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副甲龍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副甲龍類
化石時期:白堊紀, 105–70 Ma
三個屬的體型比較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鳥臀目 Ornithischia
演化支 頜齒類 Genasauria
演化支 裝甲類 Thyreophora
演化支 裝甲類 Thyreophoroidea
演化支 扁腳類 Eurypoda
亞目: 甲龍亞目 Ankylosauria
演化支 副甲龍類 Parankylosauria
Soto-Acuña et al., 2021
Subgroups

副甲龍類(Parankylosauria)是甲龍類恐龍的一個基礎演化支,已知的生存年代從白堊紀中期至晚期,分佈範圍包括南美洲澳洲南極洲。但推測這個演化支很有可能早在侏儸紀中期就從其他甲龍類中分化出來了,只是還沒發現有保存下來的化石證據。[1]

研究歷史

覆尾龍化石,也是本演化支的建立依據

岡瓦納大陸中生代南半球超大陸)的甲龍類在過去被認為是非常神秘的一支。由於化石材料相當稀少及罕見,要理解並研究其種系發生學是相當地困難。舉例來說,南極甲龍的脊椎與其他甲龍類相比下來特別異常,以致曾有人懷疑這是否屬於某種海生爬蟲類,該物種的標本有可能是個嵌合體。直到2021年發表了覆尾龍,才終於澄清了過去的謎團。覆尾龍保存了足夠完整的骨骼部位,可以明瞭這些南方甲龍類構成了一個過去未曾知曉的單系群演化支。於是研究人員將前述兩者加上盾龍一同建立為副甲龍類。[1]

解剖學

已知的副甲龍類都是小型動物,身長介於1.5至4公尺左右,頭骨比例上相對較大顆。其中的覆尾龍最明顯特徵是尾巴末端有個形似古代美洲原住民武器雙刃刀英語macuahuitl的構造,類似於劍龍類尾刺與甲龍類的尾槌英語Tail club,但似乎是各自獨立演化出來的。這個尾板由一系列五對結實的皮內成骨癒合構成,圍繞着尾部末端與兩側。這種武器在覆尾龍已發現確切證據、南極甲龍可能有間接證據來懷疑、至於盾龍則全然未知(因為沒發現完整尾部)。前者尾板的形成明顯受到尾部縮短的密切影響,尾椎數比其他甲龍類少許多。與其他甲龍類相同的是,皮內成骨覆蓋着身體大部分面積,作為多刺武裝盔甲使用。[1]

與其他研究較透徹的甲龍類相較而言,副甲龍類保存了更多原始裝甲類劍龍類所擁有的特徵,其中以身體部分最明顯,四肢細長、比例上也很長;頭骨則比較類似其他甲龍類,因此推測甲龍類在演化初期便發展出進階的頭骨特徵。與真甲龍類還有另一個不同之處,根據盾龍所保存下的皮內成骨、且缺乏側邊骨板,副甲龍類可能不具有像真甲龍較輕的真皮裝甲,而是一塊骨盆盾板,在臀部上方構成一片薄骨板,較劍龍類的背板強韌、但不像真甲龍類那麼發達。[1]

種系發生學

副甲龍的定義為:較接近覆尾龍、而離甲龍較遠的所有物種,使該演化支與真甲龍類(包括結節龍科甲龍科)互成姊妹群。以下支序圖取自2021年覆尾龍的系統發生學分析:[1]

萊索托龍 Lesothosaurus

小盾龍 Scutellosaurus

莫阿大學龍 Emausaurus

腿龍 Scelidosaurus

扁腳類 Eurypoda
劍龍類 Stegosauria

華陽龍 Huayangosaurus

劍龍科 Stegosauridae

甲龍類 Ankylosauria
副甲龍類 Parankylosauria

盾龍 Kunbarrasaurus

南極甲龍 Antarctopelta

覆尾龍 Stegouros

真甲龍類 Euankylosauria

結節龍科 Nodosauridae

遼寧龍 Liaoningosaurus

戈壁龍 Gobisaurus

沙漠龍 Shamosaurus

甲龍亞科 Ankylosaurinae

延伸閱讀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1.4 Soto-Acuña, Sergio; Vargas, Alexander; Kaluza, Jonatan; Leppe, Marcelo; Botelho, Joao; Palma-Liberona, José; Gutstein, Carolina; Fernández, Roy; Ortiz, Hector; Milla, Verónica; Aravena, Bárbara. Bizarre tail weaponry in a transitional ankylosaur from subantarctic Chile. Nature. 2021 [2021-12-02]. doi:10.1038/s41586-021-0414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