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音變化符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元音變化符
附加符號

重音符號

尖音符 / 鋭音符ˊ
雙銳音符˝
重音符 / 鈍音符 / 抑音符ˋ
雙重音符英語Double grave accent̏

短音符˘
抑揚符 / 倒折音符 / háčekˇ
軟音符¸
揚抑符 / 折音符ˆ
曲音符分音符¨
·

空點(隨韻, ˙
仰月點(隨鼻,  ँ   ঁ   ઁ   ଁ ఁ '
努克塔點英語nuqta(波斯音,  ̣
怛達點畵(半音,  ྄   ်   ฺ   ์

上鈎符 ̉
觸角 ̛
長音符ˉ
反尾形符˛
上圓圈˚
粗氣符 ῾
柔氣符英語Smooth breathing ᾿

有時用作變音符號的標記

引號
刪節線|
冒號:
逗號,
連字號˗
波浪號 / 顎化符˜
titlo英語titlo ҃

元音變化符(英語、德語:Umlaut)是主要用在德語和其他日耳曼語言中使用的一個附加符號,主要用來標示日耳曼語元音變音,也就是讓 a、o、u 這三個後元音變成相對應的前元音。外觀是在字母上方加兩點,即 ä、ö、ü,看起來與法語分音符一樣,但意義不同。

歷史

古高地德語古英語古諾斯語中出現了日耳曼語元音變音,當時的人在字母後面加上一個 e 來表示這些音。這種表示方式仍保留在一些姓氏中,例如歌德 Goethe。在中世紀,為了節省空間,有些人開始把 e 縮小並寫在前一個字母的上方,後來又進一步簡化成兩條線或兩點。這種把一部份字母縮成符號的作法在當時很常見,例如把sz(當時的字體為ſʒ) 合寫成ß(出現在德文)、aa寫成å(保留在北日耳曼語支)、uo合寫成ů(保留在捷克文)、nn寫成ñ(保留在西班牙文)、cs寫成ç(保留在法文葡萄牙文)。

現代德文將 ä、ö、ü 視為 a、o、u 的變化,只是加了元音變化符。照字母順序排列時,元音變化符通常不影響排序;若兩個字只差在元音變化符,有元音變化符的排在後。例如:

  1. schon
  2. schön
  3. schonen

德國的電話簿使用另一種排法:把元音變化符視為字母e,置於被添加元音變化符的字母之後(如ö視為oe),所以前面的例子會變成:

  1. schön (= schoen)
  2. schon
  3. schonen

奧地利電話簿則將 ä/ö/ü 排在 az/oz/uz 之後:

  1. schon
  2. schonen
  3. schön

因為 ä/ö/ü 只是 a/o/u 的變化,如果打字無法顯示時,可以用 ae/oe/ue 代替。相較之下,瑞典文雖然也用 ä 和 ö 來表示類似的發音,但把它們視為獨立的字母,不能寫成 ae 和 oe,並排序在 z 之後。

德文 瑞典文 其他北日耳曼語言
ä 或 ae ä æ
ö 或 oe ö ø
ü 或 ue y y
ah 或 aa å å

其他語言

鄰近德國的一些非日耳曼語言也會完全或一部份使用 ä、ö 和 ü 來表示類似的音,包括斯洛伐克文芬蘭文愛沙尼亞文匈牙利文阿塞拜疆文土耳其文沃拉普克語的創造者是德國人,也使用元音變化符。藏語拼音也使用ä、ö、ü 來表示類似的發音。漢語拼音將「ㄨ /u/」和「ㄩ /y/」分別寫成 u 和 ü;如果打字不方便,ü 在不會混淆時可以寫成 u,例如「居」可以拼成 ju1;如果會造成混淆,例如 nü3(女)不能寫成 nu3(努),那可以寫作 nyu3 或 nv3。

其他用途

因為元音變化符讓人聯想到日耳曼語言,在廣告營銷中有時會被用來營造氣氛,例如其實是美國的雪糕品牌Häagen-Dazs,以及重金屬變音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