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語名稱
漢語
韓語名稱
諺文
日語名稱
漢字

,《說文解字》釋為:順貌。從人委,另外可解作遙遠的意思。漢語用法中有「矮」,「小」的意思[1],如倭河馬倭黑猩猩等。古代中國日本列島以及其近鄰的的通稱,居民稱為倭人,國家則稱為倭國

有說法認為「倭」是源自日語中,第一人稱我・吾」(われware)。綜合而言,「倭」的來歷無通說,被認為「不明」。

日文漢字中,「音讀為「」(wa),與「」字同;訓讀為「やまとYamato)」與「大和」的熟字訓相同。但中國有學者認為「je4馬臺・耶馬臺」才是「やまとYamato)」的音譯是中國古代對倭奴的簡稱,但「倭奴」的漢語古音為「wana」、並不對應舊時日語詞彙中「女人」的音讀womina」。

倭人

倭人習性與特徵如下:

倭國

戰國時,蓋國在鉅(大)南,倭北,倭屬燕。漢時的日本正是女王當政,倭奴國即是倭國中的奴國,並不指女王國,而中國古代有以音譯稱呼和記載外國地理和人物名詞的慣例。有人說倭來自日語中的第一人稱我・吾(日語:羅馬化wa)」。

唐代以前中國朝鮮所用於稱呼現今日本西南部份(主要是九州島)之地理名詞。此詞彙的涵義隨時間而有所不同,最早是朝鮮半島用於稱呼九州島彌生人所建立的邦國。兩漢經樂浪朝鮮半島人接觸,進而得知倭人。後日本邪馬臺國興,遣使納貢魏國,魏明帝曹叡授邪馬臺國女主卑彌呼親魏倭王。六朝時,倭遣使納貢,中國各朝皆封其為倭王,然其國是(日語:やまと羅馬化Yamato)、邪馬臺抑或其它日本勢力則不得而知。

唐以後,倭人政權開始自稱「日本」,中國於武后時亦改稱其名為日本。其他亦有日本為唐朝賜給倭國的國名之說。

倭地位置由於《三國志》所記倭地位置為「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又南渡一海千餘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又渡一海,千餘里至末盧國……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東南至奴國百里……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南至邪馬臺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方位混亂錯誤,使得中國後世將其地理位置視為揚州之東。

註釋

  • 史記·夏本紀》引正義括地誌云:「又倭國,武皇后改曰日本國,在百濟南,隔海依島而居,凡百餘小國.此皆揚州之東島夷也。」
  • 三國志·東夷傳倭國條》曰:「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
  • 後漢書·東夷列傳倭國條》載:「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中略…其大倭王居邪馬臺國……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與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
  • 晉書·四夷列傳倭人條》記:「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國……昔夏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中略)…計其道里,當會稽東冶之東。」

參見

  1. ^ 無字書根據,應是成為對日本貶稱後之衍生義