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禕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禕之(630年—686年8月12日),字希美常州晉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祖籍臨淮郡陽樂縣(今江蘇省宿遷市),漢光武帝之子廣陵思王劉荊的後裔,唐朝宰相。

生平

劉禕之的祖父劉興宗是南朝陳鄱陽王諮議參軍;他的父親劉子翼歷任隋朝、唐朝秘書監著作郎,死在唐高宗永徽初年。劉禕之以文章知名,與孟利貞高智周郭正一並稱為「劉、孟、高、郭」,他們都在昭文館工作。

唐高宗上元年間(674年-676年),劉禕之遷左史弘文館直學士,他和元萬頃范履冰、苗楚客、周思茂、韓楚賓等文士被召入宮中,為唐高宗的皇后武后(即武則天)編寫著作,包括《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因為他們的工作場所在宮中靠近北門,當時人們稱他們為北門學士。武后讓他們參與決策,分割宰相的權力。同時,劉禕之的哥哥劉懿之為給事中,兄弟二人被人羨慕。

677年,劉禕之升任中書省的副官中書侍郎、唐高宗和武后的幼子李輪(後來的唐睿宗)的司馬[1],然而他姐姐使他被流放。劉禕之的姐姐是宮裏的女官,武后派他去武后母親榮國夫人家探病。劉禕之違法規定,通過賀蘭敏之去榮國夫人家探望姐姐,結果他被流放到巂州(今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好幾年。

後來,武后請求皇帝將劉禕之從流放地赦回,任命為中書舍人,繼續做相王李旦(李輪改名)的司馬。不久,升任中書侍郎。唐高宗認為劉禕之的家族世代忠孝,對劉禕之說:「相王是我的愛子,卿家忠孝,我希望你能好好地教導他。」劉禕之居家孝友,經常用俸祿救濟親屬,得到高宗皇帝的讚譽。

唐高宗在683年駕崩,皇太子李哲繼位為唐中宗;武后為皇太后,掌握實權。684年,唐中宗想謀求權力,武則天把他廢黜,立他的弟弟李旦為唐睿宗。劉禕之參與了這場政變,隨即升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賜爵臨淮縣男。當時軍國多事,所有的詔敕都出自劉禕之,他構思敏速,詔書可立待而成。

685年,武太后非常信任劉禕之。當時司門員外郎房先敏被貶衛州司馬,他向宰相申訴。內史(原中書令騫味道對他說:「這是皇太后的決定。」劉禕之說:「你因獲罪改任官職,是有關官員奏請的結果。」武后得知,認為騫味道有功歸己,有過推君,貶他為青州刺史。劉禕之推善於君,引過在己,加授太中大夫,賜物百段、細馬一匹。武則天對群臣說:「夫為臣之體,在揚君之德,君德發揚,豈非臣下之美事?且君為元首,臣作股肱,情同休戚,義均一體。未聞以手足之疾移於腹背,而得一體安者。味道不存忠赤,已從屏退。禕之竭忠奉上,情甚可嘉。」

686年(墓志銘記載,傳世文獻記載為687年),劉禕之一言導致了他的悲慘結局。他在私底下對鳳閣舍人賈大隱說:「太后能廢昏君、立明君,為什麼不能把權力給皇上來安撫天下?」賈大隱向武后匯報了。武則天不悅:「劉禕之是我所引用的,居然有背我之心,難道他還能感念我的恩情嗎?」結果,有人誣告劉禕之接受了歸誠州都督契丹孫萬榮賄賂的黃金,還和原宰相許敬宗的侍妾私通。武則天派肅州(今甘肅酒泉刺史王本立審問劉禕之。當王本立到劉禕之的處所宣讀太后的詔書,劉禕之不服,說:「沒有經過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核的文書,能叫詔令嗎?」(「不經鳳閣鸞臺,何名為勅?」)王本立回稟武則天。武則天大怒,拘捕劉禕之,認為他藐視自己的敕使。

唐睿宗和師傅劉禕之關係很好,想向母親求情。劉禕之的親友知道皇帝營救後,非常高興。劉禕之知道後說:「我死定了。太后臨朝獨斷、要殺我,皇帝要救我,必然讓我早死。」 不久,武則天將劉禕之賜死在家中。劉禕之臨死前,讓兒子劉揚名向武則天上謝表。劉揚名太悲傷寫不下去,劉禕之自己提起筆來,一會就寫完了。劉禕之死後,他的陳情謝表,見者無不傷痛。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學周思鈞,因為稱嘆這份謝表,被武則天貶謫。

690年,唐睿宗讓位給母親武則天。唐睿宗710年復位後,追贈劉禕之為中書令。劉禕之著有《劉禕之集》七十卷。

劉禕之墓志銘

劉禕之墓誌出土於洛陽,該墓誌長、寬各八十八厘米,四煞裝飾卷草紋,志文楷書,共38行,每行38字,志蓋未見。該墓誌目前已被洛陽私人收藏。

大唐故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昭文館學士臨淮縣開國男贈中書令劉氏先府君墓志銘並序

嗣子潤州司法參軍揚名等謹述

緬尋童幼,昔事嚴慈。趨庭稟詩禮之初,入室奉晨昏之次。用能備觀百行,總聞四德,忠孝之道存焉,貞淑之教流焉。霜露年深,儀範斯遠。門庭遺事,記錄猶多,或求他人,誰能具矣。是用謀諸姻屬,敬述德音。先府君諱禕之,字希美,臨淮陽樂人。漢光武子廣陵思王荊之後也。蛇分沛國,郁興西漢之基;鳳集濟陽,式建東都之業。及五馬南渡,七姓從王,家於晉陵,重為名族。曾祖保,陳始興王諮議參軍。祖興宗,鄱陽王諮議參軍,名書國史,兼有文集。考子翼,皇朝朝散大夫、著作郎、昭文館學士。盛德偉才,自有史傳,豈伊小子所敢詳焉。府君積善餘慶,里人為美。四歲通《騷》、《雅》,六歲屬文章。及乎成童,文史足用。就養之美,造次無虧。非道不行,非禮不履,孝友恭肅,聞於鄉黨。年甫十五,言祗上京。燕公于志寧、河南公褚遂良素聞府君高名,特加表薦。尋授宋州參軍,轉左率府倉曹參軍、昭文館直學士,又轉內直丞。丁內憂,尋奉敕奪情,授雍州萬年縣主簿,兼崇賢館直學士,又遷著作佐郎,又轉起居舍人。府君長兄中允君時任給事中,與府君同侍玉階,分華兩省,侍奉之美,朝論稱榮。俄而坐事,徒于越嶲。上元初,今上抗表,雪府君無罪,特敕追還。未幾,授中書舍人。皇命才發,紫泥已奉。疾如奔電,勢若凌雲,天下之人,望風欽屬。尋授相王府司馬,仍侍王屬文。又加昭文館學士,尋又檢校禮部侍郎。朝望允諧,禮儀斯緝。尋又兼吏部侍郎,所立綱紀,至今遵式。未終大選,又遷中書侍郎。掌紱鳳池,實參鵷汗。譽高五字,聲馳八表。屬皇帝嗣膺大寶,府君久事平台。禮峻宋昌,恩踰邴吉。尋同中書門下三品,封臨淮男,邑三百戶。於時,天子諒陰,獨決朝政。舉無遺策,動不失機。燮理惟和,中外無事。累承天澤,特冠朝倫。每獻嘉謀,必筵厚賜,或申直諫,更錫殊私。然每奉恩波,必加憂懼。頻表退讓,天聽不回。志在公清,戶無私謁。廉過辭帛,慎均溫樹。撫育猶子,逾於所生。至於朝廷誥命,吉凶制則,揮翰立成,文不加點。然以□□府幕,兼崇定策之功,久掌絲綸,遂迫奸臣之忌。奄罹冤酷,上訴無因。以垂拱二年八月十二日薨於河南崇業里之私第,春秋五十七。揚名等號天扣地,無所逮及,偷生忍死廿餘年。以唐隆元年,皇□載臨宸極,情深遺舊,贈中書令,又葬日令州縣檢校給賻,禮也。重惟府君天性純至,日用恭睦。重丁二禍,無改三年。雖久變琴歌,而不忘哀慼。至若詞藻精博,獨冠當時。漢代文章,無非子云之筆;晉朝碑頌,必假孫公之詞。罕存草稿,並多遺逸。今所編錄,成七十卷焉。寶在門庭,藏諸天府。先夫人河東郡君裴氏,皇朝戶部尚書、安邑公矩之孫,始州臨津令恭道之女也。□□禮樂,門襲軒裳,一德無爽,六行兼備。棗栗苹蘩,夙彰於內則;柔明貞婉,更昭於母儀。撫養子侄,至於成長。彼蒼不弔,翳我何辜。以聖曆元年九月廿八日終於汴州尚賢里之私第,春秋五十六。長子揚名,今任潤州司法參軍。第二子大名,今任通事舍人。第四子審名,今任右衛兵曹參軍。第三子正名、第五子有名、第六子異名,並秀而不實,早歸泉壤。揚名等親奉義方之教,夙承清白之基。不自滅亡,重罹凶變。兄弟零落,形影相依。載偶聖明,各從驅策。思薦堇而無及,將負米而何因。慼慼崇堂,劬勞難報。哀哀逝水,風樹長搖。今贈終之禮既宣,制葬之儀允集。龜筮告吉,歲月其良。以今景雲二年歲次辛亥九月癸酉朔廿五日丁酉葬於洛陽縣金鄘鄉之原,禮也。北拒長河,南瞻太室。郊原爽塏,都邑駢華。松柏千秋,丘陵萬古。寧神有地,為子方終。雖卑不述尊,古有其義。然禮儀名教,先人之法。因心則述,何必求人?是用依盧諶之誄,取陸機之賦。啜其泣矣,敢作銘云:

父兮母兮,盡劬勞。屺兮岵兮,肆哀號。履霜庭兮慼慼,攀淚柏兮忉忉。欽若先君兮道在天下,愍余□子兮孰敢揮毫,欲報德兮空罔極,地既厚兮天蓋高。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舊唐書·卷87》,出自劉昫舊唐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唐書/卷117》,出自《新唐書

參考文獻

  1. ^ 《舊唐書·卷87·劉禕之傳》稱李輪為豫王;但根據《舊唐書·卷7·睿宗本紀》,他當時是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