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華裔加拿大人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華裔加拿大人
Chinese Canadians
Canadiens d'origine chinoise
鄒至蕙 陳偉群 徐正陶
岑麗香 劉思慕 伍冰枝
李素英 葉志明 李嘉誠
總人口
1,439,980–1,769,195[1]
(2016年普查,較大數值包含混血人口[1])
佔4.2–5.1%加拿大人口
分佈地區
主要分佈於渥太華(首都,位於安大略省)、多倫多安大略省)、滿地可魁北克省)、溫哥華卑詩省)、卡加利亞伯達省)、溫尼辟緬尼吐巴省
語言
粵語(主要流行於多倫多溫哥華
官話
其他漢語閩語閩南語閩東語)、吳語客家話
加拿大英語(官方語言)
魁北克法語(第二語言,流行於安大略省魁北克省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中國民間信仰基督宗教無宗教
相關族群
華人美籍華人英籍華人澳洲華人新西蘭華人
華裔加拿大人
繁體字 華裔加拿大人
簡化字 华裔加拿大人
漢語別稱
繁體字 加拿大華人
簡化字 加拿大华人
域多利中華會館

華裔加拿大人(英語:Chinese Canadians;法語:Sino-Canadiens)是指具有全部或部分華裔血統加拿大人,又稱加拿大華人加拿大華裔。一般來說,自大中華地區以及從東南亞和南美洲移民至加拿大的海外華人及其後代都包含在華裔加拿大人之內。

人權與政治權利

現在,華裔同其他族裔一樣,人權及政治權利受《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保護。2017年5月9日的卑詩省議會選舉中,華裔加拿大人獲得約8%(7席/87席)的席位。2011人口統計中,卑詩省有10.7%的華裔,但其中79,010人是永久居民,[2],有公民權的華裔比例約為8.9%。華裔加拿大人在議會中獲得的席位,與有選舉權的華裔比例,基本相當。在聯邦議會,各級市議會也有相當數量的華裔議員。而卑詩省議會選舉制度的設置,使小黨派不容易獲得議席。例如,綠黨2017年獲得16%的選票,但只獲得3.4%(3席/87席)的席位。因此,華裔加拿大人在現實政治中也獲得充分的代表。

移民歷史

早期

廣東的華工幫助建設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與非華人勞工相比,這些勞工更易接受帶有歧視性質的工時制度,低工資及危險的工作環境(比如開山爆破),以養活留在故鄉的家人。華工願意接受低工資和惡劣的工作環境,工作效率又極高,激怒了一些非華人的勞工,非華人勞工認為華工搞亂了勞工市場。《1885年華人移民法令》的通過,授權加拿大政府向移民加拿大的華人收取人頭稅。當時華人是唯一一個被迫繳納該稅的少數族裔。

20世紀

滿地可唐人街

1923年,威廉·萊昂·麥肯齊·金的聯邦自由黨政府,通過《1923年華人移民法令》,完全禁止了華人移民。華人自此成為加拿大唯一被拒的族裔。接下來的25年,越來越多的排華法規得到通過,大部分工作不接受華人,因此很多華人開始了自己的餐館洗衣店生意。在卑詩省、沙斯卡寸旺省安大略省,華人僱主不允許僱用白人女工,因此大部分華人生意沒有外族裔參與。

一些華裔加拿大人在鐵路修建好後在加拿大定居。但由於政府嚴格的限制和沉重的徵費,他們無法將自己的家庭帶到加拿大。甚至他們與非華人的接觸也有官方和民間的各種限制。這使得一大批唐人街和華人社區在很多城市的不良地區建立起來。

大蕭條時,華人的生活比其它加拿大人的生活要困難得多。在亞伯達,加拿大華人領到的救濟金金額不到其它加拿大人的一半。由於排華法案禁止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等華人地區的新移民,很多華人男性由於沒有妻子兒女在身邊,被迫獨立面對一切困難。193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加拿大華人的男女比例為12.4:1。為了抗議排華法案,加拿大華人每年都會在7月1日加拿大自治日時關閉店鋪,抵制這個被他們稱為「羞辱日」的節日。

二戰後

列治文時代坊商場

在撤銷對華裔加拿大人的限制,並給與華裔加拿大人平等的公民待遇這件事情上,加拿大政府十分緩慢。由於加拿大在二戰後簽署了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加拿大政府必須廢除與宣言牴觸的排華法案。1947年同年,華裔加拿大人終於獲得在聯邦選舉中投票的權利。但此後又20年,直到移民甄別過程採用記點法,華裔加拿大人才獲得認可,與其他申請人使用同樣的標準。

多年來,華裔組織一直呼籲加拿大政府公開為過去的人頭稅道歉並賠償。2006年聯邦大選期間,保守黨領袖史蒂芬·哈珀將「向華人正式道歉」作為競選承諾之一。2006年7月22日,總理史蒂芬·哈珀在加拿大國會舉行正式道歉儀式[3][4]

很多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戰時以難民身份來到加拿大。20世紀中期,大多數新華裔加拿大人來自有大學教育背景的家庭,他們仍以教育為重。這些新移民成為人才流入(Brain gain)的一部分,部分彌補了加拿大人(包括華裔)移民美國而產生的人才外流(Brain drain)。

華裔印度尼西亞人在1965年印尼排華事件中來到加拿大。從1970年代到1999年(參見:1998年印尼排華事件),再有華裔印度尼西亞人在加拿大定居。

很多來自前法國殖民地越南老撾柬埔寨的華裔在越戰後以難民身份來到加拿大。由於華裔的淵源,這批移民與早期的華裔加拿大人關係緊密,他們主要居住在法語區魁北克

拉丁美洲來到加拿大的華裔也很多。其中因尼亞加拉瓜1980年代的大地震和安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加西亞的獨裁政府而來到加拿大的人占很大比例。躲避地震和貝拉斯科政權的華裔秘魯人和華裔巴西人也很多。這些人主要居住在維多利亞溫哥華滿地可多倫多

在19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89年六四事件後,香港人對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感到擔憂,不少中產和富有華人從香港進入加拿大。加拿大成為他們的理想移民地原因之一,是加拿大批出投資簽證比美國容易得多(由於當時香港和加拿大均是英聯邦成員)。不過,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相比,香港移民始終不太熱衷移民到美國,而是較喜歡加拿大。[來源請求]溫哥華市列治文市和多倫多成為這些華人的主要目的地。當時僅從香港來的移民就佔了當時總移民的46%。

今天,中國大陸取代香港臺灣成為華裔加拿大人最主要的來源地。

另外,極少數的華裔加拿大人來自一些太平洋島嶼(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

統計

人口及分佈

2016年人口普查數據

根據2016年普查[1],華裔血統的加拿大人口有1,769,195人(含混血329,215人),佔加拿大總人口的5.1%(未含混血則為4.2%);華裔是加拿大人口中最大的非歐洲裔族群[1]

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

2011年,華裔血統的加拿大人口有148萬7580人,佔加拿大總人口的4.5%。[5]

序號 區域 總人口(2011年) 華裔人口(2011年) 華裔比例(2011年) 純華裔(2011年) 混血華裔(2011年) 混血比例(2011年)
 加拿大 32,852,320 1,487,580 4.5% 1,210,945 276,635 19%
1 卑詩省 卑詩 4,324,455 464,805 10.7% 395,945 68,860 15%
2 安大略省 安省 12,651,790 713,245 5.6% 581,560 131,690 18%
3 亞伯達省 亞省 3,567,975 155,960 4.4% 119,435 36,530 23%
4 緬尼吐巴省 曼省 1,174,345 22,600 1.9% 14,970 7,630 34%
5 育空地區 育空 33,320 600 1.8% 230 370 62%
6 愛德華王子島省 愛島省 137,375 1,920 1.4% 1,670 245 13%
7 沙斯卡寸旺省 薩省 1,008,760 13,990 1.39% 9,525 4,460 32%
8  魁北克省 7,732,520 101,875 1.32% 79,115 22,755 22%
9 西北地區 (加拿大) 西北地區 40,800 510 1.25% 305 205 40%
10 諾華斯高沙省 諾華斯高沙省 906,170 7,065 0.8% 4,825 2,240 32%
11 新不倫瑞克省 紐賓士域省 735,835 2,945 0.4% 2,015 930 32%
12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 507,265 1,970 0.39% 1,290 680 35%
13 努拿烏特地區 努拿烏特 31,695 90 0.28% 60 30 33%

特定地區的主要民族

根據加拿大卑詩省列治文市政府網站資料,2011年華裔加拿大人占列治文總人口的48.5%[6]。而安省萬錦市的華裔加拿大人佔38.3%。

語言

2001年,有85%的華裔加拿大人聲稱會使用至少一種官方語言進行交流,剩下15%則稱不會說英語法語。在不會說官方語言的華人中,有50%在1990年代移民加拿大,22%在1980年代移民,這些移民通常年齡較大。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移民中,則有89%的人聲稱可以說至少一種官方語言。[7]

根據2001年數據,漢語是繼英語和法語後第三大最常見的母語。總人口3%(約872,000)的人聲稱漢語是他們的母語,( 他們從小就學習漢語並仍能理解漢語,及具有一定程度的漢語水平 )粵語是華裔加拿大人中常見的漢語種類,這些說粵語的人中44%在香港出生,27%則出生在中國大陸的粵語區(當中一大部分人為中國大陸出生的香港移民),18%為加拿大出生。第二常見的漢語種類是官話,這些人85%來自中國大陸或臺灣,7%為加拿大出生,2%在馬來西亞出生。[7]

有證據顯示一些加拿大出生的華裔正在喪失漢語能力,以英語為母語,完全融入加拿大,成為廣義的英裔加拿大人[7]

第一語言 人口 (2011) 佔全部人口%(2011) 人口 (2006英語Canada 2006 Census) % 佔全部人口% (2006) Notes
漢語(無特別表示是哪一種) 425,210 1.3% 456,705 1.5%
粵語 372,460 1.1% 361,450 1.2%
官話 248,705 0.8% 170,950 0.5%
閩南語臺灣話 9,635 0.03% 9,620 0.03%
閩東語福州話 5,925 0.02% N/A N/A
客家話 5,115 0.02% N/A N/A
上海話 2,920 0.009% N/A N/A

移民

多倫多市登打士西街唐人街

2001年,幾乎75%的華人人口居住在多倫多溫哥華。華人人口占溫哥華人口的17%,佔多倫多人口的9%。[7]

在2000/2001年移民到加的華人中,超過一半的人聲稱自己定居的理由是自己的親人朋友已經定居在加拿大。大約25%的人聲稱他們來到多倫多是為了職業前景,而很多人移居到溫哥華是因為氣候宜人。[7]

教育及就業

2001年,31%的華人人口(包括加拿大出生及海外出生)擁有大學學歷,是全國水平的將近兩倍(18%)。

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中,20%在銷售服務業;20%在商業金融及行政行業;16%在自然和應用科學領域;13%在管理行業;11%在(數據)處理(Processing)、製造業公用事業(Utilities)。[7]

1990年代移民加拿大並且在基本工作年齡的華人群體的就業率為6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0%),很多人聲稱海外教育職業資質認可是主要問題。加拿大出生的華人男性就業率為86%,與全國水平持平。而加拿大出生的華人女性就業率(83%)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6%)。[7]

宗教

宗教種類
人數(%)
1921[8]
人數(%)
1961[8]
人數(%)
1971[9]
人數(%)
1981[9]
人數(%)
1991[9]
人數(%)
2001[9]
人數(%)
2006[10][8]
人數(%)
2011[11]
無宗教 / 其他 - - 43.7% 57.4% 55.3% 55.6% 57.9% 49.3%
基督宗教 10% 60% 46.4% 36.3% 32.4% 29.2% 20.9% -
天主教 - - 12.9% 14.2% 16.0% 13.8% 11.7% -
新教 - - 33.5% 22.1% 16.4% 15.4% 9.2% -
佛教 - - - - 11.4% 14.6% 14.2% -
其他宗教 - - 9.9% 6.4% - - 7.0% -
中國民間信仰 - - - - - - - 50.7%
人口 - - 124,600 285,800 633,931 1,094,638 1,346,510 1,324,700

多倫多早期的華裔移民重要的結構為教會團體,至今,多倫多有超過三十多個華裔教會。1960年代初,基督教信仰達到了人數的高峰,1961年的人口普查仍然顯示,60%的華裔宣稱自己是基督徒[8]。近幾十年來,加拿大出生的華裔和華裔新移民中,基督徒比例一直在下降[9]。大多數華裔加拿大人不表態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根據2010年的人口分析,超過一半的華裔加拿大人信奉中國民間信仰[11]。2001年調查中,55歲以上的華裔加拿大人中,56%表示他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而加拿大全國無宗教的平均人數為17%。華裔加拿大人佔全部加拿大人口的13%。華裔加拿大人中有14%是佛教徒,14%信仰天主教,9%信仰基督新教[9]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存档副本. [2021-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6). 
  2. ^ 2011年全國家庭調查數據表,《加拿大統計局》,2017年2月14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存档副本.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3. ^ 加拿大總理就向華裔徵收人頭稅道歉,《BBC》,2006年6月23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存档副本. [2006-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3. 
  4. ^ 總理道歉 為中國人頭稅提供「象徵性付款」,《環球郵報》,2006年6月23日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存档副本. [2017-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5. ^ 2011年全国家庭调查数据表. 加拿大統計局. 2011 [2017-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6. ^ 列治文市种族概要 (PDF). 列治文市政府. 20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17).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Chinese Canadians: Enriching the cultural mosaic," Canadian Social Trends, Spring 2005, no. 7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8.0 8.1 8.2 8.3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Chinese Canadia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Life
  9. ^ 9.0 9.1 9.2 9.3 9.4 9.5 Religious Preference of Chinese Canadian, from Census 1971-2001. In Tan, Chee-Beng. After Migration and Religious Affiliation: Religions, Chinese Identities and Transnational Networks. World Scientific, 2014. ISBN 9814590010. p. 173. Note that the Canadian Census data on religion reflect nominal preference or identification with a religion, not a count of church membership. ibid.
  10. ^ Statistics Canada: 2006 statistics about the Chinese Canadia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1. ^ 11.0 11.1 Todd M. Johnson, Brian J. Grim. The World's Religions in Figure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Dem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2013. Google Ebook. p. 31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