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凡爾登條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凡爾登條約
加洛林帝國領土最大時期和843年的三個主要部分。
日期843年8月
地點凡爾登
參與者洛泰爾一世
日耳曼人路易
禿頭查理
結果加洛林帝國的領土被分為三個王國;
對於西歐地區繼承權的影響和衝突一直持續到20世紀。

凡爾登條約》(法語:Traité de Verdun, 德語:Vertrag von Verdun)是843年8月加洛林帝國簽署的第一份王國分割條約,由法蘭克王國皇帝虔誠者路易的3個兒子在凡爾登(位於今法國東北部)簽訂,該條約結束了持續三年的加洛林內戰

背景

查理大帝去世後,虔誠者路易成為加洛林帝國的統治者。統治期間,他將帝國劃分給自己的兒子,使得每個兒子得以在自己的統治下管理各自的王國。長子洛泰爾一世被授予國王頭銜,但由於虔誠者路易對王國的幾次重新劃分以及因此而引發的叛亂,他的權利範圍大大縮小。840年虔誠者路易一世死後,洛泰爾一世即位,宣稱自己對整個王國擁有最高統治權並試圖奪回他最初成為國王時擁有的權力[1]。同時支持侄子丕平二世繼承王國西部的阿基坦公國。洛泰爾一世的弟弟日耳曼人路易和同父異母弟弟禿頭查理拒絕承認他的宗主權,並結成聯盟以展開內戰[1]。最終在841年的豐唐瓦之戰英語Battle of Fontenoy (841)中,兩人擊敗洛泰爾一世,並在次年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言中宣佈洛泰爾一世不配得到王位,此後洛泰爾一世同意求和以達成協定。

和約條款

根據條約,加洛林帝國一分為三。兄弟三人在此之前已經割據一方:洛泰爾一世佔據意大利王國、日耳曼人路易佔據巴伐利亞公國、禿頭查理擁有阿基坦公國。

洛泰爾一世仍承襲帝號,但對其兄弟的領土只有名義上的統治權[2]。其領土包括:低地國家洛林阿爾薩斯勃艮第普羅旺斯、意大利王國(包括意大利半島北部),以及亞琛羅馬兩座帝國城市。
其領土包括王國在萊茵河以東、意大利以北以及萊茵河以西的萊茵蘭地區所有領土,此後演變為中世紀中期德意志王國,即神聖羅馬帝國的最大組成部分。
其領土包括王國在羅訥河以西的所有領土,雖然丕平二世被推舉為阿基坦國王,但後者完全處於查理的掌控之下。

隨着洛泰爾一世於855年去世,中法蘭克王國以《普呂姆條約》被分給其3個兒子:上勃艮第下勃艮第阿爾勒和普羅旺斯)由三子普羅旺斯的查理繼承,阿爾卑斯山以北領土由二子洛泰爾二世繼承,意大利王國以及神聖羅馬皇帝的頭銜由長子路易二世繼承。

遺產

豐特努瓦的凡爾登條約紀念碑

條約實行的是法蘭克人的傳統習俗分割繼承制英語Partible inheritance而非長子繼承制,中法蘭克王國有着狹長而脆弱的邊界,同時因阿爾卑斯山的阻隔而造成各地區溝通不暢,使其無法形成一個固定的國家實體,不久趨於瓦解。這使得單一統治者很難重組查理大帝時期的加洛林帝國,只有胖子查理短暫地達成了這一目標。

855年《普呂姆條約》簽署之後,北部形成了脆弱的洛泰爾王國,這片區域在今後的日子裏成為西法蘭克與東法蘭克及其演變後的國家(如法國德國)的爭議地區,法國和德國的歷代國王都無法在洛泰爾王國地區建立穩固的統治[3]。儘管洛泰爾王國的下洛林地區組成了現今低地國家,其南部三分之一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在18-20世紀在法國和德國間幾經易手。在1738年波蘭王位繼承戰爭(1733年-1738年)結束後簽署的《維也納條約英語Treaty of Vienna (1738)》中,這片區域由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所有,1766年其去世後,這片區域被法蘭西王國獲得。1871年普法戰爭(1870年-1871年)結束後普魯士及其德意志盟友戰勝法蘭西第二帝國,此地成為德意志帝國領土。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中法國戰勝德國,1919年簽署《凡爾賽條約》中此地又歸法國擁有。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過後,阿爾薩斯-洛林被確定為法國領土,直到今日,距《凡爾登條約》簽署已過去了超過1000年。中法蘭克王國的分崩離析也加劇了意大利半島的分裂,這種分裂狀態一直持續到19世紀。

參見

參考資料

  1. ^ 1.0 1.1 What was the Treaty of Verdun?. thoughtco.com. [2017-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4). 
  2. ^ Friedrich Heer. The Holy Roman Empire. : 20. 
  3. ^ Treaty of Verdun: 843. thenagain.info. [2017-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