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卡爾·馬克思的特里爾家宅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卡爾·馬克思的特里爾家宅

卡爾·馬克思的特里爾家宅位於西緬小徑1040號(德語:Simeongasse 1040),今西緬大街8號(德語:Simeonstraße 8),是卡爾·馬克思青年時期在特里爾的主要居住地。如今,房屋上仍掛有一塊紀念牌,來紀念這位著名的居民。

歷史

這座位於特里爾西緬大街上的小房子是馬克思度過童年和青年時期的地方,這也使得這座房子成為一份文化遺產。從二歲起直到 十七歲高中畢業,馬克思始終居住於此,他也在這裏的房間中醞釀出了早期的具有社會批判性的革命思想。在成為當時世界上有巨大影響力的社會理論家後,馬克思也常常回到此故居,並在此留宿。

早在1819年[1],馬克思的父親亨利希買下這所房子時,他就熱衷於近距離感受這座城市的獨特活力[2]。這份活力至今仍未改變,歷史悠久的老城區得以保留,對特里爾市的城市面貌產生長久的影響。卡爾·馬克思父母的居所緊鄰當地著名的羅馬式城門——尼格拉城門(Porta Nigra),並且位於通往主要市場的城市長廊(德:Flaniermeile)的起點。文獻表明,這座位於馬克思家宅外,他每天上下中學的必經之路的小路,至今沒有改變[3]
馬克思直到12周歲為止[4],一直在家中接受輔導。在這裏,馬克思初次接觸到了哲學和意識形態學的思想,並在此後對它們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可以說,這座家宅為《資本論》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在馬克思後來的人生階段中,他也常常回到他的故鄉。在1841年和1842年之間,這座房子再次成為馬克思的重要居住地,此時的他,已經成年且完成了高等教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他於1841年從柏林回到特里爾的家宅,數月間每天去看望未婚妻珍妮·馮·威斯特伐倫(Jenny von Westphalen),同時也繼續學術研究[5]。因而這棟房產也吸收了馬克思作為青年黑格爾派時期的對立思想。在此家宅中,馬克思將他的思想成功轉換成文字,並且邁出了作為革命思想領袖,與當時政治環境鬥爭的第一步。

1842年,馬克思已成為位於波恩的反對派萊茵報的重要成員。在此期間,他也曾多次返回其家宅,以處理家庭內部事務[6]。在此逗留期間,馬克思撰寫批判性文章,並逐漸初步形成了他的理論。

與馬克思的個人生活緊密交織,使得這座房屋充滿革命性和歷史性。

家宅位置

馬克思的特里爾家宅位於歷史悠久的特里爾老城西緬大街八號,坐落在特里爾最著名的城市長廊的起點。老宅建築風格和諧經典, 外觀優雅。家宅的附近,有各類商店,咖啡館和餐館,以及特里爾的地標性建築尼格拉城門。 卡爾·馬克思銅像與家宅也僅有數米之遙。雕像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製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贈與特里爾市的禮物。

參考資料

  1. ^ Robert-Jean Longuet. Karl Marx mein Urgroßvater. Berlin. 1977: 16. 
  2. ^ Jürgen Neffe. Marx der Unvollendete. Bertelsmann. 2017: 41. ISBN 978-3570102732. 
  3. ^ Heinz Monz. Die Trierer Umwelt des jungen Karl Marx. Trier. 1964: 164. 
  4. ^ Jens Baumeister. Wie der Wein Karl Marx zum Kommunisten machte: Ein Kommunist als Streiter für die Moselwinzer. Trier. 2017: 32. ISBN 978-3000564710. 
  5. ^ Robert-Jean Longuet. Karl Marx mein Urgroßvater. Berlin. 1977: 52. 
  6. ^ Robert-Jean Longuet. Karl Marx mein Urgroßvater. Berlin. 1977: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