson, Guy. Dorothy Mary Crowfoot Hodgkin, O.M. 12 May 1910 - 29 July 1994. Biographical Memoirs of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2002, 48: 179–219. doi:10.1098/rsbm.2002.0011.
- ^ Amos, L.; Finch, J. T. Aaron Klug and the revolution in biomolecula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Trends in Cell Biology. 2004, 14 (3): 148–152. PMID 15003624. doi:10.1016/j.tcb.2004.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