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迪士尼主題樂園
迪士尼樂園 Disneyland Disneyland Park | |
---|---|
| |
位置 | 美國加州安納罕市迪士尼樂園度假區 |
經緯度 | 33°48′32″N 117°55′08″W / 33.809°N 117.919°W |
主題 | 童話和迪士尼角色 |
業主 | 華特迪士尼公司 |
經營者 | 華特迪士尼樂園及度假區 |
開幕 | 1955年7月17日[1] |
前稱 | Disneyland |
開放時間 | 全年開放 |
面積 | 52.4公頃(0.524平方公里) |
網站 | 迪士尼樂園官方網站 |
迪士尼樂園度假區 |
---|
主題樂園 |
度假區飯店 |
購物、餐飲和娛樂 |
迪士尼樂園[註 1](英語:Disneyland,正式全名為:Disneyland Park),又譯迪斯尼樂園[2],是一座位於美國加州安納罕市的迪士尼主題樂園,又稱為加州迪士尼樂園、安納罕迪士尼樂園;因為是世界上第一個迪士尼樂園,所以也被稱為元祖迪士尼樂園。迪士尼樂園離洛杉磯市中心大約有20分鐘的車程(高速公路);於1955年開幕,它由迪士尼的總公司直接派人管理與營運,「加州迪士尼樂園」和「加州冒險樂園」一同成為加州迪士尼度假區中的兩個最主要遊樂設施。
加州迪士尼樂園是世界唯一由和路·迪士尼親手設計和創辦的迪士尼樂園,以樂園的面積來說在世界迪士尼中排名第二,還擁有世界迪士尼樂園中最多的遊樂設施,同時不會讓人覺得擁擠,它的整體規劃和人潮動線構造得極其巧妙;而且加州迪士尼樂園的建築面積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一開始為28公頃、後來不斷擴建,在2019年星球大戰:銀河邊緣建成後比美國神奇王國和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的面積更大,為52.4公頃。
加州迪士尼從2008年開始一直是世界上第二人數多的主題樂園(第一名同為迪士尼管轄的神奇王國),人數遠超第三名的東京迪士尼樂園以及是隔壁加州冒險樂園的三倍有餘[3][4] 。
概要
本條目介紹的是歷史最悠久、全球第一座的迪士尼樂園,位於美國加州洛杉磯的元祖迪士尼樂園。建成於1955年7月17日,1971年,耗時十年的另外一座美國佛羅里達州迪士尼(華特迪士尼世界度假區)建成;另外,其他冠有「迪士尼樂園」之名的迪士尼主題樂園還有:1983年建成的東京迪士尼樂園,1992年建成的巴黎迪士尼樂園,2005年9月12日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和2016年開幕的上海迪士尼樂園。
迪士尼樂園開創了很多先例,最大的就是場景再現,例如在迪士尼樂園裏面的一些區域再現《米奇老鼠》、《小熊維尼》、《白雪公主》、《小飛俠》、《獅子王》、《小魚仙》、《小飛象》這些經典卡通動畫,而在其他不同主題區域再現《復仇者聯盟》、《加勒比海盜》、《印第安納瓊斯》、《星球大戰》、《阿凡達》這些偏向成人的電影。
在佈局方面,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及唯一一個「非神奇王國型迪士尼樂園」,和其他所有神奇王國型迪士尼樂園都不相同,最大的區別在於擁有真的可以在水下航行的『真人潛水艇』和內有雪怪的『瑞士雪山』這兩個遊樂設施。在一個人工湖內,可以乘《海底奇兵》潛艇看到美人魚和聽到海底奇兵中的尼莫、多利、瑪尼、魟魚老師和海龜父子的對話;園內有座幾乎到處都能看到的很高的假雪山,這一整個雪山都是遊樂設施,包含:『瑞士滑雪板』和『攀登阿爾卑斯山』這兩個遊樂設施組成。原本人們可以坐纜車從雪山中間穿過,但1990年代,由於雪山結構問題,原本的纜車被拆除了。迪士尼樂園、新設立的加州冒險樂園、與周圍一系列相關設施(包括幾座大飯店·幾座購物中心·一座迪士尼大學)共同組成一整個迪士尼度假區。
歷史
起源
迪士尼樂園的概念是從和路·迪士尼帶着兩名女兒造訪洛杉磯的格里斐斯公園後開始誕生,當他看着女兒們搭乘旋轉木馬時,迪士尼有了興建一個地方讓大人和他們的小孩都能同樂的構想。另有說法是迪士尼也或許是受到父親對1893年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記憶的影響(迪士尼的父親曾在博覽會中工作)。在博覽會上的大道樂園(Midway Plaisance)中設有一組代表世界各地和各人類歷史時期的景點;此外也有許多遊樂設施,包括第一座摩天輪、一座「高空」設施、一列繞行會場的火車,以及一場狂野西部秀(Wild West Show)。另一項可能的靈感來源是密芝根州本頓港知名的大衛之家(House of David)伊登泉公園(Eden Springs Park)。迪士尼曾造訪該公園,並最後購買了一節曾在公園內使用的迷你小火車。在當時,公園內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迷你小火車系統[5]。
迪士尼後來具體化了最初的規劃與構想,第一份草稿文件在1948年8月31日時以備忘錄的形式交給了電影場景設計師迪克·凱爾西(Dick Kelsey),當時這份計劃稱為「米奇老鼠公園」(Mickey Mouse Park),其內容是依據當月迪士尼和華德·坎貝爾一同前往芝加哥鐵路節時發想寫下的筆記,旅途中他們也在亨利·福特的博物館和綠野村莊停留了印象深刻的兩天,在那裏有着類似小鎮大街的景點,以及搭乘蒸汽船的遊樂設施[6][7][8][9]。
同時,許多人去信給迪士尼希望能造訪迪士尼片場,但迪士尼了解一座正常運作的電影片廠無法向影迷提供招待和服務,因此他開始構想在柏本克片廠的附近建造一座可讓遊客造訪的設施。這個構想衍伸成為一座小型的遊樂場,之中遊客可搭乘船隻,並有着其他的主題區域。最初的「米奇老鼠公園」概念是預定建造在河濱路(Riverside Drive)旁一處8-英畝(3.2-公頃)大小的空地。為了尋找靈感,迪士尼開始前往世界各地的其他公園參觀,包括丹麥的趣伏里公園、荷蘭的艾夫特琳,以及美國的綠野村莊、三藩市遊樂場(Playland)和兒童童話樂園(Children's Fairyland)。迪士尼的設計師們也開始依據概念規劃,但漸漸的整個計劃範圍開始變大,原本的建設預定地已經無法容納[10]。迪士尼自國際史丹福研究所請來了哈里森·普萊斯,由他負責尋找能容納主題公園及未來可能擴建的新預定地。根據普萊茲的分析結果,迪士尼購買了洛杉磯東南方靠近橙縣的一塊土地,面積約為160 acre(65 ha)[10][11]。柏本克的預定地現今則為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和ABC工作室的所在。
樂園主要園區
迪士尼樂園共由9個不同主題的「世界」(land)組成,包含數個封閉的後台區域,整座樂園約佔地92英畝(37公頃)[10]。樂園剛開幕時即包含美國小鎮大街、探險世界、邊域世界、幻想世界和明日世界。1966年新增了「紐奧良廣場」(New Orleans Square)1972年新增「棕熊鄉村」(Bear Country,之後改為動物天地(Critter Country)),1993年新增「米奇卡通城」(Mickey's Toontown),2019年再新增星球大戰:銀河邊緣(Star Wars: Galaxy's Edge)。一個名為「假日樂園」(Holidayland)的區域在1957年開幕,佔地9英畝(3.6公頃),其中包含馬戲團、棒球場以及其他休閒區域,但在1961年關閉。在樂園中各處有許多的「隱藏米奇」,這些是在設施景點和環境裝飾中隱藏的米奇頭像。一條高架的窄軌迪士尼鐵路環繞整個園區。
-
美國小鎮大街
(攝於2010年7月4日) -
探險世界
(入口,攝於2007年) -
-
邊域世界
(巨雷山雲霄飛車,攝於2008年)
-
米奇卡通城
(卡通城中的郵局和消防局) -
明日世界
(飛躍太空山,攝於2009年) -
星球大戰:銀河邊緣
(奧加酒館,攝於2019年)
美國小鎮大街
- 美國小鎮大街(Main Street U.S.A.)是以20世紀初的典型美國中西部小鎮為設計範本。和路·迪士尼從他小時候成長的密蘇里州小鎮馬瑟林(Marceline)取得靈感,並與設計師和建築師密切合作開發出了小鎮大街的風貌。這是遊客進入樂園後第一個到達的區域(搭乘單軌電車入園除外),這也是通往中央廣場的必經之路。在迪士尼樂園的中央、中央廣場的北方即是象徵樂園的睡公主城堡(Sleeping Beauty Castle),穿越城堡後即可到達幻想世界。探險世界、邊域世界和明日世界則分別圍繞在城堡兩側。
- 美國小鎮大街的設計採用了強迫透視(forced perspective)技巧來造成建物高度的幻象。在大街兩旁的建築物第一層是以3/4比例建造,第二層以5/8比例,最上層則是以1/2比例建造,每一層樓的比例逐步遞減1/8。
- 2018年,美國小鎮大街已經完成改造,重新鋪上了地磚和重新啟動了人力馬車的運行,迪士尼樂園的入口的地面不再是單調的黑色柏油路了。一些老舊的裝潢也被翻新。
探險世界
- 探險世界(Adventureland)的設計試圖重現遙遠偏僻的熱帶地區體驗。「為了能建造能讓這個夢想成真的世界,」華特迪士尼說,「我們想像自己處於距離文明遙遠的世界,位於亞洲和非洲偏遠的叢林裏[註 2]。」開幕當時的遊樂設施包括叢林巡航(Jungle Cruise)、印第安那瓊斯冒險的禁忌之眼(Temple of the Forbidden Eye)和泰山樹屋(Tarzan's Treehouse)。位於探險世界的入口附近的提基神殿(Walt Disney's Enchanted Tiki Room)是第一個使用發聲機動機械人的主要設施。
紐奧良廣場
- 紐奧良廣場(New Orleans Square)是以19世紀的紐奧良為藍本建造,在1966年7月24日開幕。區域內有着許多樂園裏最受歡迎的遊樂設施,包括加勒比海盜和幽靈公館。著名的「33俱樂部」(Club 33)也位於此區域。
邊域世界
- 此世界呈現美國西部風格,但是美國人自己卻不稱之為美國西部,而是把此稱作邊域。裏面的主體會和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歷史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礦山、地下隧道、美國棕熊、西部小鎮、牛仔、仙人掌、沙漠公路等等各種元素。
動物天地
- 2003年,一座室內遊樂設施小熊維尼歷險記之旅(Many Adventures of Winnie the Pooh)取代了原本的鄉村頑熊劇場(Country Bear Jamboree)在這個區域開幕。迪士尼動畫影片中的動物角色,是此園區的最大賣點。事實上,動物天地並不見得永遠像它的名稱一樣溫和,因為裏面有一個總是讓人尖叫不已的飛濺山(Splash Mountain,近期計劃整改並將劇情原型改為《公主與青蛙》[12]),在原木小船的帶領下,迂迴前進於室內及室外流域,最後從瀑布,幾成90度垂直衝下,將緊張氣氛帶至最高點
幻想世界
- 這是迪士尼樂園內遊樂設施最多,與童話故事最密不可分的夢幻王國,聳立在樂園正中央的睡公主城堡,也是整個迪士尼樂園的精神象徵和地標。其中小小世界(It's a Small World)是迪士尼樂園的經典之作,充滿童趣。
米奇卡通城
- 米奇卡通城(Mickey's Toontown)在1993年開幕,其部分靈感是來自1988年電影《夢城兔福星》中虛構的洛杉磯郊區。米奇卡通城的建築造型是依據1930年代的卡通風格,許多迪士尼最受歡迎的卡通人物也聚集於此。卡通城內有三座主要設施:米奇和米妮的失控火車、艾芝迷你雲霄飛車和兔子羅傑卡通轉轉車。卡通城中的「市區」有着許多角色的家,包括米奇公館、米妮公館、高飛遊漆屋以及唐老鴨汽船。2022年3月8日,米奇卡通城暫時關閉進行改造,並計劃於2023年3月19日重新開幕,其中米奇和米妮的失控火車則在1月27日率先開幕。
明日世界
- 在1955年的開幕儀式上,和路·迪士尼對明日世界發表了以下談話:「明日將會是奇妙的時代。今日我們的科學家正打開太空世紀的門扉,通往能夠造福我們的孩子和下一代的偉大成就。明日世界中的設施經過特別設計,希望能給你參與冒險的機會,這將成為我們未來的鮮活藍圖。」
- 迪士尼樂園製作人華德·坎貝爾請來了太空工程學家華納·馮·布朗等人作為明日世界(Tomorrowland)的設計顧問。最初開幕時的設施包括奔月火箭(Rocket to the Moon)、宇宙噴射機(Astro-Jets)和大賽車場(Autopia),不久後又加入了潛水艇之旅(Submarine Voyage)。這個區域在1967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翻修,成為「新明日世界」(New Tomorrowland)。1998年再次二度翻修,這次的重點轉移為重現儒勒·凡爾納插畫中的「復古未來感」(retro-future)。
- 目前區域內的遊樂設施包括太空山(Space Mountain)、Innoventions、EO船長(Captain EO Tribute)、大賽車場(Autopia)、迪士尼樂園單軌電車明日世界站、太空軌道車(Astro Orbitor)和巴斯光年雷射大砲(Buzz Lightyear Astro Blasters)。海底奇兵潛艇之旅(Finding Nemo Submarine Voyage)在2007年6月11日開幕,延續了1998年關閉的潛水艇之旅。星際旅行(Star Tours)在2010年7月關閉,並在2011年6月由新版的星際旅行:冒險續航(Star Tours—The Adventures Continue)取代。
星球大戰:銀河邊緣
2019年開放的新園區,可以讓遊客完美體驗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場景。
造訪人次
年份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
---|---|---|---|---|---|---|---|---|---|---|
造訪人次 | 1 | 4 | 4.5 | 4.6 | 5.1 | |||||
年份 | 1960 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造訪人次 | 5 | 5.3 | 5.5 | 5.7 | 6 | 6.5 | 6.7 | 7.8 | 9.2 | 9.1 |
年份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造訪人次 | 10 | 9.3 | 9.4 | 9.8 | 9.5 | 9.8 | 9.8 | 10.9 | 11 | 11 |
年份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造訪人次 | 11.5 | 11.3 | 10.4 | 9.9 | 9.8 | 12 | 12 | 13.5 | 13 | 14.4 |
年份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造訪人次 | 12.9 | 11.6 | 11.6 | 11.4 | 10.3 | 14.1 | 15 | 14.2 | 13.7 | 13.5 |
年份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造訪人次 | 13.9 | 12.3 | 12.7 | 12.7 | 13.3 | 14.26 | 14.73 | 14.87 | 14.72 | 15.9 |
年份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造訪人次 | 15.98 | 16.14 | 15.96 | 16.20 | 16.77 | 16.20 | 18.28 | 17.94 | 18.30 | 18.66 |
年份 | 2020年 | |||||||||
造訪人次 | 3.67 |
門票
從迪士尼樂園開幕起至1982年止,除了門票外,遊樂設施也需要額外付費[16]。遊客僅需支付一小筆金額即可進入樂園,但大多數的遊樂設施和景點都需要額外購買門票。這些設施門票提供單獨販售,亦可成冊購買。一本票券冊中包含了數張從「A」標示至「C」的票券。「A」票券可搭乘一些小型的遊樂設施,例如美國小鎮大街上的汽車等,而「C」票券則能用在大多數的熱門設施,例如彼得潘設施或旋轉咖啡杯等。隨着更加刺激的遊樂設施陸續加入,迪士尼進一步推出了「D」和「E」種類的票券。票卷彼此可結合交換,例如兩張「A」票券等於一張「B」票券。因為迪士尼樂園的門票制度,「E票券設施」(E ticket ride)一度被用來形容所有刺激的體驗。
迪士尼樂園隨後推出了「王國之鑰」票券冊,其中包含了10張未分級的票券,可用在任何設施,
迪士尼在1982年放棄了每項設施個別收費的方式,轉而實施一張門票即可遊玩所有設施的制度(射擊廠除外)。雖然這樣的制度並非迪士尼首創,但其商業優勢十分明顯:除了可讓短時間停留的訪客也支付相對高額的單一票價外,主題樂園也無需再印製門票冊、可減少僱請票亭售票員,並不需要再聘請專門在每項設施收票的員工。迪士尼在之後也推出了其他的入園選項,包括多日票券、年票和南加州居民折扣等。
迪士尼在2016年開始採用動態定價,即平日的門票價格會較假日的價格低。
年份 | 1981年 | 1982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3年 | 1994年 |
---|---|---|---|---|---|---|---|---|---|---|
價格 | $10.75 | $12.00 | $14.00 | $17.95 | $18.00 | $21.50 | $25.50 | $27.50 | $28.75 | $31.00 |
年月 | 1999年7月 | 2000年1月 | 2000年11月 | 2002年3月 | 2003年1月 | 2004年3月 | 2005年1月 | 2005年6月 | 2006年1月 | 2006年9月 |
價格 | $39.00 | $41.00 | $43.00 | $45.00 | $47.00 | $49.75 | $53.00 | $56.00 | $59.00 | $63.00 |
年月 | 2007年9月 | 2008年8月 | 2009年8月 | 2010年8月 | 2011年6月 | 2012年5月 | 2013年6月 | 2014年5月 | 2015年2月 | 2016年2月 |
價格 | $66.00 | $69.00 | $72.00 | $76.00 | $80.00 | $87.00 | $92.00 | $96.00 | $99.00 | $95/$105/$119 |
年月 | 2017年2月 | 2018年2月 | 2019年1月 | 2020年2月 | 2021年10月 | |||||
價格 | $97/$110/$124 | $97/$117/$135 | $104/$129/$149 | $104/$114/$124/$139/$154 | $104/$119/$134/$149/$159/$164 |
註釋
資料來源
- ^ Disneyland Celebrates 56 Years on July 17 « Disney Parks Blo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isneyparks.disney.go.com. Retrieved on September 6, 2013.
- ^ 迪斯尼乐园. 《中国大百科全书》 第二版.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000-7958-3. NLC 004141394.
- ^ TEA/AECOM 2017 Theme Index and Museum Index (PDF). 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2017 [2018-05-1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6-02).
- ^ TEA/AECOM 2010 Global Attractions Report (PDF). 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2010 [2012-11-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19).
- ^ Siriano, Christopher. The House of David. Arcadia. 2007: 40 [2014-08-08]. ISBN 978-0-7385-5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 ^ Walt’s first vision of Disneyland. Walt's Apartment. 2012-08-31 [201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英語).
- ^ Walt Disney Visits Henry Ford's Greenfield Village. The Henry Ford. [201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英語).
- ^ Broggie, Michael. Walt Disney's Railroad Story: The Small-Scale Fascination That Led to a Full-Scale Kingdom. Carolwood Pacific LLC. [2014-08-08]. ISBN 0-975-858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1) (英語).
- ^ Kaufman, Richard. Behind the Magic: 50 Years of Disneyland. 2005-12-20 [2014-08-09] (英語).
- ^ 10.0 10.1 10.2 Disneyland History. Justdisney.com. 1954-07-21 [201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1) (英語).
- ^ Walt's Revolution! By the Numbers. Stanford Business Magazine May 2004. Stan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2004-05 [2012-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8-13) (英語).
- ^ Exclusive: Walt Disney Imagineering’s Bob Weis Discusses Reimagining Splash Mountain for Tiana and Her Frien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23.com. Retrieved on June 25, 2020.
- ^ TEA/AECOM 2013 Global Attractions Report (PDF). 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 2014 [2014-06-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6-06).
- ^ Attendance of Disneyland Park 1980. islandnet.com. [2014-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8).
- ^ Disneyland - Still Magic After All These Years. The Lewiston Journal. 1984-03-13 [2014-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8).
- ^ Walt Disney Productions. Disneyland: The First Quarter Century. 1979. ASIN B000AOTTV2-1.
- ^ Collection of tickets. finddisney.com.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18).
1981–1994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