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內布拉星象盤

座標51°17′02″N 11°31′12″E / 51.28389°N 11.52000°E / 51.28389; 11.52000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內布拉星象盤

內布拉星象盤德語Himmelsscheibe von Nebra英語Nebra Sky Disk)是一個直徑 30 公分的青銅盤,上面佈滿了藍綠色的綠鏽和嵌上了黃金製的符號。盤上符號其中一個可能是太陽或滿月、一個新月和許多恆星(包含一群被認為是昴宿星團的恆星)。在盤邊有兩個後來加上的黃金製弧形物,標誌了夏至冬至之間的角度。最後一個加上的東西是在盤底,周圍有許多筆觸的另一個弧形物(尚未確定其含義,可能是代表太陽船,旁邊的筆觸是船槳,或者是銀河、彩虹)。

該盤在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內布拉被發現,經過定年後認為其年代大約是1600 BC,與歐洲青銅時代烏尼蒂茨文化相關。

因為內布拉星象盤的風格與該時代其他物品完全不同,起初被認為是偽造物,但現在認為是真品。

2013年6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內布拉星象盤列為世界記憶項目[1]

發現

內布拉星象盤發現時狀況模擬

內布拉星象盤、兩把劍、鑿子和螺旋手鐲的殘骸是於1999年被兩個尋寶獵人亨利·韋斯特法爾(Henry Westphal)和馬里奧·倫納(Mario Renner)發現。在薩克森-安哈爾特,考古文物是該邦的財產,而兩人並無相關的執照,在該邦屬於掠奪古物的犯罪行為。發現後翌日兩人將所有物品以 31000 德國馬克售予科隆的一家古物商。這些物品經過之後兩年多次轉手已經價值超過一百萬德國馬克。2001年這些物品的存在為大眾所知後,2002年薩克森-安哈爾特的邦考古學家赫拉德·梅勒(Harald Meller)在警方主導的臥底調查中,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個黑市中從一對夫妻手上以 700000 德國馬克購下[2],並追到了掠奪古物者。在認罪協商中兩人帶警察和考古學家到了發現地點。考古學家對發現地點進行開挖並發現了與掠奪者聲明相符合的地上青銅器遺跡和相符於文物的土壤樣品。該盤和其他一起被發現的文物現在存放於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的邦立史前史博物館(德語:Landesmuseum für Vorgeschichte)。兩個掠奪者於2003年9月被紐倫堡法院判處四個月和十個月有期徒刑。兩人上訴後刑期反分別加重至六個月和十二個月。

發現的地點是位於萊比錫西方 60 公里的米特爾貝格山(Mittelberg),發現的地點位於澤爾傑羅德森林,包圍着高 252 公尺的小山丘。該史前遺蹟周圍區域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居住,而森林中據說有大約上千座古墓

其外圍的方向定向方式則是在每個夏至時太陽會在西北方 80 公里外哈茨山地最高的布羅肯峰方向日落而定。尋寶獵人宣稱該物品是在環繞的溝和堤之間被發現。

該地的史前遺跡則是由附近更加古老的革塞克圓環所確認。

定年

和內布拉星象盤一起被發現的兩把青銅劍。
其他一起被發現的物品:鑿子、斧頭、手鐲。

內布拉星象盤的精確定年是藉着同時被發現的青銅製武器。斧頭和劍的年代被認為是在前2千年中期(烏尼蒂茨文化)。 而在劍上的一塊樺樹皮經過放射性碳定年法推測是 1600 到 1560 BC。該樺樹皮年代可確定其下葬日期,因此內布拉星象盤在下葬前可能已存在數代。

金屬來源

根據最初X射線熒光光譜儀分析痕量元素的結果,是把銅的來源定為奧地利比索夫斯霍芬,黃金則來自喀爾巴阡山脈[3]。但最近的分析認為黃金來自英國康沃爾郡的卡農河[4];青銅中的錫也是來自康沃爾[5]

歷史

內布拉星象盤的製造被認為分成四個階段(Meller 2004):

  1. 首先,該星象盤上首先嵌入 32 個小的黃金製圓形符號、一個黃金大圓板和一個黃金新月狀符號(或發生日食或月食的太陽或月球),小的圓形符號是恆星,其中 7 個聚在一起的可能是昴宿星團
  2. 稍後加上了兩個弧狀物(依照金屬雜質分析,是分別來自不同地方的黃金)在盤的相對邊緣位置。為了取得弧狀物的空間,一個小的圓形符號從左方被取下並放到盤的中央,右側兩個圓形符號被覆蓋,所以留下 30 個圓形符號。弧狀物的角度為 82°,正好符合發現地米特爾貝格山緯度(51°N)的夏至和冬至之間太陽日落的位置變化。因為這兩個弧和太陽的現象相關,因此黃金大圓板被認為是太陽,而非月球。
  3. 最後在底部加上另一個弧形物,被認為是「太陽船」。使用的黃金來源和其他符號的又不同。
  4. 最後此盤被埋葬時旁邊穿了 39 或 40 個直徑約 3 mm 的孔。

象徵

夏至時太陽日落位置剛好在布洛肯山方向
春分和秋分時太陽在星象盤邊緣上的位置
冬至時太陽日落位置到達最南方

該盤可能是古天文學儀器或原始宗教的象徵物。而青銅的藍綠色銅鏽可能是刻意作為該物體的一部分[6]

如果該物體是真的,此發現即證實歐洲青銅時代的人已經有每年密集觀測太陽一年運行,以及太陽在夏至和冬至時日出和日落位置夾角的天文知識。雖然巨石陣和「圓形溝渠」,例如前5千年革塞克圓環已被用來觀測至點,這是至今找到可作為相同量測的可攜帶儀器。

另一個觀點則是內布拉星象盤和陽曆相關,這是由研究英國巨石陣的亞歷山大·托姆(Alexander Thom)所提出[7]尤安·麥基[8]在幾個方面的論述中也支持此一結果,沃爾夫德·西洛瑟(Wolfhard Schlosser)教授在之後的研究也支持此觀點[9]。首先是被認為找到該星象盤的地點-米特爾貝格山丘是位於太陽在西北方遠處兩個山峰之間相同方向,無論夏至或五月一日的位置都清楚標明了(因此古凱爾特人的豐收節日在8月2日;這三日在托姆定的十六個月陽曆中是重要日期。第二個特點是任一盤邊的弧形符號其角度都是 82 度;這是夏至和冬至之間太陽位置的角度距離。這意味着該盤設計者對每年太陽路徑循環的認識。第三個特徵是盤上有 32 個黃金製的,代表恆星的圓形點。雖然托姆在巨石陣找到明確的證據確定那些人將一年分成 16 個月(每個月 21 或 22日),仍有跡象顯示可能是細分成 32 個月,每個月 10 或 11 日。

真實性

一開始有許多人懷疑該星象盤是假造的。德國雷根斯堡大學的彼得·紹爾宣稱內布拉星象盤的綠鏽是假的;而且他可以使用尿、鹽酸和噴燈在短時間內做出同樣效果。但他在法庭上宣稱他並沒有接觸過該星象盤,不像其他 18 位科學家曾經親自檢查過[10]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歐洲史前史教授理查德·約翰·哈里森和一位寬口陶器文化的專家允許一部 BBC 紀錄片引用他們對於星象盤起初反映的談話[11]:「當我第一次聽到內布拉圓盤時,我想這只是個玩笑,事實上我認為它是個偽造品。它是如此非凡的作品,因此一個熟練的偽造者在幕後造假並出售以賺大量金錢也不是令人驚訝的」。

雖然哈里森受訪時並未看到星象盤,他的懷疑仍是合理的,但該星象盤今日普遍認為是真品,而根據其他一起發現的物品定年,也確定大約是 1600 BC。因為星象盤並非以考古方式出土,甚至宣稱其來源可能是編造的;但根據無法被偽造者製造的結晶腐蝕的顯微照相(參見外部連結),確認其為真品。

內布拉附近發現地點的遊客中心

赫拉德·梅勒於2008年4月在蘇格蘭古物學會的演講中提出了一些星象盤是真品的理由,且宣稱找到它的地點是在米特爾貝格山。最具說服力的證據稍後由考古學家發現-掠奪者稱他們在坑內找到一個金屬物,那是金葉片的一個碎片,而那碎片正好符合原本在盤上代表太陽的大黃金圓板的缺角。

展示

內布拉星象盤是「仿造的天空」(德語:Der geschmiedete Himmel)展覽的核心文物,該展覽包含雷鳴太陽戰車等 1600 件青銅時期物品。該展覽在2004年10月15日到2005年5月22日在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展出;2005年7月1日到同年10月22日在丹麥哥本哈根展出;2005年11月9日到2006年2月5日在維也納展出;2006年3月10日到同年7月16日在德國曼海姆展出;2006年9月29日到2007年2月25日在瑞士巴塞爾展出。

2007年6月20日在內布拉的發現地點,一個多媒體遊客中心開幕。

法律爭論

薩克森-安哈爾特邦政府已經將該盤註冊為商標,並引起兩起法律訴訟。2003年該邦政府控告奎爾富特市推出星象盤相關紀念品並獲勝訴;該邦也控告匹柏和黑尼出版社將星象盤作為書本封面草案並獲勝訴[12]馬德堡地方法院是以德國著作權法作為審判依據。被告宣稱該星象盤已經在青銅時代「出版」,因此所有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早已過期。而原告則宣稱該圓盤是最近的「珍本原版」。根據德國相關法律,其著作權將保護 25 年,也就是到2027年為止。另一種說法是認為無論是否為著名藝術品,都可以首先註冊為商標。

流行文化

內布拉星象盤吸引了偽考古學新異教主義的興趣,而超常現象者則推測這和巨石陣以及阿爾卡伊姆相關。 The Nebra Skydisk也同時是美國紐約州賓漢頓一個實驗樂團的團名。

參見

參考資料

  1. ^ Memory of the World - Nebra Sky Disc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ww.unesco.org
  2. ^ Meller, H. Star search. National Geographic. January 2004: 76–8. 
  3. ^ Pernicka, E. and Wunderlich, C-H. Natur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en an den Funden von Nebra. Archäologie in Sachsen-Anhalt: 24–29. 
  4. ^ Himmelsscheibe von Nebra: Das Gold stammt aus England, Focus Magazine 12 May 2010
  5. ^ M. Haustein, C. Gillis and E. Pernicka, Tin isotopy: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old questions, Archaeometry Published Online: Feb 22 2010.
  6. ^ Meller, H. Die Himmelsscheibe von Nebra – ein frühbronzezeitlicher Fund von außergewohnlicher Bedeutung. Archäeologie in Sachsen-Anhalt. 2002, 1/02: 7–30. 
  7. ^ Thom, A. Megalithic sites in Britain. Oxford. 1967. 
  8. ^ MacKie, E. New evidence for a professional priesthood in the European Early Bronze Age?. Todd W. Bostwick and Bryan Bates (編). Viewing the Sky Through Past and Present Cultures: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Oxford V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aeoastronomy. Pueblo Grande Museum Anthropological Papers 15. City of Phoenix Parks and Recreation Department. 2006: 343–362. ISBN 1-882572-38-6. 
  9. ^ Schlosser, W. Zur astronomischen Deutung der Himmelsschiebe von Nebra. Archäeologie in Sachsen-Anhalt. 2002, 1/02: 21–30. 
  10. ^ Himmelsscheibe von Nebra - Eine Komödie der Irrungen.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March 17, 2005 [2010-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12) (德語). 
  11. ^ BBC - Science & Nature - Horizon - Secrets of the Star Disc. BBC. 2004 [2008-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31). 
  12. ^ Himmelsscheibe von Nebra 存档副本. [2009-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延伸閱讀

  • Ute Kaufholz: Sonne, Mond und Sterne. Das Geheimnis der Himmelsscheibe. Anderbeck, Anderbeck 2004, ISBN 3-937751-05-X
  • Landesamt für Archäologie Sachsen-Anhalt (Hrsg.): Archäologie in Sachsen-Anhalt. Dt. Verl. d. Wissenschaften, Halle 1.2002, S.7–31. ISSN 0072-940X
  • Frank Hagen von Liegnitz: Die Sonnenfrau Weihnachtsgabe der WeserStrom Genossenschaft, Bremen 2002.
  • Harald Meller (Hrsg.): Der geschmiedete Himmel. Die weite Welt im Herzen Europas vor 3600 Jahren. Ausstellungskatalog. Theiss-Verlag, Stuttgart 2004, ISBN 3-8062-1907-9
  • Katja Näther, Sven Näther: Akte Nebra – Keine Sonne auf der Himmelsscheibe? Naether, Wilhelmshorst 2004, ISBN 3934858023
  • National Geographic Deutschland. Gruner + Jahr, Hamburg 2004,1, S.38–61, ISBN 3-936559-85-6
  • Uwe Reichert: Der geschmiedete Himmel. in: Spektrum der Wissenschaft. Heidelberg 2004,11, S.52–59. ISSN 0170-2971
  • Der Sternenkult der Ur-Germanen. Titelbericht im Nachrichtenmagazin DER SPIEGEL vom 25.11.2002.

外部連結

51°17′02″N 11°31′12″E / 51.28389°N 11.52000°E / 51.28389; 11.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