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紀念亭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5年4月13日) |
光復紀念亭 | |
---|---|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越秀區解放北路越秀公園內 |
座標 | 23°08′25″N 113°15′35″E / 23.1404°N 113.2596°E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928 |
認定時間 | 1989年12月 |
光復紀念亭,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解放北路越秀公園內,為紀念辛亥革命勝利及廣州旅香港同胞捐款支持辛亥革命而建。是廣州市的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公佈時間為1989年12月。
歷史
1911年10月,由孫中山所領導的武昌起義爆發後,廣東各界人民立即響應,11月9日廣東宣佈獨立;隨後,各地民軍紛紛起義,全省光復,成立了以胡漢民為都督的廣東軍政府。當時的廣州義軍雲集,清吏宵遁,庫藏如洗,餉糧告匱。參加軍政府組織工作的香港同胞李煜堂、楊西岩、鄧仲澤等30餘人,為籌募軍政府經費,組成港僑籌餉局,籌得款項300餘萬元,政府嘉之,乃於1929年在越秀山建光復紀念牌坊。
建築
牌坊原以花崗石建造,四柱三間沖天式,正面刻胡漢民題之「光復紀念」匾額,左右刻李煜堂撰的《粵秀山紀念石坊跋語》;背後刻陳少白題的「革命之源」匾額,左右分刻古應芬題的「脫離專制」和楊西岩題的「實現共和」 匾額;兩柱分刻「何時世界大同,憲法先從民主立;此日河山光復,義旗曾向港僑來」對聯。
牌坊在日軍入侵廣州期間被破壞。抗戰勝利後,1948年4月在原址重建紀念亭,鋼筋混凝土結構,綠琉璃瓦四角攢尖頂。亭高7米多,長、闊各為3.5米,台基下四邊各有梯級。將原牌坊殘存胡漢民等題的匾額分嵌於亭的前額及左右兩側;亭後額另嵌石一方,外仿刻民族英雄岳飛手筆「還我河山」,內刻鄧仲澤等人撰的《建造光復紀念亭梗概》。
相片集
-
側面(實現共和)
-
亭內石刻一
-
亭內石刻二
-
亭內石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