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伶仃島
內伶仃島 | |
---|---|
自然地理 | |
所處海域 | 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赤灣及蛇口之西南 |
坐標 | 22°24′46″N 113°48′10″E / 22.4129°N 113.8027°E |
總面積 | 4.84平方公里(2平方哩) |
最高海拔 | 338米(1,109呎) |
最高點 | 尖峰山 |
管轄 | |
中國 | |
分區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 (原屬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 |
內伶仃島(簡稱內伶仃,英語:Nei Lingding Island / Lintin Island,葡萄牙語:Ilha de Lintin)是中國廣東省伶仃洋上面一個島嶼,位於深圳市南山區赤灣及蛇口之西南約8公里,香港新界屯門區爛角咀及龍鼓洲西北約6公里。歷史上,內伶仃一帶為來往廣州的水道,而內伶仃島、爛角咀及后海灣洋面是船隻聚集的地方。內伶仃島以西,穿過伶仃洋,便是珠海市的淇澳島。內伶仃島原由珠海市管轄,2009年9月起改由深圳市管轄,為深圳市境內最大的島嶼[1]。
值得留意的是,外伶仃島距離內伶仃島很遠,前者位於香港南部的長洲以南,萬山群島中部之北。大嶼山剛好處於內外伶仃兩島中間,若用一直線將兩島連起來,直線剛好與北大嶼山公路成90度角;而兩島的面積亦大致相等,兩島與大嶼山的距離亦大致相等,令兩島形如大嶼山的兩顆伶仃對向的衛星。
由於該島已沒有常住居民多時,1984年就已經被劃定名為「內伶仃島自然保護區」,並設立石碑標示;劃歸深圳後,再重名為「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
內伶仃島是一個三角形的島嶼,面積有4.84平方公里。最高點為尖峰山,海拔338米。西面是牛脷角,東南是東角嘴(在1922年香港繪製地圖中稱為Sweeting Point[2]),南面有南灣,北面有東灣。
內伶仃島因為鄰近珠江口,珠江的沙泥使該處的海水帶黃色。
生物
內伶仃島形成了一個較為封閉的自然生態系統,有維管植物133科379屬569種、苔蘚19科34屬61種、昆蟲超440種、鳥類近110種、兩棲爬行類超30種、獸類十餘種。[3]
島上樹林為常綠闊葉林,群落喬木層優勢物種包括山蒲桃、紅鱗蒲桃、短序潤楠、刺葵、白背槭等,灌木層則主要是小果柿。[4]
獸類中則獼猴、穿山甲、普通伏翼、褐家鼠、小家鼠等為優勢物種。[5]
歷史
明朝正德八年(1513年),葡萄牙人佔據「屯門島」建立根據地,有指「屯門島」即現時的內伶仃島[6],但至今尚無定論。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朝水師進攻,破壞該根據地[7][8],史稱屯門海戰。嘉靖元年(1522年),於茜草灣對出的海域,明朝水師再大破葡艦,史稱茜草灣之戰。[9]
在清朝,內伶仃島隸屬新安縣[10]。1898年,清廷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深圳河以南的寶安縣地方均被納入為英國租界範圍,理論上亦包括內伶仃島,然而英方以該島遠離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為由,並沒有接收內伶仃島和其南面的萬山群島。
1950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4軍第130師第390團發動內伶仃島之戰,中華民國國軍戰敗,最終解放軍佔領該島,寶安縣城南門校場北側建有「解放內伶仃島紀念碑」[11]。1952年因邊防建設需求,島民遷寶安縣西鄉居住。1953年,連同南面的萬山群島一同被劃出寶安縣,改為珠海縣管轄。1955年部分島民配合政府調動,響應「軍民共守邊疆」的指示精神,回島居住和耕作。但是當時由於土改政策已結束,所以島上土地就沒法辦理土改手續。1970年代,內伶仃島生產隊被納入長期從事海上捕撈業為主的流動漁民組建起來的蛇口漁業一大隊行政管轄。
1980年代,珠海市政府曾建議興建連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橋,定線經過內伶仃島,但此計劃最後被港珠澳大橋取代。1980年代,駐島解放軍撤離,因島上沒有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支持,1983年國家森林保護區禁止原島民上島耕種,深圳政府安排內伶仃島生產隊遷入蛇口漁一大隊自費建房居住。1992年由於體制改革深圳經濟特區管理條例出台,南山區蛇口街道辦漁一大隊改稱蛇口漁一實業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廣東省政府正式批覆深圳市政府和珠海市政府,經第11屆35次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明確內伶仃島歸屬深圳市管轄,隸屬南山區,成為深圳市地面最南點,也為深圳相隔了56年來再次管轄該島。
參考資料
- ^ 內伶仃島歸屬深圳市管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深圳新聞網。
- ^ Hong Kong Historic Maps - Reference 1922 (UK National Archives). [2022-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5).
- ^ 藍崇鈺,廖文波,王勇軍.廣東內伶仃島的生物資源及自然保護規劃.植物資源與環境學報,2002(1):47-52.
- ^ 李薇等 深圳市內伶仃島山蒲桃+ 紅鱗蒲桃-小果柿群落結構及其物種多樣性特徵. 生態科學 37.2 (2018): 173-181.
- ^ 王勇軍,常弘,林術,等.廣東內伶仃島獸類資源與保護.生態科學,1999(4):20-24.
- ^ Brage, J.M. China Landfall 1513, Jorge Alvares Voyage to China. Macau: Imprensa Nacional. 1965.
- ^ Cortesão, A. The Suma Oriental of Tome Pires and the Book of Francisco Rodrigues. London: Hakluyt Society. 1944.
- ^ 龍思泰 (Anders Ljungstedt). 早期澳門史. 北京: 東方出版社. 1832, 1997.
- ^ EIA Report - Part 3 Section12 Annex B. 環境保護署. [2013-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 ^ 《新安縣志:輿地略》:「西至樊石海面五十里,與香山縣淇澳司分界。南至擔杆山海面三百里,外屬黑水大洋杳無邊際。」
- ^ 記者:王劍鋒. 攻占内伶仃岛十六壮士血洒海疆. 深圳新聞網,來源:深圳特區報. 2009年7月15日 [2013-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2月25日) (簡體中文).
參見
- ^ 广东十大美丽海岛出炉_央广网. travel.cnr.cn. [2024-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